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水浒传》研究史
更新时间:2025-04-25 19:00:47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该书在占有大量原始文献的基础上,以时间为经,以《水浒传》研究专题为纬,将明代嘉靖迄今四百多年的《水浒》研究情况做了系统梳理。全书分为以下几部分:“绪论”部分交代了选题的原因和当前的研究状况。第一章为“明清时期《水浒传》研究”,主要对容与堂本和金圣叹评点本及明清时期文人笔记中有关《水浒传》的研究进行了探讨。第二章乃“近现代《水浒传》研究”,主要对近现代学者尤其是胡适、鲁迅、郑振铎等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介绍。第三章至第五章则是对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水浒传》研究情况的介绍分析,从成书、作者、版本、文本和评点五个方面进行了颇为详细的回顾和分析。最后,“附录”部分简单介绍了大陆以外的《水浒传》研究情况,“余论”则对四百余年的《水浒传》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21世纪的“水浒”研究进行了展望。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05-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许勇强 李蕊芹
最新上架
- 会员阳明后学郭子章政绩显著,著述宏富,哲学思想深邃。本书从史料、郭子章著述及其友人的记述中勾勒郭子章的生平行述,清楚地展示郭子章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当时社会中所处的人际交往状况;结合郭子章著述,深入考察各地地域文化特色,彰显郭子章在方志文献与文学文献上取得的成就;考察郭子章文学作品,探析其诗歌、经世致用之文、笔记小说等文体创作的文化内涵与美学特征;抽绎郭子章《豫章诗话》及相关论述中的诗学思想,肯定其首文学15.5万字
- 会员中国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主要呈现为诗意化和写实化两类范型。诗意化形象往往与“内倾型”人格的生命形态相关联,昭示了主体人格对于“诗性”生命形态的体验与守望;写实化形象往往与“外倾型”人格和意识形态高蹈的社会生活相关联,折射了主体人格逐渐趋向现实人生的境遇,彰显了“合理性”旨归。本书首次系统化探讨了中国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与生命“诗性”、“合理性”等精神文化内涵的“互文性”问题,具有独特的文体文学19.5万字
- 会员本书由卢曼的系统论出发,考察德国汉学家自19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研究的演化情形。德国的中国文学研究相当于一个自主的功能系统,按照自身程序生产所需要的全部要素,也将“文学中国”建构成一个共同演化的意义世界。文学39.5万字
- 会员清代词韵学是清代词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探究词体用韵法则为主要内容。清人论词以古词为宗,论及韵法亦以旧词用韵为据,但清代词韵学成果并不是对旧词用韵的再现,而是以清代词体学的系统架构为旨归,以当时的韵学为津筏,有规范韵法之意,具有建构性。本书以清代词韵专书为研究对象,以韵学为切入点,以词体学为研究落脚点,共时和历时视角相结合,考察清代诸家词韵专书的编韵理据,并探讨清代词韵学的演进理路。文学18.4万字
- 会员本书以2001一2005年为界,对这一时期法国的中国文学译介与研究情况做了细致的整理,全景式地展示了法国的中国文学研究样貌。具体包括这一时期出版的中国文学作品译本目录,以及中国文学研究的专著目录、博士学位论文目录、期刊论文目录,同时精选翻译了数篇期刊论文,对重要的专著和博士学位论文还进行了摘要编译。此外,本书收集了这一时期法国召开的中国文学研讨会的简要资料,整理了从事或涉及中国文学研究的机构信息以文学9.5万字
- 会员本书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长期以来遭到文学史忽略的晚清翻新小说进行了研究。在充分占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书复原了翻新小说的创作面貌,分析了翻新小说的创作动因,重新评价了翻新小说在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上工作,均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本书的基本思路,是将翻新小说置于晚清小说变革与社会文化变革这一特定时代语境中来加以理解。本书的主要观点,是主张翻新小说是因应晚清“新小说”运动而出现的一股创作思潮,翻新文学17.2万字
- 会员一般认为,清代桐城派的真正创立,始于乾隆年间姚鼐对“桐城文统”的有意塑造。那么在姚之前,“桐城派”的历史如何?作者认为,从康熙二十五年戴名世、朱书等拔贡入国子监开始,到康熙五十年戴名世《南山集》案发,这二十多年间,文坛上曾有一个以戴名世、方苞为核心的江南士人团体。相近的籍贯、趋同的志向、重叠的经历、深厚的交谊,使得他们成为一个富有影响力和传承性的作家群体。全书从时代背景、文体论、作家论三个层面,对文学34.4万字
- 会员本书为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引驰教授有关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讲录,突破文学史叙述的一般格套,既见脉络的系统性,又见细节的丰富性,是很有视觉感的大学课堂实录。纵向从先秦一贯而下直至近现代,横向则以文类从韵文、散文、诗歌到小说,交织成动态发展的包蕴文本、作者、文学事件、文学流变、读者接受等在内的中国文学网络,呈现文脉的演进。全书融汇历代文人学士与海内外学人的作品、卓识,文学情怀贯穿始终,打破定说,时有创见,提出文学27.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