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转型的是与非

面对不一样的每天,我们明知道要去改变,但通常思维模式还停留在过去。

“凡是有女人路过的地方,都要有百丽”。百丽CEO曾经的这句豪言壮语却因对单体竞争的顽固坚持而付出了代价。

百丽

巅峰时期,百丽每年净增门店数目都在1500~2000家,平均不到两天便会开设一家新店。而面对电子商务的风潮,百丽公司固守原有单体经济运营模式,继续以线下渠道为王,错失机会。2017年7月27日赴港上市10年的中国最大鞋业企业——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宣布以531.35亿港元的估值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退市。这家企业的市值曾经一度超过1500亿港元,而如今缩水62%以上。

我们按照原来的做事逻辑面对周围的一切,不自觉地在延长线上进行所谓的创新。因此面对变化的时代,传统产业不能快速响应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不仅仅在国内,就连美国的鞋店也出现了单体经济危机。美国最大连锁平价鞋店Payless Shoe Source,以卖低价鞋著称,被曝欠下约44亿元人民币的债务,并申请破产保护,计划关闭约1000家门店。

而同样是廉价鞋的回力,却从濒临破产做到了年产值24亿元,它是如何获得“起死回生”的呢?

回力

提起“回力”,最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专业运动员和百姓认可的潮牌运动装备。但是90年代后大量国际知名运动鞋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回力一度因为便宜、耐穿被沦为“地摊货”,逐渐失去了人气,企业也几乎濒临破产。为了摆脱困境,上海回力鞋业在21世纪初决心开始第一次转型,由生产型企业转变为品牌运作的贸易型企业。一方面,公司加强对产业链中高价值的技术研发和市场网络的把控;另一方面,公司将产业链中低附加值的生产加工产业链交由社会资源解决,从而提高了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仅如此,回力从2014年开始正式发力电商,并逐步摸索出了一套“终端直供平台+电商平台”的营销模式。目前,回力在电商的销售额已由2014年年初涉电商时的300多万元,上涨到了2016年的1亿元。

上述案例说明,廉价不是长期取胜的法宝,延续低价竞争的策略,仍然是单体经济的思维,最终影响企业的存活。要想获得商业上的成功,我们必须告别单体经济,在大数据运用、跨界创新上获得新的活力,这才是自我救赎的良药。

谈到鞋业创新,日本企业在上游制作环节进行的创新,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3D脚型测量仪

日本DreamGP公司研发了一款名为“CUTE”的3D脚型自动测量仪。用户从开口部分伸一只脚进去,只需15秒激光器就能测量出3万个数据点,包括了脚长、脚宽,甚至拇指外翻角度等数据。因此,以往需要花一个月时间用石膏模具制作内底,改为“内底专用切削机”后15分钟就能加工一只合脚的内底。

鞋制成成品后,并不是售卖的结束,而是与用户关系的开始,通过消费者的大数据跟踪他们的消费使用习惯,可以增加用户对产品购买与使用的忠实度。

耐克

耐克的一款球鞋Hyperdunk+,通过智能数据可以记录用户每一次的跳跃高度、步速等信息,并且用户可以在随时观看后分享到社交网站。这款鞋还提供每周排名竞争,开启个人30秒展示等模式,帮助用户实现健身、展示等多重目的。

制鞋行业只是一个案例,中国正面临着经济模式的转变,如何告别单体竞争进行生产力的创新,我们需要寻找一种全新的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