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一钱) 苦参(二钱) 干地黄(四钱)上三味。水煎热服。 上三味。皆纯阴苦寒伤胃滞血之药。产后虽有烦热。难以轻用。当时立方。必有质壮气盛。脉证俱实。能食便硬者。始堪任此。用者审之。(千金。义见中风门千金三黄汤下)抵圣散 治产后腹胁满闷呕吐。
人参 半夏(各一两) 赤芍药(六钱) 泽兰叶(四钱) 橘皮(三钱) 甘草(炙。三钱)为散。每服四五钱。水煎。入姜汁数匙。和滓热服。日二三度。以呕吐止为效。有瘀。加炮黑山楂肉半两。按方中赤芍。
性味酸寒。非产后呕吐者所宜。宜易赤茯苓下水止呕为当。此必传写之误耳。
千金远志汤 治产后心悸恍惚。语言错乱。
远志肉 麦门冬 人参 甘草(炙) 当归 桂心 芍药(各一钱)茯苓(一钱半) 生姜(三片) 大枣(四枚)上十味。水煎。去滓温服。心胸逆气。加半夏七枚。
严氏清魂散 治产后气虚血晕。
人参 川芎(各一两) 荆芥穗(二两) 泽兰叶 甘草(炙。各八钱)为散。沸汤、温酒各半盏。调服二钱。童便尤良。
辰砂七珍散 治产后血虚不语。
人参 菖蒲(各一两) 川芎(七钱半) 细辛(二钱半) 防风(四钱) 甘草(炙。三钱半。一作生地)辰砂(水飞。三钱)为散。每服三钱。薄荷汤调服。 肥人。加半夏、茯神、僵蚕。瘦人。加当归、蝎尾、钩藤。
局方调经散 治产后败血乘虚停积于五脏。循经流入于四肢。留滞日深。腐坏如水。渐致身体面目浮肿。或因产败血上干于心。心不受触。致心烦躁。卧起不安。如见鬼神。言语颠倒。并宜服之。
赤芍药 没药(别研) 桂心 琥珀(别研) 当归(各一两) 麝香(别研) 细辛(去苗。各半钱)上七味。为末和匀。每服一钱。温酒入生姜汁少许服。大抵产后虚浮。医人不识。便作水气治之。凡治水气。多以导水药。极是虚人。夫产后既虚。又以药虚之。是谓重虚。往往因致枉夭。但服此药。血行肿消即愈。
千金当归芍药汤 治产后虚羸。
当归身(钱半) 芍药 人参(各二钱) 干地黄(二钱半) 桂心 甘草(各一钱) 生姜(三片)大枣(五枚)上八味。水煎去滓。温分三服。
琥珀地黄丸 治产后恶露未净。胸腹痛。小便不利。
琥珀(另研) 延胡索(同糯米炒。去米) 当归(各一两) 蒲黄(四两。生半。炒半)生地黄(干者。半斤) 生姜(一斤)右将地黄咀碎酒浸。生姜切片。各捣取汁留滓。无油杓中用姜汁炒地黄滓。地黄汁炒姜滓各干为末。忌犯铁器。炼白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空腹当归煎汤调服。
千金甘竹茹汤。治产后内虚烦热短气。
甘竹茹(一把) 人参 茯苓 甘草 黄芩(各三钱)上五味。水煎。分三服。
千金知母汤 治产后乍寒乍热。手足身温。心胸烦满。
知母(六钱) 芍药 黄芩(各四钱) 桂心 甘草(各二钱)上五味。水煎。分三服。
千金淡竹茹汤 治产后虚烦头痛。短气欲绝。心中烦乱不解。
淡竹叶(一把) 麦门冬(一两) 甘草(三钱) 小麦(一撮)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上六味。水煎。分三服。虚悸不已。加人参。少食。加粳米。气逆。加半夏。
千金当归芍药汤 治产后烦满不安。
当归(三钱) 芍药 人参 麦门冬(去心) 干地黄(各半两) 桂心(二钱) 生姜(三片)大枣(三枚,擘) 粳米(一撮)上九味。水煮。分三服。
千金茯神汤 治产后冲悸。志意恍惚。语言错谬。
茯神 人参 芍药 当归(各六钱) 桂心 甘草(各三钱) 生姜(三片)大枣(三枚)上八味。水煎。分三服。
