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戴志强戴志强,为钱币大师戴葆庭先生的公子。原任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研究员,中国钱币学会秘书长、《中国钱币》杂志主编。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国际博物馆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学术界和收藏界广有影响,对推动我国钱币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2007年9月,中国钱币学会主办的“西夏货币与丝绸之路货币学术研讨会”在银川召开,为配合此会,在宁夏钱币学会的支持下,拙著《西夏钱币论集》以《宁夏金融》增刊的形式刊出,并请戴先生作序。在《西夏钱币研究》即将付梓之际,特移序于此。

钱币学本来不是一门显学,真正研究钱币的人很少。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钱币学会成立,并大力组织和推动钱币学、货币史的研究。从八九十年代到现在,出现了这样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有一批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同时也投身到了钱币学研究的领域,他们本来是考古学家、文字学家、历史学家、金融学家、科学家……现在,他们也是钱币学家。牛达生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代表。

牛先生几十年来一直从事西夏考古研究,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西夏学家。多年来,他不辞辛劳地深入发掘现场,在西夏考古领域多有发现。他既掌握西夏考古的大量出土资料,又熟悉西夏学的大量文献史料。在这个基础上,他对西夏的物质文化和社会历史做了很多研究,发表了140多篇论文,出版了多种西夏学专著,在学术界有相当的影响。他对西夏木活字印刷的研究成果,将木活字发明和使用的时间从元代提前到宋代,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从而荣获了新闻出版署“毕昇奖”和文化部“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就是这样一位西夏学家,也用心着力于西夏钱币研究,并在诸多方面有所创获,我们不能不感到庆幸,这是当代钱币学界的骄傲。

牛先生从对前人著录资料的系统整理入手,以出土西夏钱币资料为主要依据,钩沉辨定,考证存疑,并以“不湮没前人,要胜过前人”的精神,在总结、肯定、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从小到一枚钱币的辨正,大至西夏钱币制度和货币经济的研究,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重要成果,载誉海内外钱币界。

据我所知,达生先生开始研究西夏钱币是二十六七年前的事了。十多年前,他就开始筹备出版《西夏钱币论集》,但因种种原因,未能付梓问世。尽管如此,牛先生依然伏案自励,笔耕不辍,多有创见,从而使《西夏钱币论集》内容更为丰富。

这本《西夏钱币论集》的出版,是牛先生西夏钱币研究经世之作,它集中了当代西夏钱币研究的主要成果。它既是西夏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更是钱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开拓了我国钱币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而且为西夏货币经济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有感于此,谨为小序,并谢达生先生对于我国钱币事业的贡献,谢宁夏钱币学会对于这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2007年6月5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