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小学公民教育政策:变迁与展望
更新时间:2020-12-10 15:36:23 最新章节:封底
书籍简介
全书从我国公民教育政策变迁历程的分析着手,通过政策文本研究、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提出我国公民教育政策变迁的改进路径。在分析我国社会转型特征和提炼社会转型期所需公民教育政策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回顾我国公民教育政策变迁历程,指出我国公民教育政策变迁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存在问题与主要成因,并通过中小学公民教育政策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提出我国中小学公民教育政策创新应采取的价值取向、基本构成和改进策略。
上架时间:2013-06-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黄晓婷
最新上架
- 会员全书共五章:第一章“问题提出”、第二章“教育强国与师范生培养的研究概述”、第三章“劳动教育的理论支撑”、第四章“师范生劳动教育及其培养的内在逻辑”、第五章“师范生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思考”,试着从学理和实证的角度讲清楚师范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师范生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可能性、可行性。社科9万字
- 会员本书以成都市职业体验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为主线,深入分析了职业体验教育在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促进普职融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提出了以“全生命周期”育人理念为指导,构建“职业体验—生涯指导—专业探索”一体化生涯发展体系;以市域统筹、普职融通为引领,建立“市级区级校级家庭”四级统筹机制、“家园校园产业园公园”四园运行机制、“目标内容方式效果”四维监控机制;以四园同构、协同育人为路径社科9.7万字
- 会员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的以来,以为核心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形成了一系列思想深邃、意蕴高远的重大论述,为新时代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多元价值观念碰撞博弈、交锋整合的过程中,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关乎社会主义制度的未来发展走向,也与大学生社科21.3万字
- 会员二十世纪上半叶,新旧思想与力量此消彼长,世界云波诡谲,北京大学汇聚了大部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知识精英,是万众瞩目的中心。出什么样的题目来考选新生,颇能反映北大学人的立场、志趣及对国际的认知。1919年预科作文题:学问当以实验为基础说。1924年预科国文题:“研究国故”和“保存国粹”,是不是同样的事情?试把各人自己观察所得写出来。1925年预科历史题:我国关税失自主之权,国几等于灭亡,其故何在?其原动社科14.2万字
- 会员本书分析了包括目标导向、知识输入、知识输出、外部情境、内部监控在内的迁移认知过程及内在机制,从教学促进迁移的角度,提出了教学中应重点关注的“目的、组织、情境、心向、提取、应用”六要素,构建了促进知识迁移的教学要素框架。在分析慕课所具有特征的基础上,分别从明确目标、有机组织、情境认知、建立心向、激活提取和迁移应用六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知识迁移的若干具体教学策略,对每条策略进行了理论阐释并结合实际的慕课案社科12.5万字
- 会员《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养与发展》一书从广阔的文化背景出发,融会了哲学、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信息学等各类学科知识,紧扣指引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这一主题,根据新时代大学生通识素养提升与综合发展的需要设置5个专题模块,包括文艺素养模块、心理素养模块、财经素养模块、信息素养模块以及职业素养模块。每个模块由知识学习、能力发展、素养提升三个单元组成,并且设置了案例导入、自主学习、探索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等学社科17.6万字
- 会员本书梳理了以往文献对创业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对创业和创业能力与素养的内涵进行解析,描绘创业的要素与本质,同时通过实证研究,提炼大学生创业核心能力与素养,以及确定学生的差异化培养需求,为不同创业能力与素养的学生制定精准培养方案大纲,最后基于多元协同视角从高校、政府、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五位一体”精准培养模式的实施建议,并结合“问题链教学”基地的实践探索,展现在高校层面开展“五位一体”精准培养模式社科14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本书聚焦高等教育阶段的课程问题,始终围绕课程在大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这一主线,讨论课程的发展历史、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角色、课程在新技术条件下的创新等问题。这本书的研究成果可以促进高等教育学、教育管理等学科的建设和相关人才培养工作。教育12.1万字
- 会员高校产学研合作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议题。本书围绕这一主题,从政治论高等教育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双重视野下观照其基本理论问题,分析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现实处境,阐述其发展的基本模式和运行机制,借鉴国外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经验,通过对个案的细致剖析,提出了产学研合作的公共治理策略,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框架。教育16.2万字
- 会员本书的写作背景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后,普通一线教师要将宏观层面的学科核心素养有效地落实到语文课堂,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还需要提供中观层面的实践理路和微观层面的实践课例。本书在中观层面,把阅读与写作教学分为若干专题板块,从学理上阐释每个专题板块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的实践理路,即阐释“为什么这样教”;在微观层面,提供了与实践理路相对应的若干精品课例,供普通一线教师研读。篇幅分配上,共分两教育8.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