千金人参丸 治产后大虚心悸。志意不安。恍惚恐畏。虚烦不眠少气。
人参 茯苓 麦门冬(去心) 薯蓣(各二两) 泽泻 甘草 菖蒲干姜 桂心(各一两)上九味。为末。蜜和枣膏丸。如梧子大。空心酒服二三十丸。日三夜一服。
千金蜀椒汤 治产后心痛大寒。
蜀椒(二合。炒去汗。) 芍药 当归 半夏 甘草(炙) 桂心 人参茯苓(各二钱) 蜜(一合) 生姜汁(半合)上十味。先煮蜀椒令沸。纳诸药。去滓。入姜汁、蜜。禁勿冷食。此本金匮三物大建中。但饴与蜜稍变耳。
千金大岩蜜汤 治产后心痛。
干地黄 当归 独活 甘草(炙) 芍药 桂心 远志肉细辛(各二钱) 吴茱萸(去闭口者。半合) 干姜(炮。一钱) 蜜(半盏)上十一味。水煎去滓。纳蜜重煎。温分二服。
千金羊肉生地黄汤 治产后三日腹痛。补中益脏。强气力消血。
羊内(一斤) 生地黄(二两) 人参 当归 芍药(各一两) 桂心 芎甘草(各半两)上八味。先煮羊肉。去滓煎药。分四。日三夜一服。 有风热。去人参、地黄、肉桂。加防风、黄 、生姜。咳嗽。本方加紫菀、款冬、细辛、五味。腰痛。本方加杜仲、黄 、白术、附子、萆 。
鹿茸散(千金) 治妇人漏下不止。
鹿茸(酥炙。) 阿胶(蛤粉炒。各三两) 乌贼骨(醋炒) 当归(各二两) 蒲黄(筛净。二两。生半。炒半)上五味。为散。温酒调服方寸匕。日三服。 本方去阿胶、乌贼骨。名蒲黄散。治同前。
野狼牙汤 治妇人阴中生疮蚀烂。
野狼毒牙(一两)上一味。水煎。取汁半盏。以绵缠箸头如茧。浸汤沥阴中。日三四遍。
小柴胡汤(方祖)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下) 当归生姜羊肉汤(疝门) 下瘀血汤(抵当汤下) 阳旦汤(桂枝汤下)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痢门) 内补当归建中汤(桂枝汤下) 佛手散(四物汤下) 八珍汤(四君子汤下)十全大补汤(保元汤下) 芎归汤(四物汤下) 二陈汤(方祖) 琥珀黑龙丹(本门上) 失笑散(本门上)龙齿清魂散(颤振门) 花蕊石散(虚损门) 五积散(平胃散下) 平胃散(方祖) 来复丹(金液丹下)二味参苏饮(本门上) 理中汤(方祖) 沉香降气散(气门) 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下) 桃仁承气汤(小承气汤下)四乌汤(四物汤下) 当归芍药散(四物汤下) 胶艾汤(四物汤下) 导痰汤(二陈汤下)地黄饮子(中风门)柴胡清肝散(小柴胡汤下) 独参汤(保元汤下) 四物汤(方祖) 当归补血汤(保元汤下)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增损四物汤(四物汤下) 醋煎散(本门上) 参苏饮(伤寒门)增损柴胡汤(小柴胡汤下)柴胡四物汤(小柴胡汤下) 指迷七气汤(局方七气汤下) 局方七气汤(方祖) 逍遥散(虚损门)香砂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下)越鞠丸(郁门) 桔梗汤(方祖) 小建中汤(桂枝汤下) 异功散(四君子汤下) 旋复花汤(本门上)生脉散(方祖) 都气丸(崔氏八味丸下) 灵砂丹(金液丹下) 四君子汤(方祖) 归脾汤(保元汤下)黄建中汤(桂枝汤下) 香苏散(伤寒门) 人参败毒散(小柴胡汤下) 葱白香豉汤(伤寒门) 伏龙肝汤丸(痢门)乌骨鸡丸(虚损门) 人参养荣汤(保元汤下) 玉烛散(四物汤下) 大柴胡汤(小柴胡汤下)五苓散(方祖)四神散(四物汤下) 