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异邦的示范

1665年,科学史上最早的两份科学期刊相隔两个月先后创办,一份是1月5日由法国议院参事戴·萨罗在巴黎创办的《学者杂志》(Journal des Scavans);另一份是创刊于同年3月的英国伦敦皇家学会的《哲学会刊》(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其目的主要是发展和传播科学知识[1]。为了维持期刊的发展,英国伦敦皇家学会秘书亨利·奥登伯格和学会关心此事的其他同事一起,采用各种措施引导科学家为期刊投稿。

17世纪后半叶,为了保证期刊的质量,亨利·奥登伯格于1752年在伦敦皇家学会为《哲学会刊》建立了论文委员会,开创了将投稿文章送给能够判断其质量的同行专家审查的做法,委员会被授权寻找学会内的任何一位与论文学科相关的专家来评审论文,促使了现代科学期刊同行评审制的诞生。科学期刊同行评审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也为后来的学术期刊评价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798年,英国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尔萨斯在其人口增长的研究中提出了马尔萨斯生物总数增长定律:在孤立的生物群体中,生物总数的变化率与生物总数成正比[2]。该定律表明,任何生物都是随时间按指数方式增长的,人作为特殊的生物群体自然也满足马尔萨斯生物总数增长定律。马尔萨斯随后提出了人口自然增长模型,其数学模型表达式与后来的普莱斯指数增长曲线的表达式惊人地相似。

1844年,恩格斯也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提出了科学是按累计式规律增长的观点。他认为,科学发展的速度至少和人口的增长速度一样;人口的增长同前一代人的数量成正比,而科学的发展则同前一代人遗留下的知识量成正比。当然,这只是文字上关于知识指数增长的表述,而后来的普莱斯在结合了马尔萨斯和恩格斯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较为完整的描述文献指数增长的数学表达式,为他的文献指数增长规律以及“普莱斯指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刘红,胡新和.学术期刊同行评审的发展、方式及挑战.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5):12.

[2]陈功,张吴璠.争鸣中前行:马尔萨斯人口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人口与发展,2016(4):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