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农村地区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
- 卫松
- 1147字
- 2025-02-22 14:34:23
六 问卷调查说明
笔者结合贵州少数民族的空间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抽取了贵阳乌当区、花溪区、开阳县,贵州毕节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大方县、金沙县,六盘水水城县、盘县(今盘州市),遵义湄潭县、凤冈县、务川县、余庆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贵定县、龙里县、荔波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黎平县、黄平县,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县、江口县、思南县,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县,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等的农民作为调查对象。在贵州少数民族聚居较为集中区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采集问卷580份,有效问卷551份,其中男236人,女315人;汉族213人,非汉族338人。在此需要特别说明,调查问卷没有针对住房保障问题进行设计,文中关于住房保障的相关数据资料主要是2014~2016年在田野调查中获取。其他基本情况见表1-3。
表1-3 调查对象年龄统计
根据表1-4可看出,调查对象中,3人以上(不包括3人)家庭人口数占据了较大比重,说明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家庭人口规模较大,家中老人与子女共同居住情况较多。
表1-4 调查对象所在家庭人口数分布统计
如表1-5所示,就业状况中本地以外就业所占比重仅为25%,其实真实情况远比这个数据高,因为调查中较少遇见在外打工刚好回乡的情况。
表1-5 调查对象就业状况分布统计
从表1-6可看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按照问卷设计时2015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官方2014年与城镇居民收入统计口径保持一致后改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86元,调查对象中约有76%的人收入低于此水平。
表1-6 调查对象近五年大概平均年收入统计
从表1-7可以看出,调查对象的收入或生活来源中,打工收入几乎占据一半,说明在民族地区农村的收入主要还是靠打工,传统农业收入占38%。虽然近些年贵州省农村地区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农村家庭中财产性收入占比非常低,养老保险金也不是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同时,民族地区农村的集体福利非常少。
表1-7 调查对象收入及生活来源统计
从表1-8可看出,贵州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开支中,除了日常生活开支以外,人情来往占较大比重,排在第二位,第三位是子女教育,第四位是医疗,第五位是赡养老人。这基本反映了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的实际,人情来往、教育、医疗、养老是压在民族地区农村居民头上的“四座大山”。由于义务教育免费,在教育上的压力主要集中在高中和大学阶段。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经营性投资非常少。
表1-8 调查对象家庭每年开支情况统计
续表
如表1-9所示,68%的调查对象近三年不能攒钱,甚至32%的人还有负债。
表1-9 调查对象回答“您近三年内能否攒钱?”统计
如表1-10所示,整体上看,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并不高,受过高中或以上教育的仅占三成。没有上过学的高达12%,主要集中在年龄偏大的受访对象中。
表1-10 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情况统计
总之,问卷调查基本情况初步统计基本与贵州民族地区农村实际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