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上)》真题及详解

题1~5:某五层中学教学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最大跨度9m,层高均为3.6m,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建筑场地类别类,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框架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1.试问,框架的抗震等级及多遇地震作用时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选取下列何项正确?(  )

A.三级、αmax=0.16

B.二级、αmax=0.16

C.三级、αmax=0.08

D.二级、αmax=0.08

【答案】D

【解析】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第6.0.8条规定,教育建筑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

根据第3.0.3条第2款规定,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确定抗震等级时,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6.1.2条表6.1.2可得,设防烈度按8度,高度<24m,不属于大跨框架,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

根据第5.1.4条表5.1.4-1可得,设防烈度7度多遇地震作用时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0.08。

2.假定,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计算,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小于0.85,顶层框架柱的反弯点位于层高中点,当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时,水平地震作用效应计算取前3个振型,某顶层柱相应于第一、第二、第三振型的层间剪力标准值分别为300kN、-50kN、50kN。试问,地震作用下该顶层柱柱顶弯矩标准值Mk(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360

B.476

C.610

D.900

【答案】C

【解析】水平地震作用下弯矩标准值为: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2.2条式(5.2.2-3)计算,当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小于0.85时,该顶层柱柱顶弯矩标准值为:

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3.假定,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底层角柱上端截面考虑地震作用并经强柱弱梁调整后组合的弯矩设计值(顺时针方向)为180kN·m,该角柱下端截面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顺时针方向)为200kN·m,底层柱净高为3m。试问,该柱的剪力设计值V(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作答。

A.165

B.181

C.194

D.229

【答案】D

【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第11.4.2条规定,二级抗震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下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5。

根据第11.4.5条规定,二级框架的角柱,剪力设计值应乘以不小于1.1的增大系数,取最小值1.1计算。

根据第11.4.3条第2款式(11.4.3-2)计算,该柱的剪力设计值为:

由此可知,剪力设计值至少为229kN,D项正确。

4.假定,框架某中间层中柱截面尺寸为600mm×600mm,所配箍筋为10@100/150(4),fyv=360N/mm2,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柱轴力设计值为2000kN,该框架柱的计算剪跨比为2.7,。试问,该柱箍筋非加密区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V(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645

B.670

C.759

D.789

【答案】C

【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第11.4.7条式(11.4.7)计算,钢筋混凝土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为:

取N=1544.4kN,

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5.假定,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底层角柱截面尺寸及配筋形式如题5图所示,施工时要求箍筋采用HPB300(),柱箍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mm,轴压比为0.6,剪跨比为3.0。如果仅从抗震构造措施方面考虑,试验算该柱箍筋配置选用下列何项才能符合规范的最低构造要求?(  )

提示:扣除重叠部分箍筋。

题5图

A.8@100

B.8@100/200

C.10@100

D.10@100/200

【答案】C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6.3.9条第1款第4项规定,二级框架的角柱箍筋加密范围取全高,只有A、C项符合要求。

根据第6.3.9条式(6.3.9)计算,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35时按C35计算,fc=16.7N/mm2,轴压比为0.6,查表6.3.9可得,λv=0.13。

当采用8@100箍筋时,

不符合要求。

当采用10@100箍筋时,

符合要求。

故C项符合规范的最低构造要求。

6.关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下列说法,何项不正确?(  )

A.提高了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B.有效改善了构件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性能

C.预应力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D.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应力取值应按其极限强度标准值计算

【答案】C

【解析】A项正确,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第6.3.4及6.3.5条规定,预加应力提高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B项正确,根据第7.1.1、7.2.3条规定,预加应力能有效控制裂缝的出现,提高构件的刚度。

C项错误,根据第4.1.2条规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

D项正确,根据第10.1.3条规定,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应力取值应按其极限强度标准值计算。

