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旅游

山西省地貌、水文等条件复杂多样,造就了山西形态万千的自然景观。中国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幽雅秀美以及北武当山五老峰,山色不同,形态各异。境内河川以黄河、汾河为代表。上千条河流或汹涌澎湃或涓涓细流,岸边秀峰林立,景象万千。黄河是山西、陕西两省的天然分界线,流经山西19个市县,流程965千米,壶口瀑布、大禹渡等景观闻名中外。山西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文献之邦”的美称。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山西现存古代建筑数量多,文化价值高,居全国前列。云冈石窟、恒山悬空寺、应县木塔、晋祠、平遥古城、乔家大院、永乐宫等名扬天下。形态万千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了山西得天独厚、古今兼备、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千米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千多米。石窟开凿于北魏和平元年(公元460年),大部分完成于太和十八年(494年),后世曾多次修缮,并增建寺院。现存洞窟53座,石雕造像51000余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数厘米,是中国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艺术珍品。云冈石窟以其石雕造像气势雄伟、内容丰富多彩闻名于世,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云冈石窟中的昙曜五窟是开凿最早、气魄最为宏伟的石窟群,其第五、六窟为云冈艺术之精华,第二十窟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品。

云冈石窟的大型菩提石雕像

[晋祠]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千米的悬瓮山麓,晋水在这里发源。背山面水,坐西向东。晋祠始建于北魏,是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后多次重建修葺。晋祠古建筑群分中、北、南三部分。中部为全寺主体,自水镜台起,依次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殿前鱼沼飞梁国内独有,殿内有宋代彩塑,生动逼真,神态各异,是宋塑中的精品。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凤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祠,建筑随地形自然错综排列,崇楼高阁鳞次栉比。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水榭台楼颇具江南园林风韵。祠内还有著名的周柏、隋槐,至今老枝纵横,郁郁苍苍。难老泉水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因此得名。周柏、难老泉、圣母殿中宋代彩塑侍女像并称“晋祠三绝”。

[悬空寺] 悬空寺坐落在大同市浑源县城南5千米,北岳恒山翠屏峰下金龙口西岩峭壁上。始建成于北魏晚期(约公元6世纪),金、元、明、清屡有修葺。悬空寺坐西朝东,背靠翠屏,面对恒山。全寺有殿宇楼阁40间,峭壁上凿洞穴插悬梁为基,基上立柱,嵌固在悬崖斜壁上,连成整体,支撑起悬空寺的主要建筑之教殿。中隔断崖,飞架栈道相连,造型极其惊险。悬空寺不仅建筑惊险奇特,而且位置布局、形制装饰,都是对称之中有变化,分散之中有联系,参差有致,虚实相生。远远望去,犹如一群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层楼飞阁,镶嵌在万仞峭壁之间,惊险神奇,动人心魄。寺内共有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雕的佛像80余尊,颇富艺术价值。

[善化寺] 善化寺俗称南寺,位于大同城区南部,创建于唐代开元年间,辽代毁于兵火,金初重建成,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辽金寺院。善化寺占地1.39万余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西侧为普贤阁,东侧为文殊阁。山门,又称天王殿,面阔5间,进深2间,内有明塑四大天王像,造型夸张,姿态威严。三圣殿俗称过殿,面阔5间,进深4间,建成于金天会年间。殿内有金塑立像三尊,中为释迦,右为普贤,左为文殊,统称华严三圣。大雄宝殿为辽代建筑,面阔7间,进深5间,殿内正中莲台上有泥塑金身如来五尊,姿态凝重、端庄,衣纹饰物流畅自然,陪侍菩萨恭谦微谨,两侧的二十四尊天神装饰不同,神情各异,西南两壁上壁画,线条流畅,人物生动。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均采用了号称尊贵的单檐庑殿顶,且层层叠高,形成了一个殿宇高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的建筑群,整个寺庙显得庄严雄伟,疏朗整肃,是辽金建筑中的珍宝。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在太原市的西南23千米龙山之巅,是中国稀有的道教石窟,元太宗六年(1234)年由道士宋德芳主持开凿。龙山石窟规模不大,整个石窟造像浑厚古朴。全窟八龛,凿有老子、三清等雕像共40余尊,大都保存完好。这些石雕造像风格古朴、庄重,手法凝练,衣纹简洁、典雅。窟顶雕有莲花龙凤图案,西侧及前壁有元代题记,与佛教石窟艺术风格截然不同。

