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华围棋史话
更新时间:2022-04-28 20:09:22 最新章节:第125章 尾声
书籍简介
明朝中期至清朝前期是中国围棋史上最辉煌灿烂的一段时期,名手辈出,充满传奇。本文以明朝嘉靖年间三大派争霸时代至清朝中期范、施争霸时代为止的近两百年围棋史为基础,以明清话本小说的形式进行史话式创作,展现了这两百年来中国围棋界的风云变化。明朝中叶,永嘉、新安、京师三大棋派创立,彼此争雄。先有永嘉派鲍一中大破京师,后有京师派李釜横扫江南,继而新安派群雄逐鹿,英雄辈出。就在三大派胜负难分之时,却是一个三大派之外的高手,一个不愿做棋手的人——扬州方子振,在这乱世中夺下了天下国手之名。明末清初,一代棋王过百龄一统三大派,终结棋坛乱世,却正逢朝代更迭,围棋界遭遇浩劫。待天下方定,一个异军突起的后生棋手周懒予,却向前辈过百龄发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十番棋争霸。周懒予短暂地一统棋界后,突然消失,留下了空空的天下国手位,惹得群雄垂涎。却没想到,一个更年轻的少年天才黄龙士横空出世,横扫天下棋手,以弱冠之年开创中华棋圣之名。更没想到的是,黄龙士三十岁便英年早逝。其弟子徐星友继承恩师遗志,承前启后,终于催生了中国古棋的巅峰时代——范西屏、施襄夏,两大棋圣同生于一个时代,开启了中国围棋史上最灿烂的一场争霸。
上架时间:2022-03-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天马行坤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伯翔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悦读经典白话版”精选中国古代经典读物,所选作品都很大程度地去掉文言色彩,同时又保持原典结构的完整,加注释,比普通注释更独立、更详细,带有“知识点拓展阅读”的特点,整套书系将经典作品当代化、通俗化,使大众读者读得懂、读得轻松。《隋唐演义》是明末清初文学家褚人获创作的一部具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其成书时间,鲁迅认为它成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保存最早刻印刊行版为康熙三十四小说18.6万字
- 会员本书主要讲了经过五代十国后,赵匡胤黄袍加身,采用杯酒释兵权将大权集中到自己手里。在强干弱枝的基本国策下,文人政治解决了前朝武人篡夺帝位的机会,也塑造了文化层面的人文帝国。却也无法突破政治乱象,政局纷纷扰扰。本书以章回体结构,文章通俗,点评机智,真实再现了中华文明历史演进波澜壮阔的进程,叙述了宋代的兴亡。塞北强邻外患不断,一场靖康之难而失去了半壁江山。靖康后,高宗赵构在天堂之下的苏杭重建了帝国,也失小说4万字
- 会员唐朝的女诗人当中,以鱼玄机最为知名,也最为传奇,“色既倾国,思乃入神”,又被誉为“才媛中之诗圣”。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风流佳人,却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牵连进包括毒杀温庭筠在内的多宗谋杀案,最终以悲惨的结局收场。她果真是杀人凶手吗?这其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玄机呢?小说17.9万字
- 会员本书是一部不可不读的民国历史小说,作者是民国著名史学家、小说家蔡东藩。本书比较详细地记述了辛亥革命、孙中山下野、袁世凯称帝、蔡锷讨袁、张勋复辟、五四运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始末。本书是《中国历史通俗演义》中的民国部分。《中国历史通俗演义》上迄秦汉,下至民国,两千年的中国历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该书内容翔实、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中华民国的历史,问世后受到人们的广泛推崇。作品主本信史小说4.3万字
- 会员《明史演义》内容翔实,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述了明朝历史。自平民皇帝朱元璋开国,终至明思宗殉国,经历276年。朱元璋应运而兴,不数年即驱逐元帝,统一华夏,好不容易将当时的外族赶出中土,却又怕不断的骚扰,只好将长城筑高筑厚。也唯有此时,出现一位七次下西洋的郑和,带着当时的最高科技,庞大船队大大宣扬明帝国的势力。蔡东藩的书演义重史轻文,尽管略输文采,但却提供了一部浩瀚而通俗的明代通史,为普及中国历史知识做小说4.2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民国十三年,明菅从卖鱼的乡下丫头摇身一变,成了温府的三小姐。旗袍、黄包车、留声机与《新青年》;淮城、香港、上海、北平与昆明。新与旧的碰撞,东方与西方的交融。时代的浪潮滚滚而来,她不愿做随波逐流者,只想做一个,领航人。
- 会员“悦读经典白话版”精选中国古代经典读物,所选作品都很大程度地去掉文言色彩,同时又保持原典结构的完整,加注释,比普通注释更独立、更详细,带有“知识点拓展阅读”的特点,整套书系将经典作品当代化、通俗化,使大众读者读得懂、读得轻松。《隋唐演义》是明末清初文学家褚人获创作的一部具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其成书时间,鲁迅认为它成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保存最早刻印刊行版为康熙三十四
- 会员以详实史料展现慈禧太后从秀女到掌权者的一生。书中聚焦其垂帘听政、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等关键事件,刻画其权谋手腕与保守僵化,揭示其统治加速清朝衰亡的历史轨迹。笔触生动,兼具文学性与历史批判性,是研究晚清政治的重要通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