7.某框架结构办公楼中的楼面长悬臂梁,悬挑长度5m,梁上承受的恒载标准值为32kN/m(包括梁自重),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活荷载标准值为8kN/m,梁端集中恒荷载标准值为30kN。已知,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程序计算分析时未作竖向地震计算。试问,当用手算复核该悬挑梁配筋设计时,其支座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600

B.720

C.800

D.850

【答案】C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1.3条表5.1.3可得,

悬臂梁重力荷载代表值均布荷载为:G=32+0.5×8=36kN/m;

悬臂梁重力荷载代表值梁端集中荷载为:P=30kN;

根据第5.3.3条规定,8度时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可取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0%。

根据第5.4.1条式(5.4.1)计算,支座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为:

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8.关于混凝土叠合构件,下列表述何项不正确?(  )

A.考虑预应力长期影响,可将计算所得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构件在使用阶段的预应力反拱值乘以增大系数1.75

B.叠合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应取叠合层和预制构件中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较低值

C.叠合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应取叠合层和预制构件中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较低值

D.叠合板的叠合层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4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

【答案】C

【解析】A项正确,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附录H第H.0.12条规定,考虑预应力长期影响,可将计算所得的预应力反拱值乘以增大系数1.75。

B项正确,根据第H.0.3条规定,在计算叠合构件截面上混凝土和箍筋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Vcs应取叠合层和预制构件中较低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计算,且不低于预制构件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C项错误,根据第H.0.2条规定,预制构件和叠合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正弯矩区段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按叠合层取用;负弯矩区段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按计算截面受压区的实际情况取用。

D项正确,根据第9.5.2条第2款规定,叠合板的叠合层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4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

9.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中柱的板柱节点如题9图所示,混凝土强度等级C35(ft=1.57N/mm2),as=30mm,安全等级为二级,环境类别为类。试问,在不配置箍筋和弯起钢筋的情况下,该中柱柱帽周边楼板的受冲切承载力Fl(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题9图

A.1264

B.1470

C.2332

D.2530

【答案】A

【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第6.5.1条规定,

冲切破坏锥体有效高度:

距冲切破坏锥体斜截面的周长:

因集中反力作用面积为矩形,

中柱位置影响系数:

截面高度影响系数:

由此可知,A项正确。

10.腿尺寸如题10图所示,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柱截面宽度b=400mm,高度h=600mm,as=40mm,作用于牛腿顶部的竖向力设计值Fv=450kN,水平拉力设计值Fh=90kN,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牛腿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箍筋采用HPB300。试问,牛腿的配筋面积As(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题10图

A.450

B.480

C.750

D.780

【答案】D

【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第9.3.11条式(9.3.11)计算,

a=max(0.3h0,150+20)=max(0.3×560,170)=170mm。

根据第9.3.12条规定,承受竖向力所需的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20%及0.45ft/fy,也不宜大于0.60%,即:

取ρmin=0.20%。

承受竖向力的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所以As=480+300=780mm2

题11~14:某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办公楼,安全等级为二级,梁板布置如题11~14图所示。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梁板均采用HRB400级钢筋。板面恒载标准值5.0kN/m2(含板自重),活荷载标准值2.0kN/m2,梁上恒荷载标准值10.0kN/m(含梁及梁上墙自重)。

题11~14图

11.试问,配筋设计时,次梁L1上均布线荷载的组合设计值q(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荷载传递按单向板考虑。

A.37

B.38

C.39

D.40

【答案】C

【解析】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2006年版)第3.2.3条、第3.2.4条、第3.2.5条及第5.1.2条进行计算:

次梁的从属面积为3×9=27m2>25m2,活荷载折减系数取0.9。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效应设计值:分项系数取1.35,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效应设计值:分项系数取1.2,

,由此可知,C项正确。

12.假定,现浇板板厚120mm,板跨中弯矩设计值M=5.0kN·m,as=20mm。试问,跨中板底按承载力设计所需的钢筋面积As(mm2/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不考虑板面受压钢筋作用。

A.145

B.180

C.215

D.240

【答案】C

【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版)第6.2.6、6.2.10条规定,求板受压区的高度x,有: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系数取1.0,,则:

