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尹 Yǐn

姓为中国第95常见姓。2010年统计,人口约有346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26%。约37.2%分布于湖南、山东、四川、河北4省(其中湖南省最多,约占全国尹姓人口的11.5%),28.8%分布于河南、安徽、湖北、云南、江苏5省(《中国四百大姓》,2013)。望出天水郡、河间郡。

尹姓有柏桂堂、保和堂、崇德堂、惇(敦)萃堂、敦睦堂、孚华堂、复学堂、和靖堂、花枪堂、继述堂、敬宗堂、明德堂、明经堂、穆清堂、凝远堂、培元堂、齐家堂、钦穆堂、清白堂、清风堂、四叶堂、肆好堂、嗣服堂、天水堂、惟善堂、文和堂、夏墅祠、绪德堂、燕喜堂、一经堂、永思堂、余庆堂、裕后堂、追远堂等堂号。

部分堂号出典如下:

周宣王时师尹兮甲,字吉父,史称尹吉甫,子孙为尹氏。尹吉甫为《诗经》主要采集者,《诗经·大雅·烝民》赞其诗风:“吉甫作诵,穆如清风。”《诗经·大雅·崧高》:“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后人因以“清风”“穆清”“肆好”为尹氏家族堂号。又《诗经·小雅·六月》曰“吉甫燕喜,既多受祉。”尹氏家族或以“燕喜”为家族堂号。

西汉东海太守尹翁伯(?—前62),执法严明,清白廉洁。《汉书》称其病卒,“家无余财”。其后人以“清白”为家族堂号。

南宋理学家尹焞(1061—1132),终身不应科举,宋钦宗赐号“和靖处士”,子孙以“和靖”为家族堂号。尹焞传四世至尹国宁迁丹阳;裔孙尹羲,明洪武中就丹阳夏墅奉养母舅,其后世居夏墅,族人以“夏墅”为家族堂号。

南宋茶陵(今属湖南)尹彦德,家有财。岳飞官潭州(今湖南长沙),途经茶陵,尹以酒肉迎之,又赠军饷五日,留岳飞三日。临别之际,岳飞语尹曰:“尔财有余而学不足,当以一经教子孙,光大其门。”尹拜而受赐,遂辟堂室名曰“一经堂”,其后人以为家族堂号。

南宋遂昌(今属浙江)尹起莘,学问渊博,隐居不仕,继述《资治通鉴》《春秋》而著《资治通鉴发明》《麟经》,其后人以“继述”为家族堂号。

唐襄阳(今属湖北)尹怀,以孝闻。子、孙皆有孝行,俱被旌表,一门而有四阙。宋王安石《寄张襄州》诗赞颂曰:“四叶表闾唐尹氏,一门逃世汉庞公。”尹氏后人因以“四叶”为家族堂号。

明太子太保尹直(1431—1511),卒谥文和,其后人以“文和”为家族堂号。

安徽和县西埠镇原花枪尹村(今村名不存)尹氏,始祖尹伏虎,明初自陕西天水(今属甘肃)迁来。伏虎,有勇力,善花枪。流寇之乱,和县城陷,流寇闻伏虎名不敢犯,邻居赖以保全。后村名改花枪村,伏虎后人以“花枪”为家族堂号。

尹姓有4个主要来源:

商代国族。尹国,白(伯)爵,见于殷墟卜辞。商代晚期青铜器尹白(伯)且(祖)辛甗即尹国器。

尹氏,姞姓。其先西周恭、懿王时为内史尹(内史之长),因以官为氏。《诗·都人士》:“谓之尹吉”。尹吉,即尹姞。

尹氏,姜姓。周宣王时有兮甲,字吉父,为宣王师尹,称尹吉甫(即尹吉父),子孙世掌其职,其子伯封因姓尹氏。师尹,三公官也。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

尹姓来源还有一个说法,说上古东夷部落首领少昊有一个儿子,名叫般。他曾担任工正之官,封在尹城的地方,因此以尹为氏,叫作尹般。据说尧师尹寿即出这一支尹氏。尹寿,也作尹畴,居住在今天的河南孟县的地方,说道德经,教以无为之道,又传导于彭祖。还有人提到夏桀有一个臣叫尹谐,据说也是尹般的子孙,后来被商汤杀死。从商代殷墟卜辞和商代青铜器铭可以看出,商代的人名都不带姓氏,历史上是否真有尹般、尹寿、尹谐这些人就值得怀疑了。

说到尹姓人物,常常有人提到周宣王时大臣尹吉甫、老子弟子关令尹喜,以及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尹继善,其实是不对的。尹吉甫,即师尹吉父。“兮”是他的氏,名叫“甲”,“吉父”乃其字。他的子孙后来以“尹”为氏,所以尹吉甫可以说尹姓的老祖宗,但他并不姓尹;关令尹喜,名喜,因为做过函谷关的关令尹(官名),所以叫关令尹喜,也并不姓尹。尹继善是满族人,姓章佳氏,也不姓尹。

古代一些少数民族也有尹姓:

西汉末僚人常见姓。僚人,侗族等民族先民。

古代羌族姓。后秦大将军左长史尹赤,西州(今甘肃中部和西北一带)人;后秦尚书左右仆射、清河忠成侯尹纬,天水(今属甘肃)人。

唐时南诏有尹姓,其先唐时青蛉蛮酋长。唐时有南诏国清平官(宰相)尹仇宽。又赞普钟十四年(765)大理《南诏德化碑》碑阴题名也有尹姓。

现代一些少数民族也有尹姓,例如:蒙古族尹姓,本姓伊利古特(伊鲁古德)氏、伊图嘎德氏、亦鲁特氏;融入蒙古族的汉族也有尹姓。朝鲜族尹姓,近代自朝鲜半岛迁来中国。有庆州尹氏、高敞尹氏、杞溪尹氏、南原尹氏、德山尹氏、骊州尹氏、醴泉尹氏、茂松尹氏、新宁尹氏、野城尹氏、盈德尹氏、杨州尹氏、永川尹氏、竹山尹氏、智礼尹氏、清州尹氏、漆原尹氏、坡平尹氏、平山尹氏、河阳尹氏、咸安尹氏、海州尹氏、海平尹氏、玄风尹氏等望(本贯)。除海平尹氏、茂松尹氏、漆原尹氏源出不详外,其余都为坡平尹氏支派。始祖尹莘达,为高丽开国功臣、大匡太师。满族尹姓,其先清代八旗满洲章佳氏。清雍正时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尹泰(?—1738),章佳氏。与父尹启纳、子尹继善(1696—1771),祖孙3代名字都以尹字开头,故子孙以尹为姓。满族尹姓,或出清代八旗满洲伊尔根觉罗氏,八旗蒙古博尔吉济特氏、叶古禄特氏,满洲八旗汉军尹氏之后。尹德禧(?—1791),镶黄旗汉军包衣人,官至署湖南提督,子孙融入满族。白族尹姓,其先南诏尹氏。明宣德中有云南永昌府罗卜思庄驿(驻今梁河县西南芒东)土驿丞尹成。又明时有云南蒙化直隶厅样备驿(驻今漾濞县上街镇)尹氏土驿丞、永昌府腾冲州库扛关巡检司(驻今腾冲县西南)尹氏土巡检,明、清时有云南大理府浪穹县凤翔乡(在今洱源县南)尹氏土巡检。佤族尹姓,本姓厚格郎氏。羌族尹姓,本姓詹家。赫哲族尹姓,其先汉族杨氏。回族、苗族、彝族、壮族、侗族、傣族、纳西族、土家族、锡伯族、德昂族、普米族等民族也有尹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