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旅游

悠久的历史与名山大川构成了陕西丰富的旅游资源。巍峨的秦岭山脉横亘陕西中南部,滚滚黄河纵穿秦晋峡谷,造就了华山、骊山、太白山、天台山和黄河壶口等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陕北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陕西的岚山毓色可与江南媲美。“秦中自古帝王州”,宫阙遗址、名寺古刹在陕西随处可见。秦皇陵兵马俑、宋代碑林彰显着华夏文明的不朽。

[华山] 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南,为中国五岳之一,号称“西岳”。海拔2154.9米。《山海经》称“远而望之,又若华伏”,远望之若花状,由此而得名,又名太华山。华山是一座由花岗岩组成的山体,但纵横节理发育,易风化侵蚀,加上南北两大断层错动和东西两侧流水下切,将华山分割成座座俊秀山峰,其中最著名的有东(朝阳)、西(落雁)、南(莲花)、北(云台)、中(玉女)五峰。自古华山就以雄奇险峻著称,有青柯坪、千尺幢、擦耳崖、苍龙岭、长空栈等景点。其中千尺幢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长空栈道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誉。华山崖陡路险,诸峰间仅南北一径,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说。从山麓至绝顶,庙宇古迹、天然奇景处处可见。南峰为华山最高峰。

[大小雁塔] 大小雁塔皆位于西安市东南面,相距3千米。一大一小,遥遥相望。古人曾把雄伟高大的楼阁式大雁塔称为“伟丈夫”,而将秀丽玲珑的密檐式小雁塔称作“娇夫人”。大雁塔位于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为保存高僧玄奘从天竺(今印度)取回的657部佛经而建。塔高64米,呈方形角锥状,共7层。塔身磨砖对缝,结构坚固,底层四面有砖券拱门,是我国楼阁式砖塔的典型。小雁塔为唐高宗献福所建。塔为密檐式方形砖建筑,高15层,现存完整的13层,高45米。雁塔晨钟为“长安八景”之一,是早期密檐式塔的代表作。底层有唐代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唐太宗、唐高宗撰文碑,至为珍贵。

[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市城南,占地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馆藏文物11万多件,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国家级博物馆。主体“陕西古代史陈列馆”,集周、秦、汉、唐等历史朝代在陕西出土文物的精华,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以商周青铜器,秦汉瓦当、陶俑和盛唐的唐三彩、金银玉器、瓷器等为主。充分地反映了周、秦、汉、唐等10余个封建王朝建都西安的历史风貌,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史料。

皇 陵

陕西的皇陵可以说堪称全国之最。较为典型的有黄帝陵、昭陵、乾陵。黄帝陵在距西安以北约200多千米处,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之陵。据史载,黄帝姓公孙,号轩辕,建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被誉为中华“人文之祖”。黄帝陵高3.6米,周长48米,墓前有“桥山龙驭”玉石碑。据说,黄帝乘龙升天后,人们将他的衣冠埋在这里。相传有汉武帝手植的古柏,约有古柏8万余株,是全国最大的古柏群之一。昭陵位于西安西北约70千米处的九峻山上。相传为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寝。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个皇帝,开创了“贞观盛世”。昭陵始建于贞观十年(636),历时13年之久。它开创唐代帝王“以山为陵”的先例,是陪葬最多的一座皇陵,是初唐文物的集中代表。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千米的山上,距西安80千米,是唐朝第三代皇帝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是唐十八陵中最有代表性和迄今保存最好的一座陵墓。乾陵的地面设施,遗留到现在的主要是陵墓石刻。它是中国帝陵中唯一的皇帝夫妇合葬陵。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临潼城东5千米的下河村骊山北麓。始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竣工,历时38年。总面积约56平方千米。有内城和外城两重,外城矩形,周长6210米,四角各有门址一处。内城周长3840米,底基呈方形。据《史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相传建有豪华宫殿,并设百官位次;以明月珠为日月,铸金银为雁凫,刻玉石为松柏。现挖掘的各类建筑主要有陪葬墓坑、兵马俑坑、珍禽异兽坑、石料加工场等遗址。陵墓工程浩大,气势雄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实际上它是一座豪华的地下宫殿。秦始皇陵是一个巨大的文物宝库,现挖掘面积只有三千平方米,但出土文物就在四五万件,对研究中国秦朝政治、文化、军事和冶金技术等提供了实物资料。现陵墓封土堆47.6米,有石阶可攀登而上。

