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十三行景(一)

粤东十三家洋行,家家金珠论斗量。楼阑粉白旗竿长,楼窗悬镜望重洋。荷兰吕宋英吉利,其人深目而高鼻。织皮卉服竞珍异,海上每岁占风至。

——江西临川举人兼诗人乐钧游粤期间创作组诗《岭南乐府》

踏出广州十三行博济医院的大门,八音姑娘妒忌而又骂骂咧咧地跟着,一改娇弱。

八音------合格的大尾巴。

“小贱人,看我回去怎么给你告状。“八音姑娘心里默默念道。

十三行贸易季节随每年五六月新茶上市开始。来自各国的商船乘着南洋的季风每年五六月间停靠在广州港,把洋人的工艺品,土特产,工业品在十三行的商馆卸货交易后,再带着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与九十月间乘东北季风回归。

这种天时地利的合理配置,是“龙与上帝“的特意安排。

十三行内。

夷馆林立。

十三家洋行又称“十三夷馆”,面临珠江,并排而立。

“看,这是大不列颠英国馆。“周飞鸿医生为石头指道。

英国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浅碧色,窗户高大,阳台栏杆,窗花复杂,由很多曲线组成生动的图案,显又夹杂着东方情调。

“桅杆上是什么?“石头问。

“那是旗杆,上面飘的是英国的国旗。“

“那像个米字,大清的国旗什么样子?“

“大清,没有国旗。“

石头若有所思,不语。

“大清万国来朝,富有四海,哪里需要国旗。“八音插嘴道。

“荷兰馆又叫集义行,瑞典馆又叫瑞行,美国馆亦称广源行,西班牙馆别名大吕宋馆,丹麦馆又名黄旗馆……“看着石头兴趣满满,周飞鸿医生事无巨细地介绍道,没有理会八音。

石头看得眼花缭乱。

这一切都是那么新奇!

“荷兰馆前站着黑色的人!那是在书中出现过的昆仑奴吗?“石头惊奇地说道。

“有诗云’黑水龙奴荷铳嬉’,荷兰馆是用黑人守门的,卷发黑身。唐朝时期的昆仑奴来自爪哇国,而荷兰馆前的黑人是从阿非利加,Africa来。“周飞鸿医生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很好听。

“那里一定很落后,否则人怎么会被驱使做奴呢?“石头反思道。

石头不停地沿着珠江岸边往前走着,想要一次阅尽这繁华锦绣。

大尾巴八音姑娘可没有石头姑娘的利索。

从临晨跟着石香菇,走到了接近中午,一双缠过的小脚已经疼得要命,直直就要坐到地上。

再加上插不上话,更是索然无味。

“八音,你累了,要不就回去吧。“石头“好心“劝慰道,她可不喜欢大尾巴。

一路上,八音惦着小脚,慢悠悠,着实影响石头和周飞鸿医生的参观游览速度。

“周飞鸿医生,还接着走吗?“八音眼巴巴问向周飞鸿。

周飞鸿看了看兴致勃勃的石头:“当然接着走“。

听了这话,八音像是打了鸡血,表现出了她的执着不放弃的一面,她可是要紧跟周飞鸿医生。

一翻身,从地上坐了起来,誓把大尾巴工作做好,做扎实,做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