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ST公司脱困路径研究:基于重组选择视角
- 和丽芬
- 1481字
- 2025-02-17 13:58:44
第一节 文献梳理与汇总
不同于国外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财务困境问题探索,我国对公司困境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学术界比较认可的起点是吴世农等发表于《中国经济问题》(1987年第6期)的“企业破产的分析指标和预测模型”。从1987年至今,我国在该方面已积累了20多年的八百多篇研究成果,涉及公司困境的方方面面。接下来,我们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汇总,以备后续分类使用。
截至2012年12月,在中国知网上可以搜索到关于公司困境的有效研究文献共837篇。其中,通过“篇名”搜索“财务困境”共829篇选择806篇(舍弃的23篇文献中8篇重复文献、11篇不相关文献、2篇个人理财困境、2篇报纸新闻资料);通过“财务困难”搜索13篇选择11篇;通过“困境公司”“ST摘帽”“ST公司”去掉搜索过程中已被选择过的文献和不相关文献,增加19篇;加上我国公司困境研究中大家公认的起点研究,即吴世农、黄世忠发表于《中国经济问题》(1987年第6期)上的“企业破产的分析指标和预测模型”1篇;有效文献共计837篇。具体见表2-1。
表2-1 公司困境研究文献汇总 单位:篇

首先,从研究对象看(见图2-1),我国现有的837篇公司困境研究文献绝大部分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针对上市公司445篇,非上市一般性企业232篇,二者合计占到了80%以上;其他研究对象(主要针对财务困境方法)109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困境研究45篇,针对金融类企业的研究只有6篇,数量最少。

图2-1 公司困境文献研究对象
其次,从文献来源和研究内容看(见图2-2,图2-3),我国公司困境文献绝大多数发表于各种学术期刊,硕士论文数量也不少,但博士论文数量偏低。我们认为,博士论文相较于硕士论文,其研究触角更加广泛,对问题的分析更具有深度。当前博士论文数量较少说明该研究领域的质量和深度有待提升;同时,现有文献绝大部分集中在对困境的预测、预警以及困境本身的研究上,针对困境发生后的脱困研究很少。这可能源于两点:其一,国外脱困研究比预测研究晚了近半个世纪,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公司困境进行初始研究时,国外的脱困研究刚刚起步,尚没有经典的可借鉴文献;其二,我国困境预警、困境本身的研究还没有完全成熟,针对脱困进行研究可能有一定难度。但无论何种原因,都为后来学者的研究留下了空间。

图2-2 公司困境研究文献的来源(篇)

图2-3 公司困境文献的研究内容
最后,从文献发表年度和学术贡献看,我国公司困境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9年以前共20篇,2000—2012年间,几乎每年在数量上都有所增长。大量文献涌现是在2007年以后,除了2011年稍微低一些,基本上每年的文献数量都在100篇左右(见图2-4),说明近些年我国的困境研究很是火热。在学术贡献方面,针对这些困境研究文献的引用次数从0次至1823次不等,现有837篇文献中0引用比例的占43.61%, 10次以上被引用的文献仅104篇,仅占12.43%,被引用100次以上的文献有7篇。即现有困境研究成果中,既包括被高引用的学术精品,又包括近一半的不能为其他研究者所用的文献成果,学术水平差距较大。考虑到2012年文献的出版时间较晚,可能导致其引用率偏低,我们将该年的102篇文献去掉,剩余2011年及以前的共735篇文献再进行分析,所得结果与前述情况差异不大,现有绝大部分困境研究成果的学术贡献不高。

图2-4 公司困境研究文献的发表年度
综上所述,我国现有困境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且绝大部分以企业为切入点,针对其他对象研究较少,这与企业的运营模式和市场环境有关。同时,从现有成果的研究内容来看,困境预测、困境本身研究较多,脱困研究文献较少;研究成果水平参差不齐,少数高质量、学术贡献大的成果和大量的中等研究水平成果及一些低质量的大家相互模仿的“伪成果”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