[秦兵马俑坑] 秦兵马俑坑位于西安秦陵外城东侧1.5千米处。1974年和1976年发现挖掘1号坑,共出土武士俑、战车、马匹有6000余个,是个古代大型军事长方阵形,为中军;2号坑面积6000平方米,有兵马俑1600件,由骑兵、战车、步卒和射手混编而成,为右军;3号坑平面呈凹形,面积520平方米,内有战车一乘,卫士俑68个,配有大批武器,似为指挥部,为后军;4号坑为右军,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4个坑有机地形成了一个军阵体系。陵旁还出土两组铜车马俑,每组配4匹马同时还有驭手。车、马、人雕镂精致,镏金镀银,金碧辉煌。兵马俑的发现展示了秦始皇当年行军作战、统一六国的雄伟阵容,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现已开辟为地下博物馆。

彩绘陶俑 秦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兵马俑2号坑出土,彩绘陶俑因大火的焚烧失去了原来的色泽,大部分彩绘脱落。

秦陵彩绘铜车马 秦陵彩绘铜车马出土于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外,车、马和俑的大小约相当于真车、真马、真人的1/2。铜车马主体为青铜所铸,一些零部件为金银饰品。铜马车通体彩绘,马为白色,彩绘时所用颜料均为有胶调和的矿物颜料,利用胶的浓度塑造出立体线条。秦陵铜车马共有3000多个零件,秦代工匠巧妙地运用了铸造、焊接、镶嵌、活铰连接、子母扣连接、转轴连接等手段进行组装,比例合格,构图科学,体现了中华民族工艺的博大与精细。特别是一二号车的伞盖,其厚度仅0.1~0.4厘米,而面积分别为1.12平方米和2.3平方米,整体用浑铸法一次铸出。秦陵彩绘铜车马是20世纪考古史上发现的结构最复杂、形态最大的古代青铜器,被誉为中国古代的“青铜之冠”,具有极高的技术价值。

[黄帝陵]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碑陵高约3.6米,周长48米。墓前碑亭内立有“桥陵龙驭”碑和“黄帝陵”碑。黄帝号轩辕氏,有熊氏,是少典之子,原为氏族部落首领,在阪泉战胜炎帝,统一黄河流域,他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祖先,炎黄之孙即来源于此。相传黄帝创文字、定算术、制衣冠、造舟车、定音律,被誉为中华“人文之祖”。中华民族散布世界各地的人每年都要举行祭祀活动。因《史记·五帝本纪》上有“黄帝崩,葬桥山”的记载,故历代均有桥山黄帝陵举行祭祀大典。在黄帝庙内有一株高19米的千年古柏,相传为汉武帝手植,每年都吸引世界各地人来此寻根问祖。

[乾陵] 乾陵位于西安西北的乾县境内。是中国唯一的一座两个皇帝(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同时又是一对夫妻的合葬墓。

乾陵以山为陵,四周有阙门和巨型石刻,有象征帝王陵墓的华表1对。此外,还有翼马1对,朱雀1对,鞍镫饰马5对,戴冠、着长袍、握剑的将军石人10对,述圣记碑和无字碑。无字碑上面有保存比较完整(旁有译文)的女真文字,述圣记碑碑文计8000字,为歌颂高宗的文治武功之辞,且陵前排列了61尊王宾石人像。

乾陵墓内情况现虽知之甚少,但可以肯定,乾陵是一座巨大的、灿烂的地下文物宝库。乾陵于196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陵] 昭陵位于礼泉县城东北20多千米处,始建于贞观十年(636)葬长孙皇后时,至贞观二十三年(649)才建成,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寝,为唐代十八陵中最有代表性的陵墓。陵园面积为2万公顷,今其建筑仅存遗迹。陵园门内列置贞观时期14个少数民族首领的石刻像,如吐蕃赞普弄赞、焉耆王突骑支、阿史那杜儿等。据史载,昭陵前后安置五道石门,并设东、西厢,列置许多装有殉葬品的石函。另外,还在山上建造了房舍和游殿等,特修了直接通往墓门的栈道。