解得:x=3.56mm。

板配筋计算:

最小配筋百分率的验算:

根据第8.5.1条注2规定,板类受弯构件(不包括悬臂板)的受拉钢筋,当采用强度等级400MPa的钢筋时,其最小配筋百分率可取0.15%和中的较大值。取ρmin=0.179%。

跨中板底按承载力设计所需的钢筋面积为:

由此可知,C项正确。

13.假定,框架梁KL1的截面尺寸为350mm×800mm,,框架支座截面处梁底配有620的受压钢筋,梁顶面受拉钢筋可按需配置且满足规范最大配筋率限值要求。试问,考虑受压区受力钢筋作用时,KL1支座处正截面最大抗震受弯承载力设计值M(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252

B.1510

C.1670

D.2010

【答案】C

【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第11.3.1条式(11.3.1-2)规定,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三级不应大于0.35。

根据第11.1.6条表11.1.6可得,受弯构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根据第6.2.10条式(6.2.10-1)规定,KL1支座处正截面最大抗震受弯承载力设计值为:

由此可知,C项正确。

14.假定,框架梁KL2的截面尺寸为350mm×800mm,,框架支座截面处顶面实配钢筋为1225,底面实配钢筋为4HWOCRTEMP_ROC23025。试问,梁端箍筋配置选用下列何项才能符合规范的最低构造要求?(  )

A.HWOCRTEMP_ROC2308@150(4)

B.HWOCRTEMP_ROC2308@100(4)

C.HWOCRTEMP_ROC23010@150(4)

D.HWOCRTEMP_ROC23010@100(4)

【答案】C

【解析】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第11.3.6条第3款表11.3.6-2可得,箍筋的最小直径应取HWOCRTEMP_ROC23010,最大间距取8×25=200mm,800/4=200mm和150mm的最小值,取HWOCRTEMP_ROC23010@150(4)。

由此可知,C项才能符合规范的最低构造要求。

15.列关于正常使用状态下裂缝和挠度的说法何项不妥?(  )

A.增加受拉钢筋直径(面积保持不变),是受弯构件减少受力裂缝宽度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B.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为考虑预压应力长期作用的影响,可将计算的反拱值乘以增大系2.0

C.对承受吊车荷载但不需作疲劳验算的受弯构件,其计算求得的最大裂缝宽度可予以适当折减

D.受弯构件增大刚度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增大构件的截面高度

【答案】A

【解析】A项错误,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式(7.1.2-1)可知,增加受拉钢筋直径会使受弯构件裂缝宽度增大。

B项,根据第7.2.6条规定,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在使用阶段的预加力反拱值,应考虑预压应力长期作用的影响。计算中预应力筋的应力应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简化计算时,可将计算的反拱值乘以增大系数2.0。

C项,根据第7.1.2条注1规定,对承受吊车荷载但不需作疲劳验算的受弯构件,可将计算求得的最大裂缝宽度乘以系数0.85。

D项,根据第7.2.3条式(7.2.3-1)可知,增大受弯构件刚度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增大构件的截面高度。

16.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二级,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梁、柱均采用HRB400钢筋,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柱纵筋的保护层厚度为35mm,试问,对中间层边柱节点,当施工采取不扰动钢筋措施时,梁上部纵向钢筋满足锚固要求的最大直径(mm),不应大于下列何项数值?(  )

A.18

B.20

C.22

D.25

【答案】C

【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第8.3.1条第1款式(8.3.1-1)计算,梁上部纵筋的基本锚固长度:值按表8.3.1取0.14,

其锚固长度为,根据第8.3.2条第4款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取

根据第11.1.7条第1款规定,对二级抗震取

根据第11.6.7条第2款规定,对边柱节点,其梁上部纵筋锚入的水平段长度需大于

故:

17.叠合梁,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叠合前截面尺寸300mm×4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叠合后截面为300mm×600mm,叠合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C30,配有双肢箍HWOCRTEMP_ROC2308@200,fyv=360N/mm2=40mm,试问,此叠合梁叠合面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V(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270

