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范雎又让人花重金买通赵王左右,说秦国当初被赵奢打败,所以很害怕赵奢,现在赵奢的儿子赵括比赵奢还厉害,所以用赵括肯定能赢。赵王正在犹豫的时候,又听到廉颇害怕秦兵的谣言,于是就把廉颇换了下来,让赵括上阵。这时赵括的母亲说赵奢临死前说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不懂实战,不能当大将,但是赵王还是让赵括当大将。
秦国这头得知赵国换了赵括当大将,也派上了自己能征惯战的老师及白起,蒙骜等人参战。赵括虽然熟读兵书,但是对于战场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们,终归是缺乏实践和经验。赵括急于表现,就派兵出战,而秦军这头故意战败,赵括以为秦军不堪一击,就不听劝告,带人继续追击,结果先是被秦军截断了粮道,粮草供应不上,然后又进入了白起的包围圈,被秦军团团围住,始终没有突围出去。
被围困了四十多天后,赵括这头是弹尽粮绝,又一次发起突围,但是被乱箭射死,赵军一看主将没了,这还打什么,于是向秦军发起了投降,前前后后大概有四十万人。白起先是允许他们投降,后来想想这些降兵不好处置,于是又趁着赵军不防备,下令杀了这些降兵,一时间杀得是白骨成堆,邯郸人里听了这个消息是闻风丧胆,人心惶惶,找人商量对策。苏代这时候在赵国,就自告奋勇的说去秦国,劝秦国退兵,于是到了秦国,找到了范雎。
苏代见到范雎就说,长平之战,白起立了大功,被秦王封为武安君,如果白起把赵国攻打下了,那么他便成了最大的功臣,到时候,可就没有你什么事了,你好好想想。范雎一想,有道理啊,于是就建议秦王退兵,让赵国和韩国割地求和,然后一点一点吞并土地,不然把赵国惹急了,来个同归于尽,那可就不好办了。
秦王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就让白起退兵。白起此时正准备一鼓作气攻占赵国首都邯郸城,忽然听到这个消息,觉得十分不爽,心说这肯定是范雎出的馊主意,就和范雎之间有了隔阂。班师回朝后,白起说我们士气正旺,正应该乘胜追击才对,赵国人已经被吓破胆,哪来的勇气同归于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