[冰冻奇观] 山西宁武县芦芽山麓有一处深不可测的冰冻窟。冰冻窟所处海拔2000多米,所结之冰终年不化。夏季,碧草如茵,鲜花盛开,而冰洞内却依然是寒气逼人,冰笋玉立,一片冰封世界。洞口只有几米,顺冰洞的一道木梯往下走,越走越窄,而且冰层越来越厚。洞内地面、洞壁、洞顶全被洁白的冰层所覆盖,仅偶有灰岩裸露,冰层的最厚处达七八米。冰冻之奇不仅在于冰层终年不化,更为称奇的是,就在这个古老冰洞的背后,即山的另一面,却有燃烧了千年异常炽热的地下火。冰洞与地下火隔岭共处,这种奇绝的自然现象实属罕见。

[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是中国黄河唯一的大瀑布,位于山西吉县西45千米处的晋陕峡谷中。黄河巨流至此突然缩为一束,从17米高处跌入只有30~50米宽的石槽里,激流澎湃,惊涛怒吼,然后巨龙一般夹在只有数十米宽的石槽里滚滚向下奔流,形成了“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的景象,故名壶口瀑布。壶口瀑布奇绝,壶口的水雾烟云,也是一大景观。瀑布倒悬倾注,水雾腾空,景色奇丽。壶口瀑布是由于地壳运动,岩层断裂,形成阶梯状断层,从而引起跌水现象。壶口瀑布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为中国第二大瀑布。

[历山] 历山位于山西沁水、翼城、垣曲和阳城四县的交界处。历山属于山西南部的中条山脉,是一块面积约300余平方千米的原始山地,主峰舜王坪海拔达2358米,是华北地区南部山地的最高峰。历山是一座充满历史文化色彩的地方,此地已知的上百处山水景观,无不与舜的传说故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历山腹心地区约上百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居住着固定居民,从明清以来就始终未超过数千人,而且这里的村庄与村庄之间相距很远,交通环境又十分恶劣。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原始、闭塞的地理区域之中,流传着很多有关舜与当地山水的美丽传说。在舜王坪西南方向大约30余千米处有一古井,人称舜井,即传说中舜的继母推舜落井处。井附近又有诸马山,传说是大舜的出生地。与诸马山相距不远又有山称瞽冢山,传说此山则是舜的瞎眼父亲瞽瞍的坟墓之所在。历山不但保存着历史文化的奇迹,而且同样保留了自然生态的奇迹。在其数百平方千米的地域内,有莽莽无际的原始森林,有特大型的刀削斧劈般的大峡谷,有典型的更新世原土层高山草甸,有古老绮丽且深不可测的岩溶洞穴,有苍劲雄险的悬崖叠嶂,有四季长流的山涧泉瀑,还有黑鹳、林麝、猕猴、金钱豹、大鲵与鸳鸯等许多珍贵动物。

[老牛湾长城] 偏关境内有明代长城遗址约40千米。此段长城多有黄河悬崖天险屏障,故多数地段未筑墙体,只在沟口崖头筑寨据守,沿岸多建成望台设防。石城墙均沿黄河崖头的走向修筑。数百年来虽有自然或人为破坏,仅存土墙,但气势不减当年。土墙平均底宽7米,顶宽5米,残高5~7米。老牛湾长城是山西黄河边上的重要文化景观之一。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的乔家堡村正中。大运公路自北而南从它身边通过。它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占地8724.8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870平方米,共分6个大院,19个小院,213间房屋。乔家大院是一座城堡式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远望乔家大院,四周是青砖筑就的全封闭高墙,墙上筑有垛口,四周有耸立的角楼。既能有效地防盗护卫,又给人以高大的感觉。乔家大院之所以远近闻名,不仅在于它高大壮观,更重要的是因为它那精湛的建筑艺术。大院建筑布局严谨,井然有序,从大院的形式看,有四合院、穿心院、偏正套院、过庭院。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满布全院的雕刻艺术,剔透玲珑,技艺精巧,而且与民俗传统紧密相连,每一幅画就是一轴形象的民俗图,或讲述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有着丰富的民俗意蕴。

