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声音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叙述声音研究

刘碧珍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语言文字21.4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8 15:32:18 最新章节:第22章 注释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叙述声音是一种比喻意义上的声音,有多重内涵。它隐喻作者意识在叙述话语中留下的迹象,这些话语迹象可为读者感知,体现着叙述主体与叙述行为的关系。叙述声音是重要的叙事学术语。出于多种原因,此概念长久以来未被准确定义,因此有必要对叙述声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本书在全面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叙述声音的概念、来源、构成、分类、特征和功能等方面开展研究,阐释了它在文本建构、读者接受和文化交流中的意义与价值。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现代人称代词大量进入现代诗歌,多方位地影响了现代诗歌的传播与形式特征,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区别于古代诗歌的一个突出标志。该著从考察汉语诗歌人称代词的历史演变、现代人称代词大量入诗的历史语境入手,系统地探讨了现代诗歌人称代词入诗的基本特性、形态功能、生成机制,阐释了现代人称代词大量入诗与现代诗歌形式变革的关系。人称代词在现代诗歌中不同语法功能上的表现,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现代诗歌表达策略的多样化。现代人称代
    倪贝贝社科16.7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一本近代语言史著作,总体论述了近代中日语言交流的过程、特点,指出日语进入现代汉语的时间、典型的事例。介绍了从17世纪传教士的汉译西书工作,到20世纪初中国人汉译日书的历史经过。以《时务报》《日本国志》《辞源》《官话》等文本为例,讨论中日之间语词环流的情况。并专门考察了“热带”“陪审”“化学”三个名词在近代汉语里出现和普及的过程。
    (日)沈国威社科41.1万字
  • 会员
    《增广贤文》作为历史上的启蒙读物之一,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大成,是人生诸多方面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领域里的璀璨明珠。本书以上海昌文书局印行的《绘图增广贤文》(1946年版)一书为底本,在原文的各话题基础上,分立出话段,该话段视被为一个单元,选出了此单元中的重、难点词语和较为特殊的句式,对它们展开现代汉语注译,然后对那些关键词、句也配以简易的英语译释,对原文句式、话题作必要的阐释的同时,给出翻译建
    李英垣社科8万字
  • 会员
    本书分为“古代西亚语言研究”专栏、语言学理论研究、具体语言研究、语言应用研究、经典译文、书评、语言学沙龙七个栏目,收录了《论赫梯语因果关系语义的无标记表达方式》《安纳托利亚语族塞音叠写现象探微:以赫梯语为考察中心》《概念意义视角下图像意义密度分析框架探索》等文章。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编社科16万字
  • 会员
    本书围绕公文的概念和种类展开,介绍了党政公文、行政事务文书、宣传文书这三类最常用的公务文书的写作体例和技巧,并辅以大量案例解析。
    晏凌羊社科18.2万字
  • 本书主要介绍新媒体文案策划、创意、写作、编辑与传播的全流程知识,定位于零基础读者。全书共9章,包括新媒体文案概述、新媒体文案写作基础、新媒体文案写作的策划、新媒体文案写作的创意、其他新媒体文案的写作实现、新媒体文案编辑、新媒体文案传播、综合实训。本书内容讲解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力求从基础实践技能培养开始,实现读者的新媒体文案从入门到精通。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传播学等专业相关课程
    侯德林 余安安主编社科12.9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取向,将功能语言学理论与汉语实际相结合,探讨篇章现象与句法整合现象、特殊句法结构的信息地位和篇章功能、元话语成分篇章功能的浮现、语体差异及其句法表现。将篇章功能与句法—语义规律联系起来,揭示其间的内在联系。关注交际因素对语法结构的塑造,揭示语法规律背后的功能动因。
    方梅社科13.5万字
  • 会员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书利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声学参数统一平台”,用声学语言学和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鄂温克语元音、辅音等音段特征和词重音等超音段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描写每一个音段的实际音值及其在声学空间中的分布格局和分布特点以及在语流中的存在模式和音系特点,探讨语音四要素与蒙古语词重音性质之间的关系问题,阐述了语音声学参数与音段和超音段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和语言学意义。
    呼和 乌日格喜乐图社科11.4万字
  • 会员
    本书植根于自建的《说文解字》隐喻语料库和Metalude的比较研究。本书将Metalude隐喻知识库引入汉语字词汇隐喻模式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以揭示汉语字(词)汇化隐喻模式的语料分析平台。在此基础上,本书运用比较词源学从历时方面挖掘造成这些语料语言隐喻模式的历史因素,探索跨文化词汇隐喻模式、意识形态和历史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本书努力探求一种新的植根于中国语言文化的语料研究范式,以推动汉语典籍词汇语料
    吴世雄 周运会 章敏社科11.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