民间艺术读本在线阅读
会员

民间艺术读本

包睿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艺术民间艺术7.5万字

更新时间:2019-01-04 00:12:37 最新章节:十四、土家族摆手舞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民间艺术读本》涉及的民间艺术,只是人们较为熟悉,流传较广和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由此及彼,把相关联的知识综合起来,并尽可能通过考察、搜集、收藏、亲自动手和参与活动等形式,把知识变成能力,把认识付诸实践,从而培养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品牌:http://www.dlmpm.com/
上架时间:2011-03-01 00:00:00
出版社:大连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http://www.dlmpm.com/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包睿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闻喜花馍》,从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言起,追溯千年的传承与变迁,描绘明清时期的辉煌,细腻地讲述了闻喜花馍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特色,记录闻喜花馍在社会生活中的多元属性的同时,更深入挖掘河东地域文化对其品质的独特影响及其在闻喜社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此外,书中引入大量与花馍相关的典故和史实,展现了独属于河东文化的特质和底蕴。可以说,本书是关于闻喜花馍文化的宝典,也是独具烟火气的河东人文画卷,展现出非遗保护发展
    吴白莹 李莉艺术4.7万字
  • 会员
    2008年,牛郎织女传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主要流传地域涵盖山西省和顺县与山东省沂源县。本书聚焦于山西省和顺县的牛郎织女传说。通过多次实地调研,收集活态传说,又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佐证,梳理完成了该传说的自然与人文生态、发展脉络和历史、传承人及其传承状况等内容。本书的出版,一方面是为研究牛郎织女传说提供一份可靠且翔实的珍贵资料,另一方面也寄寓着对以牛郎织女为代表的民间传说在现代社会
    侯姝慧艺术5.1万字
  • 澄泥砚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源于秦汉,兴于唐宋,明代达至顶峰。清初,由于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澄泥砚制作技艺渐趋沉寂。1986年开始,蔺永茂、蔺涛父子着手恢复澄泥砚制作技艺的工作,并于1991年使这一传统技艺重现人间。《澄泥砚制作技艺》从新绛独特的地域文化入手,以非遗保护发展的视角,走进绛州,梳理澄泥砚的前世今生,细述恢复传统技艺的艰辛的同时,随三代传承人的足迹,观察现代社会背景下非遗保护发展的路径,进而
    高忠严 史晓凯 蔺霄麟艺术7.2万字
  • “举头三尺有神明”,这是中国古人对于宇宙秩序的朴素认知,在四季流转的岁月里,将这种虔诚和敬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庆祝节日、祈求丰收、祈福祭祀,他们都以独特的仪式和习俗来表达对自然与神明的尊重和敬仰,因此生活过得并不平淡乏味而是充满了色彩和情感。本书深入挖掘中国皮影的神仙形象。这些想象出来的神仙,根植于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的丰厚土壤,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与祝愿。《西游记》《封
    李龙艺术8.9万字
  • 会员
    平阳木版年画起源于古代山西河东路的平阳府,肇始自唐宋,盛于金元,以粗犷奔放、构图简洁、设色独特、线条流畅、刀法古朴见长。经过明代的广泛发展,至明末清初达到极盛,画店、纸局遍布临汾、新绛、洪洞、曲沃、稷山、河津、襄汾、霍州、芮城、解州、蒲州等城镇农村,产品更是远销华北、西北、内蒙古以及东北等地。平阳木版年画的题材内容多为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美人娃娃、花鸟走兽、神鬼仙佛等,并随着年节时令和民情风俗而演
    张惠玲艺术5.6万字
  • 会员
    在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先蚕娘娘”嫘祖的故乡,有这样一群人,她们继承了先辈流传下来的纺织技艺,用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制作出一批批精美实用的手工制品——惠畅土布。因其工艺精美、做工考究、历史悠久、流传久远,被国家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从土布的渊源、历史文化、制作工艺、传承情况、产品种类等多个方面,系统地讲述了惠畅土布的发展脉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惠畅土布这一民族性的手工纺织品。
    梁孟华 胡精杰艺术5.6万字
  • 高跷走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山西传统舞蹈,这一民间舞蹈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谐,可以说是山西乃至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高跷走兽》采用田野调查与历史资料相结合的形式,记录了国家非遗文化高跷走兽的形成发展历程,讲述了高跷走兽的文化价值和保护传承困境。本书在不失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前提下兼具了它的可读性,让读者对高跷走兽有一个更
    李筠霞艺术5.6万字
  • 会员
    平遥,这座充满晋商历史韵味的古城,孕育了独具魅力的活态文化遗产——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在本书中,作者以新颖的视角,深入剖析了这一技艺的历史脉络、发展轨迹以及当前状态。书中不仅追溯了平遥推光漆器髹漆技艺的古老渊源和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还详细描绘了平遥漆器漆艺的演变过程以及历代匠人的技艺传承。
    刘小旦 常冰瑜 薛梦瑶艺术6.7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项目为中央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前后历时十五年之久不间断地进行田野考察研究工作,记录整理的抢救性档案成果。全书共计8卷本,首次收录了藏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的调查文本,共计200多万字,近万幅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少数民族文化和剪纸艺术的多样性。本书为第三卷,介绍了苗族、仡佬族、布依族的剪纸。
    乔晓光主编民间艺术17.3万字
  • 会员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项目为中央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前后历时十五年之久不间断地进行田野考察研究工作,记录整理的抢救性档案成果。全书共计8卷本,首次收录了藏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的调查文本,共计200多万字,近万幅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少数民族文化和剪纸艺术的多样性。本书为第八卷,介绍了蒙古族、达斡尔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锡伯族的剪纸。
    乔晓光主编民间艺术19.7万字
  • 会员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项目为中央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前后历时十五年之久不间断地进行田野考察研究工作,记录整理的抢救性档案成果。全书共计8卷本,首次收录了藏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的调查文本,共计200多万字,近万幅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少数民族文化和剪纸艺术的多样性。本书为第五卷,介绍了毛南族、壮族、土家族、苗族、畲族的剪纸。
    乔晓光主编民间艺术17.5万字
  • 会员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项目为中央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前后历时十五年之久不间断地进行田野考察研究工作,记录整理的抢救性档案成果。全书共计8卷本,首次收录了藏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的调查文本,共计200多万字,近万幅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少数民族文化和剪纸艺术的多样性。本书为第二卷,介绍了藏族、羌族、彝族的剪纸。
    乔晓光主编民间艺术16.7万字
  • 会员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项目为中央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前后历时十五年之久不间断地进行田野考察研究工作,记录整理的抢救性档案成果。全书共计8卷本,首次收录了藏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的调查文本,共计200多万字,近万幅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少数民族文化和剪纸艺术的多样性。本书为第六卷,介绍了藏族、土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剪纸。
    乔晓光主编民间艺术17.6万字
  • 会员
    沂南画像石墓的表现手法并没有很多创新,风格也不离它的时代,不过整体安排和设计却特见斟酌,因此能够把既有的程序变作一种与众不同的叙述语言,且以画像石中少见的刻画精微突出了叙事中细节的真实,其中的若干细节与文献对照,竟分毫不爽。作品选择了墓主人生涯中时人以为有意义的一二事件和生活场景,构成一部简略的画传,而“拟绘画式”的写实之笔又使它成为在石头上用形象表述出来的汉故事,那么寻找和认识它所传递的历史信息
    扬之水民间艺术10.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