川芎茶调散(头痛门) 养胃汤(平胃散下) 甘草干姜汤(理中汤下)枳实理中汤(理中汤下)千金伏龙肝汤(本门上) 代抵当丸(抵当汤下) 四七汤(二陈汤下) 紫苏饮(四物汤下)当归拈痛汤(湿门)加味逍遥散(虚损门) 加味归脾汤(保元汤下) 清胃散(衄血门) 千金芎 汤(四物汤下)肾气丸(崔氏八味丸下)千金钟乳汤(本门上) 千金麦门冬散(本门上) 猪肤发煎(黄瘅门) 益气养营汤(四君子汤下) 崔氏八味丸(方祖)豆豉饼(痈疽门) 龙胆泻肝汤(胁痛门) 加减八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婴儿门上
千金紫丸 治小儿变蒸发热不解。并挟伤寒温热汗后热不歇。及腹中有痰癖。哺乳不进。乳则吐。食痫先寒后热。
赤石脂 代赭石(各一两) 巴豆(三十粒。去油)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上四味。为末。加蜜少许。密器中收。三十日儿麻子大一丸。与少乳令下。食顷后与乳勿令多。至半日当小下热除。
百日儿如小豆一丸。夏月多热。善令发疹。慎用。紫丸无所不疗。虽下不虚人。
千金黑散 治小儿变蒸。中挟时行温病。或非变蒸时而得时行者。
麻黄(净末。二钱) 杏仁(别研。二钱) 大黄(净末。一钱)上三味和匀。内密器中。一月儿服小豆大一枚。以乳汁和服。抱令得汗。汗出温粉粉之。勿见风。百日儿服枣核大一枚。温粉方。用龙骨、牡蛎各 为细末。取净三钱。入生黄 末三钱。和粳米粉一两。稀绢包缓缓扑之。
大连翘汤 治湿毒利小便。
连翘 瞿麦 车前 木通 滑石(研) 当归 赤芍防风 荆芥 柴胡(各一钱) 蝉蜕 黄芩(酒炒) 山栀(炒黑) 甘草(炙。各七分)水煎。食前热服。热甚。加酒大黄。儿小量与。 本方去山栀加紫草。名连翘防风汤。治痘疹热毒壅闭。小便不通。
钩藤散 治胎惊夜啼。
钩藤钩 茯神 茯苓 川芎 木香 芍药 当归(各一钱)甘草(炙。五分)为散。每服一钱匕。入姜、枣煎服。心经有热面赤。去木香加朱砂少许。惊搐。加蝎尾五分。
柳华散 治口疮赤烂。
黄柏(炒。为细末) 蒲黄 青黛 人中白( 过。等分)为散。临用加冰片少许。再研敷之。
辰 膏 治口噤目闭。啼声不出。吐乳不化。
辰砂 牙硝(各一钱) 硼砂 全蝎(各五分) 珍珠 麝香(各三分)共为细末。入生白蜜研膏。每用豆大许。薄荷汤下。潮热。甘草汤下。月内儿涂乳头。令儿吮之。
胡黄连丸 治热疳。
胡黄连 川黄连(各半两) 朱砂(二钱。另研)为末。填入猪胆中。以线扎悬挂铫中。酸浆水煮数沸。取出入芦荟、麝香各二钱。饭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
米汤下。若热疳生虫。去朱砂加芜荑仁、鹤虱、青皮、雷丸。
贴囟法 治百日内婴儿发搐。
麝香(一分) 蝎尾 蜈蚣(炙。去足。各五分) 牛黄(三分) 青黛(三分) 薄荷叶(三分)上除牛黄。先捣蝎尾等五味。各取净末。再入牛黄细研。煮红枣肉和成膏。涂绵贴囟上。四边略出一指。以手烘暖。频频熨之。
秘旨安神丸 治心经虚热。睡中惊悸夜啼。
人参 枣仁 茯神 半夏(制。各一钱) 当归 橘红 芍药(各七分)五味子(七粒) 甘草(炙。三分)为末。姜汁和丸。芡实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
大青膏 治惊搐吐泻身温。
天麻(钱半) 青黛(二钱) 白附子 干蝎(去毒。各三钱) 乌梢蛇肉(酒煮。焙干。三钱) 天竺黄(二钱)麝香(三分) 朱砂(飞净。五分)为末。生白蜜和膏。每服豆大许。月中儿半粒。薄荷汤化下。或涂乳头吮之。
