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成 Chénɡ

姓为中国第156常见姓。2010年统计,人口约有1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075%。约31.6%分布于江苏、湖南、广东3省(其中江苏省最多,约占12%),23%分布于山西、湖北、陕西、山东、四川、河北6省(《中国四百大姓》,2013)。望出上谷郡、东郡、城阳郡、武威郡。

成姓有德本堂、东郡堂、多岁堂、弘农堂、敬爱堂、南阳堂、亲睦堂、上谷堂、相才堂、永敬堂、云石堂、志庆堂等堂号。

部分堂号出典如下:

成回为孔子再传弟子,拜子路为师,时刻谨记“恭敬以待大命”,三年学习,十分恭敬。他的子孙以“永敬”为家族堂号。

东晋南阳太守成瑨(?—166),子孙以“南阳”为家族堂号。

西晋文学家成公绥(231—273),为司空张华(232—300)器重,荐之太常,征为博士。张华慧眼相才,成公绥子孙后改为成姓),以“相才”为家族堂号。

成姓的来源如下:

以国为氏。成,周畿内国,在今河南洛阳市或宜阳、偃师地。

成氏,以国为氏。成国,一作郕国,伯爵,周文王第7子叔武始封。初在今陕西岐山县境,后迁封今河南范县濮城镇东南。春秋中期或中后期为卫、齐、鲁三国吞并。成氏,一作郕氏,后别为二姓。郕氏,后亦作成氏。

成氏,芈姓,楚王若敖次子伯比食邑于鬥(今湖北郧西),以鬥为氏,谓之鬥伯比。其子成得臣(字子玉?—前632),以成为氏。阿氏、成氏,并称若敖氏。

春秋晋大夫郤犨(?—前574),别封苦(kù)成,因号苦成叔,后因氏。苦成,在今山西运城市东。苦成氏,其一支更为古(kū)成氏,后分为古(kū)氏、成氏。晋定公时大夫成何,晋顷公时大夫成鱄,疑出这支成氏。

春秋时鲁有成邑,在今山东宁阳县华丰镇西古城村、北故城村及东庄乡南故城村一带。公孙宿为成邑宰,或称公孙成,鲁哀公十五年(前479)叛鲁投齐,子孙以成为氏。

东郡成氏,本姓成公氏。周昭王子成公男之后。成公氏,自汉至宋,为东郡白马望族,其后或改成姓。北魏时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北齐时清河(今属河北)、隋时南宫(今属河北)、宋时棣州(今山东惠民)也有成公氏,其后可能也改了成姓。

成阳氏、成功氏、成王氏、成纪氏、成周氏,后世失传,其后或省为成姓。

谥法:“安民立政曰成。”春秋战国时楚有成王,秦、齐、宋、鲁、晋、卫、郑、陈、蔡、杞、曹、北燕有成公,晋、卫、赵有成侯,鲁、齐、晋、卫、郑大夫有成伯、成子。其支孙或以谥为氏。

《古今姓氏书辩证》说战国时有郕午,仕赵改为成氏。郕午,《战国策·韩策》作大成午,乃大戊午之讹。所以,《古今姓氏书辩证》的说法是错误的。

还有人以成氏出于上古燧人氏臣成博,颛顼臣有成邑,古帝王容成氏,三苗臣成驹之后,也是不可信的。

古代少数民族也有成姓,例如:

武威(今属甘肃)成氏,或称姑臧成氏,屠各族。汉武帝时匈奴介和王成娩之后。西晋末有姑臧(今甘肃武威)屠各人成七儿起义。

《华阳国志》西晋元康八年(298)有卢水胡首领成豚坚等聚众攻劫兴乐令。卢水胡,本匈奴治下之月氏(zhī)胡,亦即五胡中之羯族。因居于安定卢水(即今甘肃张掖市之黑河)一带故名。

南北朝时有酉阳蛮有成姓。《宋书·夷蛮传》有酉阳蛮酋成邪财。酉阳蛮,土家族先民。酉阳,即今重庆市。

现代少数民族也有成姓,例如:蒙古族汉姓。本姓呼和努德氏等(《中国少数民族姓氏》)。彝族汉姓。清嘉庆间有盐井溪夷人头目格格,后改土归流更姓成氏,所管娃子(奴隶)俱以成为姓;旧时云南永胜彝族有成姓,源出着气氏族(《多元文化对云南永胜他留人〈彝族〉社会变迁的影响》)。壮族汉姓。广西巴马、上林等地有之。朝鲜族姓。近代自朝鲜半岛迁来中国。世称昌宁成氏。始祖为高丽中尹成仁辅(《中国少数民族姓氏》)。满族姓。其先清代皇族爱新觉罗氏,八旗满洲伊尔根觉罗氏、董鄂氏,八旗汉军成氏(《满族姓氏寻根》)。回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仫佬族、仡佬族、锡伯族等民族也有成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