B.297

C.374

D.402

【答案】C

【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附录H第H.0.4条式(H.0.4-1)计算,此叠合梁叠合面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为:

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18.定,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简支梁,梁跨度为5.4m,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筋采用HRB400钢筋,箍筋采用HPB300钢筋,该梁的跨中受拉区纵筋,受扭纵筋(满足受扭纵筋最小配筋率要求),受剪箍筋,受扭箍筋,试问,该梁跨中截面配筋应取下题18图何项?(  )

题18图

【答案】B

【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第9.2.5条规定,沿截面周边布置受扭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200mm及梁截面短边长度;除应在梁截面四角设置纵向钢筋外,其余受扭纵向钢筋宜沿截面周边均匀对称布置。

故该梁截面上、中、下各配置2根抗扭纵筋,

顶部和中部选用2HWOCRTEMP_ROC23010()。

底面纵筋620+93.3=713.3mm2,选用3HWOCRTEMP_ROC23018()。

箍筋直径选8

取s=150mm。故B项正确。

题19~23:由于生产需要,两个钢槽罐间需增设钢平台,γ0=1.0,钢材采用Q235钢,焊条采用E43型。钢平台布置如题19~23图所示,图中标注尺寸单位为mm。

题19~23图

19.假定,钢梁L-1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x=411kN·m。试问,强度计算时,梁的最大弯曲应力设计值(N/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题19图

提示:不考虑截面削弱。

A.121

B.157

C.176

D.194

【答案】A

【解析】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4.1.1条式(4.1.1)计算,钢梁是工字型截面,因此取γX=1.05,

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20.设计条件同题l9。假定,平台铺板不能保证钢梁L-1上翼缘平面外稳定。试问,钢梁L-1进行整体稳定计算时,以应力形式表示的整体稳定性计算值(N/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钢梁L-1支座处,已采取构造措施,以防止梁端截面的扭转;

梁整体稳定的等效临界弯矩系数βb=0.8。

A.150

B.165

C.185

D.205

【答案】D

【解析】梁在侧向支承点间对截面弱轴的长细比为:

φb不能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附录B式(B.5-1)计算,需按式(B.1-1)计算,

。取

根据第4.2.2条式(4.2.2)计算,以应力形式表示的整体稳定性计算值为:

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

21.假定,钢梁L-1承受均布荷载,跨中最大弯矩标准值为386.2kN·m。试问,钢梁L-1的最大挠度与其跨度的比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400

B.1/500

C.1/600

D.1/700

【答案】B

【解析】钢梁L-1的最大挠度与其跨度的比值为: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22.钢梁L-1采用l0.9级M22的高强度螺栓通过节点板与钢槽罐连接,连接型式为摩擦型连接,节点详图见a-a剖面图,摩擦面抗滑移系数μ=0.35。假定,最大剪力设计值V=202.2kN。试问,连接采用的高强度螺栓数量(个),为下列何项数值?(  )

A.2

B.3

C.4

D.5

【答案】C

【解析】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7.2.2条表7.2.2-2可得,一个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为:

根据第7.2.2条式(7.2.2-1)计算,连接采用的高强度螺栓数量为:

取n=4。

23.假定,节点板与钢槽罐采用双面角焊缝连接见题23图,角焊缝的焊脚尺寸hf=6mm,最大剪力设计值V=202.2kN。试问,节点板与钢槽罐竖壁板之间角焊缝的最小焊接长度1(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内力沿侧面角焊缝全长分布;

为施工条件较差的高空安装焊缝;

最大剪力设计值V需考虑偏心影响,取增大系数1.10。

题23图

A.200

B.250

C.300

D.400

【答案】A

【解析】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3.4.2条第3款规定,施工条件较差的高空安装焊缝强度设计值的折减系数为0.9。

根据第7.1.3条式(7.1.3-2)计算,角焊缝的计算长度为:

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题24~28:某单层钢结构厂房γ0=1.0,柱距12m,其钢吊车梁采用Q345钢制造,E50型焊条焊接。吊车为软钩桥式吊车,起重量Q=50t/10t,小车重g=15t,最大轮压标准值P=470kN。

24.假定,当吊车为重级工作制时,应考虑由吊车摆动引起的横向水平力。试问,作用于每个轮压处的此水平力标准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94

B.70

C.47

D.20

【答案】C

【解析】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3.2.2条式(3.2.2)计算,作用于每个轮压处的此水平力标准值为:

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25.试问,对该钢结构厂房进行排架设计计算时,作用在每个车轮处的横向水平荷载标准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吊车车轮数为4。

A.16

B.21

C.27

D.34

【答案】A

【解析】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2006年版)第5.1.2条第2款规定,吊车横向水平荷载标准值,应取横行小车重量与额定起重量之和的百分数,并应乘以重力加速度,吊车横向水平荷载标准值的百分数应按第5.1.2条第2款确定。则作用在每个车轮处的横向水平荷载标准值为:

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26.假定,吊车工作级别为A7。试问,计算吊车梁时,吊车最大轮压设计值(kN),为下列何项数值?(  )

A.470

B.658

C.690

D.724

【答案】D

【解析】吊车荷载属于活荷载,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3.2.5条第2款第1项规定,荷载的分项系数应取1.4;

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3.1.6条规定,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在计算强度和稳定性时,动力荷载设计值应乘动力系数:吊车荷载在计算吊车梁时应考虑动力系数;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5.3.1条规定,重级A7级工作制吊车的荷载动力系数应取1.1。

所以吊车最大轮压设计值为:

27.吊车梁为焊接组合梁,其上翼缘板厚hy=20mm,腹板厚tw=14mm,吊车轨道高度 hR=130mm。假定,吊车工作级别为A5。试问,吊车最大轮压作用下,在腹板计算高度上边缘的局部压应力设计值(N/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20

B.140

C.165

D.190

【答案】A

【解析】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4.1.3条式(4.1.3-1)计算,

集中荷载在腹板计算高度上边缘的假定分布长度: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3.2.4条及第5.3.1条规定,吊车荷载属于活荷载,因此,荷载的分项系数应取1.4;重级A5级工作制吊车的荷载动力系数应取1.05。

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28.假定,吊车梁采用突缘支座,支座加劲肋与腹板采用双面角焊缝连接,焊脚尺寸hf=10mm,支座反力设计值R=1727.8kN,腹板高度为1500mm。试问,角焊缝的剪应力设计值(N/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角焊缝的强度计算时,支座反力设计值需乘以放大系数1.2。

A.100

B.120

C.135

D.155

【答案】A

【解析】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7.1.3条式(7.1.3-2)计算,角焊缝的剪应力设计值为:

角焊缝的计算长度:

角焊缝剪应力设计值:

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题29~30:某单层工业厂房设有重级工作制吊车,屋架采用钢结构桁架。

29.试问,屋架受压杆件的容许长细比和受拉杆件的容许长细比,分别为下列何项数值?提示:已知压杆内力为承载能力的0.8倍。(  )

A.150,350

B.200,350

C.150,250

D.200,250

【答案】C

【解析】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5.3.8条表5.3.8可得,桁架受压杆件的容许长细比λ=150。

根据第5.3.9条表5.3.9可得,桁架受拉杆件的容许长细比λ=250(有重级工作制吊车)。故选C。

30.假定,l为腹杆的几何长度。试问,在屋架平面内,除支座斜杆和支座竖杆外,其余腹杆的计算长度l0,为下列何项数值?(  )

A.1.1l

B.1.0l

C.0.9l

D.0.8l

【答案】D

【解析】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5.3.1条表5.3.1可得,除支座斜杆和支座竖杆外,其余腹杆的计算长度l0=0.8l。