钩藤饮 治脾虚伤风。身热足冷。欲成慢惊。
钩藤钩 蝉蜕 防风 人参 麻黄 白僵蚕(炒) 天麻蝎尾(去毒。各五分) 川芎 甘草(炙。各三分) 麝香(一分。另研。)水煎。温分二三服。 愚按慢惊属脾胃亏损所致。前方乃辛温散表之药。无调补之功。须审而用之。徐用诚云。小儿脾虚伤风。身热足冷。欲成慢惊。用钩藤饮。然必大便实者为宜。若吐泻痰逆。身无大热。
而四肢清冷。当用乌蝎六君。此汤非所宜也。
抱龙丸(局方) 治急惊。
陈胆南星(一两) 天竺黄(三钱) 辰砂(飞净。半入剂。半为衣) 雄黄(各钱半) 麝香(五分)上五味。为末。甘草汤丸。皂角子大。辰砂为衣。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服后呕吐稠痰即愈。如痘疹发惊。去辰砂易琥珀三钱。
利惊丸 治急惊发热。喘胀腹满。大小便秘。
天竺黄 轻粉 青黛(各一钱) 黑牵牛(头末微炒。三钱)为末。蜜丸。豌豆大。一岁儿服一丸。薄荷汤化下。
羌活散(即人参羌活散) 治伤寒惊热。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川芎 茯苓 桔梗枳壳 广皮 天麻 人参(等分) 甘草(减半)为散。每服一二钱。加生姜一片。簿荷五叶。水煎去滓。稍热服。取微汗效。
千金射干汤 治小儿发热喘咳。喉中水鸡声。
射干 麻黄 紫菀 甘草 半夏 桂枝(各一钱) 生姜(一片)大枣(三枚)上八味。水煮分三服。服后热除而喘咳不已。本方去麻黄、射干、大枣。加细辛、款冬、阿胶、白蜜。
千金龙胆汤 治婴儿出腹。血脉盛实。寒热温壮。四肢惊掣。发热大吐 者。若已能进哺。食入不消。壮热及变蒸惊痫。方悉主之。
龙胆 钩藤钩 柴胡 黄芩 桔梗 芍药 茯苓甘草(各一钱) 蜣螂(二枚) 大黄(三钱)上十味。以水一升。煎五合。儿生一日至七日。分一合为三服。儿生八日至十五日。分一合半为三服。儿生十六日至二十日。分二合为三服。儿生二十一日至三十日。分三合为三服。儿生三十一日至四十日。尽以五合为三服即止。勿再服也。
益黄散(局方) 治脾虚乳食不化。
陈皮(一两) 青皮 诃子肉(煨) 甘草(炙。各半两) 丁香(二钱)上为散。每服二三钱。水煎服。或黑糖调服一钱。 益黄不用补益中州。反用陈青二橘辟除陈气。其旨最微。婴儿久泻连绵不已。乳食积滞于内。故需二皮专理肝脾宿荫。即兼诃子以兜涩下脱。丁香以温理中州。甘草以和脾气。深得泻中寓补之法。非洞达斯义。难与言至治也。
肥儿丸(局方) 治食积五疳。头项结核。臂瘦发稀。发热作渴。口疳目翳。小便色白。腹大青筋等证。
肉豆蔻(煨) 使君子(去壳。焙) 麦 (炒) 黄连(姜汁炒黑色) 神曲(炒。各五两)槟榔(二十枚。勿见火) 木香(二两。勿见火)上七味。为末。蒸饼调糊。稍加白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空心米饮调服。(汪石山。加白术五两。山楂肉枳实各二两) 此方近世所传。尚多胡黄连、雷丸、芜荑等味。大苦大寒。大伤元气。而因名误实。故世喜服之。意谓有益于儿也。曷知立方之义。本为疳热腹胀羸瘦。故用祛热伐肝之剂。消去疳积。元气得复。儿自肥矣。若本无疳热服之。与引寇破家何异。尝见富有之家。从幼好服此丸。至十岁外渐至蒸热咳嗽。盖缘真阳亏损。不能振生发之令而成童劳者不少。奈何习俗成风。多所未悟。因特表而出之。
加味陷胸丸 治痰积痞满。疳热喘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