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图详解唐诗三百首:全册
- 蘅塘退士
- 986字
- 2025-04-17 15:04:31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1】,属国过居延【2】。
征蓬出汉塞【3】,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4】,长河落日圆【5】。
萧关逢候骑【6】,都护在燕然【7】。
【注释】
【1】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2】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的身份。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3】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4】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5】长河:黄河。【6】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7】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译文】
轻车简从出使边塞,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像被风卷起的蓬草飞出了汉塞,又像归雁飞入胡地的天空。大漠中一道孤烟直上,黄河边上一轮落日正圆。在萧关恰好遇见侦察的骑兵,方知统帅都护正在燕然前线坐镇。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赴边途中,其景象描写得雄奇壮丽,尤为后人所称道。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慰藉,察访军情。唐玄宗此举实际上是要将王维排挤出朝廷。王维乘车向茫茫大漠,去慰问戍边的将士,大漠雄奇的景色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留下此传世名篇。
由“归雁”可知,王维此次出使边塞是在春天。蓬草成熟后就会枝叶干枯,根也离开了大地,随风飘卷,所以称为“征蓬”。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心中自然抑郁悲愤,故有“征蓬”、“归雁”的自比,寓悲凉之情于壮美之景中,意境浑融。
五、六两句分别描述了两个画面,境界阔大,气象雄浑。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大漠之中,莽莽黄沙广阔无垠。极目远眺,天尽头一缕孤烟正缓缓升腾,为这片荒漠增添了一点生气。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圆”字准确描述了河上落日的特点,使整个画面更显雄奇瑰丽。
诗歌语言平白易懂,用字凝练准确,其颈联的“直”与“圆”两字被《红楼梦》誉为“有情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