[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属北岳恒山山脉,北望恒山,西望代县雁门关,地跨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和河北省的阜平县,东北—西南走向,方圆250千米,由东南西北中五座环抱而立的山峰组成。五座峰顶虽高却平,故名“五台”。其中北台峰顶海拔3061.1米,是华北地区最高的山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中寺庙林立,流水潺潺,山青水绿,风光秀美。东汉永平年间,印度僧人来中国传教,到达五座峰峦环抱着台怀镇一带,就奏请汉明帝在此建寺,并认为五台山与印度灵鹫峰相似,故将五台山第一座寺庙起名大孚灵鹫寺,即今天的显通寺。此后,魏、齐、隋唐及清末屡有修建。寺院最多时曾达306座,现存塔院寺、显通寺、佛光寺等47座。五台山气候寒冷,9月积雪,盛夏凉爽,故又名清凉山。虽然它处于与北京大致相同的纬度,但气候特征却和中国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差不多。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平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至公元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最初用以屯兵驻防,以后人口增加,城池扩建,逐渐演变为居民区。以后几经变迁,到了明清时代,平遥古城已成为商业繁荣、店铺林立的繁华城府。现在的平遥古城主体包括城墙、店铺、民居等,多为明清建筑,成为国内唯一一座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迄今为止,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形式和格局大体未动,有“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文物古迹保存之多、品位之高也是国内所罕见。其中有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城墙;有始建于北汉天会七年(963)、现存最珍贵的木结构建筑镇国寺万佛殿;有始建成于北齐武平二年(571)、被誉为“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宝库”、现存宋元明清彩塑2052尊的双林寺;有中国宋金时期文庙的罕见实物——文庙大成殿;有中国金融业的开山鼻祖、被誉为“天下第一号”、“汇通天下”的“日昇昌”票号。同时,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荟萃中心之一。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明清商业古街] 明清商业古街地处古城中心,位于平遥古城的南大街上,该街是古城文化遗产的精华之一。平遥古城以南大街为轴线,以古城最高建筑市楼为中心,形成“左祖右社”、“左文右武”的对称布局, 750多米长的古街上,会集大小古店铺78处。早在19世纪,平遥作为中国金融贸易中心,是最有影响的票号总部所在地,商业非常繁荣。明清街上有票号、钱庄、当铺、中药店、绸缎庄、杂货铺以至扇子铺、灯笼铺、戏装铺等,几乎包容了当时商业的所有行当,中国金融业的开山鼻祖“日升昌”票号就诞生在这里。现在“百川通”票号旧址开设了“票号财东宅用器物陈列馆”,以展览当年富甲一方的票号财东宅用的家具、观赏床、榻、柜、凳、镜,直至书画、器皿等。平遥明清商业古街上鳞次栉比的店铺是明清商业古街的真实遗存,至今仍然热闹非凡。

平遥古城明清商业古街

[平遥城墙] 平遥城墙始建于西周。西周宣王姬静时,派大将吉甫北伐俨狁时驻兵于平遥,筑素土城墙。现在城墙为明代建筑,明清两代都有所修补。墙高约12米,周长6.4千米,墙体内填土夯实,外周青砖砌裹,顶部铺砖,有利于行走和排水,墙上筑有垛口。城墙四角各建角楼,东南角建魁星楼一座。城墙外护城河约4米宽,4米深。整个城池以市楼为中心,由城墙和各大街小巷组成一个庞大的八卦图案,构思巧妙、设计严谨。形体完整的城池,加上城内的古寺、市楼、街道、民宅,是研究中国明代县城建置的实物资料。

[都城隍] 都城隍位于山西长治县城东南25千米处的天紫岭上。远远望去,独矗山头,威武壮观。庙院不大,坐北向南。庙前举目可眺百里之远,山峦重叠,云雾缭绕,山下农舍清晰可见。一般的城隍庙都建在城里,这座城隍庙却建在偏远的山岭之顶,而且还号称“天下都城隍”,据说是因为西汉年间,刘秀被王莽追赶至此,钻进庙内才得以活命。后来刘秀得天下,感念神灵保佑,遂封该庙为“天下都城隍”,并拨重金扩修庙宇,再塑神像,亲书匾额。到清末时,曾遭焚烧,后又重新修复。

