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敢问路在何方

2014年7月14日,笔者开始了对云南云铜锌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铜锌业)的调研工作。此次调研的初衷是看看国企的“毛细血管”,当时本书初稿已经完成80%多了,许多的观点都已经形成,但是有纸上谈兵之嫌,因此希望对一些针对国企的观点进行验证。如果在国企基层的土壤里没有这些观点存活的空间,那观点本身就得再调整、再优化。一开始我完全没有一个成型的调研计划和问题列表,只是粗糙地打算和各个部门都接触下,希望通过碰撞找到可以深挖的点。在云铜锌业整整待了一周,吃住都在厂里,访谈了近二十名各个级别的员工,参加过会议,参加过内部培训,也到生产一线看过。随着调研深入,模糊性逐渐散去,开始理出了一些脉络,同时也和云铜锌业建立了一定的情感联系。调研结束要离开的时候,已经有了怅然若失的感觉云铜锌业在本次调研中展示了开放和积极的心态和氛围,被访谈的高中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甚至包括班组长和一线员工很认真和耐心地和我沟通,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云铜锌业成立于2001年9月,是原云南冶炼厂在1998年主辅分离,铜系统优良资产剥离到云铜股份上市后,留下的由辅助系统和全部后勤系统组建而成的存续企业云铜锌业信息来自云铜锌业提供的材料,包括2013年的《云铜年鉴》。

云铜锌业成立之初,资产负债率极高,严重缺乏资本金,缺乏营利性的经营主体,员工士气极低。除此之外,还要承接云南冶炼厂遗留下来的大量历史问题和社会包袱,承担起云南冶炼厂的生活后勤、社区管理、离退休人员服务等社会职能。当时,除气体、铁路、机修等有限业务可自我存活外,云南冶炼厂剩下的一些包袱性的非主营业务或不健康的业务,包括酒店、企业办学校、企业办医院、药剂、汽运、劳动服务公司、与地方共建的昆明市锌厂(只有一万吨的年产能规模,劳动生产率极低,濒临破产的边缘)等,都统统纳入了云铜锌业的旗下。

当时,即使是最乐观的人,也会认为云铜锌业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破产。多年以后,已经在云铜锌业履职二十多年的张厂长回顾往事,深情地说:对于我们这个企业,创新是唯一的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