昭陵是唐代帝王“以山为陵”的先例。昭陵附近有200多座陪葬墓冢,其中有姓名可考的就有167座。墓主多为诸王、公主和著名臣僚,还有中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将领。此外,昭陵还保存有大量的唐代书法、雕刻、绘画作品,为研究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等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昭陵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陪葬最多的一座帝王陵。

[大明宫遗址] 大明宫位于西安市北龙首塬上。唐是贞观十一年(634)初建,最初名永安宫,是太宗李世民为其父李渊修建的夏宫。大明宫是唐代著名宫殿之一。据史载,全宫占地12平方千米,有33个门,丹凤门为正门,含元殿为正殿,其北是宣政殿,中书、门下两省以及弘文、史馆分列左右,此外还有30余处宫殿、亭、观等毁于唐末战乱。现存遗迹有含元殿、麟德殿、翔鸾和栖凤两阁以及太液池、蓬莱亭等,尚可辨识。考古工作者于1957~1959年发掘了四座城门和含元、麟德两殿遗址,其中麟德殿遗址台基高5.7米,南北长130米,东西宽70米。大明宫于196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清宫] 华清宫位于西安市区30千米的临潼山区。从骊山山麓直至山顶布满门楼殿宇。自古即以温泉和风光优美而著名,为唐代离宫。据载,唐贞观十八年(644),唐太宗派当时的建筑师阎立本负责设计,把骊山改建为汤泉宫。唐天宝六年(747),唐玄宗再次大规模扩建,改名华清宫。唐玄宗常带杨贵妃来此游乐,唐玄宗住在这里的寝宫叫飞霞殿,殿南的御用浴池名莲花池,全用白石砌成,池中有两朵白石雕成的莲花,温泉从在花心隐藏的泉眼中流出。莲花池西面的芙蓉池,是杨贵妃专用的浴池。现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遗址和“西安事变”的“兵谏亭”等。

[杨家岭革命旧址] 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市西北约3千米的杨家岭村。面向西南而筑,进门为中央大礼堂,砖木结构穹窿式形制。礼堂后面有一座三层小楼房,是当时的中央办公厅。周恩来旧居在北面山上最西边的院子里,东边的院子则为朱德旧居,再东是毛泽东旧居。东北有一排曾是中央直属机关的窑洞。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就是在这里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4月23日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这里召开的,中共中央在这里为争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懈努力。杨家岭革命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凉山] 清凉山位于延安市东北,与凤凰山、宝塔山隔着延河而立。北宋范仲淹在登临此山时曾留“金明阻西岭,清凉峙其东。延水正中出,一郡两雄城。”的诗句。这里曾经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抗日战争时期,是新华总社、新华广播电台、解放日报社、中央印刷厂等机构的所在地。山上有唐、宋时雕凿的石窟寺,有数以万计神态各异、生动逼真的佛像、菩萨、力士等石刻。其中1号窟号称万佛洞,洞内刻有佛像1万多尊,各具特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3号窟里有一尊两耳垂肩、大腹便便的弥勒佛。山中的诗湾有50多处历代名人学者的摩崖题刻。此外,清凉山还有琵琶桥、仙人洞、月儿井、撒珠坡、桃花洞等古迹胜景。

清凉山现已成为集历史古迹、革命文物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观光点。

[药王山] 药王山位于耀州城东1.5千米,海拔约1000米。也称馨玉山、五台山。自古为关中渭北名胜之一,在方圆4千米的山上有五座山峰,分别为瑞应、起云、升仙、显化、齐天,峰顶平地如台,是医宗圣地。唐代后期,因有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的孙思邈在此隐居,改为药王山。北宋徽宗敕额“静应庙”,加号孙思邈为妙应真人。山中古庙林立,以药王庙最雄伟壮观。庙内正殿有孙思邈泥塑像,端庄慈祥,形神兼备。山上遍布石刻是药王山的一大胜景,被誉为“药王碑林”,是研究我国医学的宝贵资料。

[党家大院] 党家大院位于陕西韩城市东北9千米,是当地保存较好的北方传统民居建筑。始建于元至顺二年,现仍保留明、清四合院140余座,祠堂12座,戏楼2座,贞节牌楼1座。村内巷道用条石铺砌,每户宅院全是青砖砌筑的高大门楼,门楼两侧墙上有传统治家格言、诗文及砖雕、木雕图案,是研究明清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