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源阁史在线阅读
会员

海源阁史

李云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图书馆学/档案学15.5万字

更新时间:2021-11-23 16:56:59 最新章节:主要参考文献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清道光年间杨以增在山东聊城建海源阁以储江南故家旧籍,自明以来以江浙为私家藏书中心的格局始有突破。其与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钱塘丁氏八千卷楼、湖州陆氏皕宋楼,形成鼎立之势,史称清末四大藏书楼,而海源阁和铁琴铜剑楼则又以所藏珍本丰富存续时间长亦得“南瞿北杨”之美誉。本书首先就海源阁形成的背景加以分析,得出清季齐鲁大地嗜书风尚与杨氏之善学家风相结合,加之友朋襄助是海源阁出现,并能持续近百年的原因所在。而后,对海源阁杨氏三代的聚书活动内容、过程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杨氏海源阁善本典籍之递藏关系,总结归纳出海源阁善本典籍入藏的两大基本特征。并就以海源阁为主体的杨氏藏书集合进行了描述,同时再以藏书保护为题,从杨氏四代藏书印的内容、对待藏书谨慎封闭的管理方式等入手探寻杨氏四代在藏书事业上追求完美,希冀家藏世代永保的美好心愿。其后,根据相关的目录统计分析了海源阁兴盛时期书藏的大致规模与结构特征,并对其所藏著名的“四经四史”十三种镇库珍本典籍进行了辑录体的介绍。最后,论述了杨氏对藏书整理的目录学成果,以及基于保守藏书理念下的藏书对外有限利用,捋清了海源阁藏书散佚的基本过程、去向与大体归宿。
上架时间:2015-03-01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李云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是围绕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宣传推广、深度开发与高效利用而开展的专业化信息服务。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的各级各类图书馆,是落实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专注于公共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主题,在全面解读我国知识产权政策核心要求与发展导向基础上,广泛深入调研国内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针对我国知识
    张李江社科15.4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本书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文献计量学的研究热点、研究现状、制约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以便对整个学科的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有明确而清晰的认识,并有利于指导今后的研究与实践。该书的结构如下:第一章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文献计量学研究概述,阐述了文献计量学的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文献计量学研究的特点及其关注的热点问题;第二章分析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文献交流特点,特别指出了该领域文献计量学研究的特殊性;
    蒋颖图书档案22.2万字
  • 会员
    全书分为上、下两编,探讨中国古籍书名的题写与命名问题。上编“书名题写研究”共分五章,分别讨论简帛、卷轴、册页时期书名的题写特征,以及“大题在下”“一卷两题”、包首题符号等书名题写的特殊现象。下编“书名命名研究”共分四章,考察书名的命名、涵义与指称等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讨论古书书名的时代特征与类别属性,探讨同书异名、同名异书、合称书名、缩略书名等书名命名的特殊现象。
    黄威图书档案26.7万字
  • 会员
    本书第一章对图像采集、三维扫描、摄影测量、色彩管理等数字化技术进行综述,对相关技术设备的发展历史、现状和代表性应用情况进行归纳介绍。第二章对馆藏文物数字化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分析,包括现场调研、方案编制和设备配置等,并对人员要求及数据管理提出建议。第三章至第六章分别介绍馆藏平面文物翻拍和二维扫描、三维扫描、摄影测量、三维数据处理等。第七章提出了对馆藏文物数字化成果的质量评价建议。第八章针对文物数字化
    刁常宇图书档案8.1万字
  • 会员
    本书对重庆市公共图书馆“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分四部分进行记录和研究。第一部分“十三五”期间的政策保障:由重庆图书馆牵头制定的《全民阅读规划纲要》、《重庆图书馆行政规章制度汇编》《重庆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重庆市古籍保护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重庆图书馆民国线装书著录规则》等规章、规划、制度,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保障标准和实施路径。第二部分“十三五”期间重庆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成绩;数字化服务体系建
    张波 朱晖主编图书档案14.6万字
  • 会员
    研究中国古代图书史,既需要对涉及图书史本体的具体方面如印刷、出版、收藏等等进行专门研究,更需要从宏观的角度,对图书事业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进行整体把握和分析。本书即试图按照这个思路来进行中国古代图书史的研究,将图书史的发展变化置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研究它与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宗教,特别是与大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力图构建一部以图书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文化史。
    陈力图书档案40.8万字
  • 会员
    从晚明时期开始,学者、文人、藏书家、书法家等即喜在古籍之中书写批校;由于批校文本之积累,清代学者除在书中撰写自己的意见之外,也会过录前代读者之批校,还会编辑刊刻名家批校。撰写、过录、刊刻批校在清代学者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学术文化,并对清代及之后的文本、学术、思想乃至于社会文化等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书即以这种“批校文化”为中心,以清代“批校文化”的先导者何焯为切入点,考察“批校文化”兴起与盛行的过程
    韦胤宗图书档案1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