[绛州三楼] 绛州三楼位于山西省新绛县城内。绛州三楼是对绛县城内的钟楼、乐楼、鼓楼的合称。钟楼建于北宋乾德元年(963),元明都曾修建过,现存为明万历年间所建;乐楼现存为明代建筑;鼓楼元朝至正时修建,明朝时重新修建,现存为明代遗物。在城内西北角,三楼依势向南排列,气势雄伟异常。钟楼是绛州三楼的第一楼,地势险峻,台基高耸。楼身四面设有券拱门洞,十字歇山式楼顶。楼内重达万斤的巨型钟铸造于明正德三年(1508),撞击巨钟的声音在数十里外的地方都可以听到。城隍庙在乐楼北数十米处,既是酬神戏台,又是城内戏曲活动的主要场所。鼓楼与州府围墙十分临近,是城内最高的建筑。绛州三楼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龙壁] 大同九龙壁位于大同市城区东街,原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照壁,为坐南朝北的单面五彩琉璃照壁,长45.5米,高8米,厚2.1米,十分巍峨壮观。比北京北海九龙壁要高大将近三倍。壁体由三部分组成:底部为须弥座,中部为壁身,上部为壁顶。东、西两端分别是旭日东升和明月当空的图案,并衬有流云纹饰、江崖海水。须弥座上雕刻的图案是41组二龙戏珠。腰部用75块琉璃砖砌成,上面有很多动物形象浮雕。壁身体积较大,图画生动,栩栩如生。九条巨龙色彩纷呈,姿态各异,九条龙之间采用云雾、流云、波涛和山崖相隔或相联。壁顶为单檐五脊,正脊两侧雕有多层花瓣的花朵及游龙等,脊顶戗兽、龙兽、脊兽俱全,两端是雕刻手法细腻的龙吻。

九龙壁前修筑一处倒影池,九龙壁倒映在水中,更是气势磅礴,雄伟非凡。

[普救寺]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西北12千米处的峨嵋塬头上。这里塬高30余米,满塬松柏婆娑,郁郁葱葱,南向蒲州古城旧址,西临黄河,水势汹涌澎湃,东近中条山,犹如屏障矗立,地形宽敞,视野宽阔。这是一座千年古刹,建于唐武则天时代,明时遭地震倾倒又重建。中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现有的舍利塔不仅形制古朴,蔚为壮观,而且以奇特的结构、明显的回音效应著称于世。游人在塔侧以石叩击,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声。传说筑塔时安放了金蛤蟆在内,实则塔身中空所致。因《西厢记》故事流传,后人称塔为莺莺塔。

[佛宫寺释迦塔] 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位于山西应县境内,是辽代枯木结构塔。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位于佛宫寺的中轴线中部。塔的平面为八角,塔身外观是五层六檐,内藏四层,实为九层,总高67.13米,底层直径30米,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古代木结构建筑。全塔未用一个铁架,全靠斗拱架把所有木结合成完整稳固的整体,为中国建筑史上一大奇迹。塔内明层都有塑像,头层释迦牟尼佛高大肃穆,三层塑四方佛,面向四方,五层塑释迦牟尼坐像于中,八大菩萨分坐四方。塔顶为八角攒尖式,立有铁刹、仰莲、复钵、相轮、火焰、仰月、宝瓶、宝珠组成刹柱,显得雄伟壮观。木塔保持了中国固有的楼阁特色,被称作“楼阁型”塔。

[永乐宫] 永乐宫元代称大纯阳万寿宫,是集元代建筑、绘画、雕塑诸艺术于一体的重要古建筑群。宫纵深230米,主要建筑均位于中轴线上,依次为宫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其中宫门为清代所建,其余各殿都是元代建筑。龙虎殿又称无极门,基址呈凹形,殿阔5间,进深6间。中柱上3间安门,门上悬“无极门”竖匾一方。殿内壁画以诸神为主,手持兵器,横眉怒目,反映了元代风格。三清殿,又名无极殿,为永乐宫主殿,是供“太清、玉清、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殿内壁画人物286个,为诸神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的场面。主次分明,场面浩大,被称为“朝元图”。纯阳殿,又名混成殿,亦称吕祖殿。面阔5间,进深3间。殿内奉吕洞宾,因吕道号“纯阳子”,故名纯阳殿。殿内壁画为“纯阳显化图”,内容是吕洞宾从诞生到得道成仙普度众生的连环画故事。重阳殿,又名七真殿,殿身5开间。殿内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其弟子“七真人”。殿内壁画表现王重阳从诞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神话故事。永乐宫各殿精美的元代壁画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题材丰富,笔法高超,是中国绘画史上杰作。

[解州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位于山西运城解州镇西关,其东南10千米的常平村是关羽故里,故解州关帝庙为武庙之祖,共占地1.8万平方米,有正庙、结义园、三义阁、君子亭等建筑。解州关帝庙为中国国内最大的宫殿式庙宇建筑。

[小西天] 小西天位于山西省隰县城西凤凰山顶。明崇祯二年(1629)东明禅师创建,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小西天三面环山,一面临河,周围古木参天,流水潺潺,形胜景佳。小西天的主要建筑有天景殿、大雄宝殿等。大雄宝殿塑五尊主佛,造型生动,神态自若,光泽夺目,金碧辉煌,是明末彩塑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