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经济增长新动力选择(2016)(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 王一鸣 林岗 马晓河 高德步
- 1167字
- 2025-02-18 04:45:51
一、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旧动力转换期
(一)传统的增长动力正在衰退
从要素市场条件来看,近年来,我国劳动力人口持续下降,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较低人口抚养比形成的人口红利逐步减少,发达经济体资本回流增加,土地、能源等资源要素的成本进入上升通道,加之部分地区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以增加要素投入和无限制攫取环境资源来扩大经济规模的传统模式已难以为继。从市场供求条件来看,中低端制造业产能过剩,中高端产业不足,目前我国工业39个行业中有21个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5%,国际市场上受到低收入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收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双重挤压,中国正面临高端产业挤压和中低端产业替代的威胁。
(二)向高收入国家过渡要有新动力
20世纪60年代,在100多个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国家中,仅有13个国家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而其他大多数国家没有成功跨越,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没有成功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进而形成新的增长动力,难以应对经济高速发展中积累的各种社会矛盾,最终陷入经济停滞甚至衰退。在传统发展道路无法推动经济继续增长时,我国需要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当前,可供选择的路径有三条:一是调整需求结构,扩大内需,将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作为主要增长动力。二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分工地位,发展中高端产业和产品,提升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三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障碍,积极推进城镇化,尽快实现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人口城乡结构,为构建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消费性社会创造条件。
(三)我国具备动力转换的基本条件
当前,我国进行动力转换的基本条件已具备。一是全球科技产业革命为新动力提供了强大的引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向深度融合发展,由此衍生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以扁平方式加速传播,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取得新突破。目前,我国一些产业走在全球产业革命的前列,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加快发展,不断抢占国际市场;高铁、无人飞行器、核电技术、空天技术、量子技术等一些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并正在走向世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正在深刻改造传统行业,并激发了市场的潜在需求。二是“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等战略为新动力创造了外生条件。我国充裕的资本、适用的技术及完整的产业体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非洲、拉美地区的要素禀赋和经济结构高度互补,这为我国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和国外市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三是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和人力资源优势为新动力增强了内生力量。“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三个1亿人”的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都将使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使供给潜力得到空前释放。同时,我国人力资源结构加快迈向中高端,2004—2014年,高等教育毕业生累计近8100万人,其中研究生400多万人,大学生占新增就业人员的比重已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