题31~32:某多层横墙承重砌体结构房屋,横墙间距为7.8m。底层内横墙(墙长8m)采用190mm厚单排孔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对孔砌筑,砌块强度等级为MU10,砂浆强度等级为Mb7.5,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底层墙体剖面如题31~32图所示,轴向压力的偏心矩e=19mm;静力计算方案为刚性方案。

提示: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作答。

题31~32图

31.试问,底层内横墙未灌孔墙体每延米墙长的最大承载力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240

B.220

C.200

D.180

【答案】C

【解析】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5.1.3条第1款规定,在房屋地层,构件高度为楼板顶面到构件下端支点的距离,则墙体计算高度为:

根据第5.1.2条式(5.1.2-1)计算,墙体高厚比为:

由于e/h=0.1,查附录D,影响系数φ=0.428。

根据第3.2.1条表3.2.1-4可得,单排孔混凝土砌块砌体(MU10、Mb7.5),抗压强度设计值f=2.50MPa。

根据第5.1.1条式(5.1.1)计算,受压构件承载力为:

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32.假定,底层墙体采用100%灌孔砌体,砌块砌体中灌孔混凝土面积和砌体毛截面积的比值为46.7%,灌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b25。试问,该墙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g(M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6.0

B.5.5

C.5.0

D.4.5

【答案】C

【解析】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3.2.1条第5款式(3.2.1-2)计算,砌块砌体中灌孔混凝土面积和砌体毛截面积的比值为:α==0.467。

Cb25混凝土fc=11.9MPa。

根据第3.2.1条表3.2.1-4可得,单排孔混凝土砌块砌体(MU10、Mb7.5),f=2.50MPa。

根据第3.2.1条式(3.2.1-1)计算,灌孔混凝土墙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为:

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不应大于未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的2倍。所以取fg=5.0MPa。

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33.程平面如题33图所示,假定,本工程建筑抗震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墙体采用MU15级烧结多孔砖、M10级混合砂浆砌筑,内墙厚度为240mm,外墙厚度为370mm。各层墙上下连续且洞口对齐。除首层层高为3.0m外,其余五层层高均为2.9m。试问,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抗震构造措施要求的构造柱最少设置数量(根),与下列何项选择最为接近?(  )

题33图

A.52

B.54

C.60

D.76

【答案】D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7.1.2条表7.1.2可知,本工程横墙较少,且房屋总高度和层数达到表7.1.2规定的限值。

根据第7.1.2条第3款规定,6、7度时,横墙较少的丙类多层砌体房屋,当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时,其高度和层数应允许仍按表7.1.2的规定采用。

根据第7.3.1条第1款规定,构造柱设置部位,一般情况下应符合表7.3.1的要求。

根据第7.3.14条第5款规定,丙类多层砖砌体房屋,当横墙较少且总高度和层数接近或达到本规范表7.1.2规定限值时,应采取的加强措施要求,所有纵横墙交接处及横墙的中部,均应设置构造柱,且间距不宜大于3.0m。

具体设置详见下图,可知共有76根。

题34~40:某三层砌体结构房屋局部平面布置图如题34~40图所示,每层结构布置相同,层高均为3.6m。墙体采用MU10级烧结普通砖、M10级混合砂浆砌筑,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B级。现浇钢筋混凝土梁(XL)截面为250mm×800mm,支承在壁柱上,梁下刚性垫块尺寸为480mm×360mm×180mm,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梁端支承压力设计值为 Nl,由上层墙体传来的荷载轴向压力设计值为Nu

题34~40图

34.假定,墙A对于A轴方向中和轴的惯性矩I=10×10-3m4。试问,二层墙A的高厚比β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7.0

B.8.0

C.9.0

D.10.0

【答案】B

【解析】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4.2.1条表4.2.1可知,房屋横墙间距s=14.4m<32m,静力计算方案为刚性方案。

根据第6.1.1条和6.1.2条规定,墙体高厚比计算公式为:

根据第5.1.3条表5.1.3可知,s=14.4>2H=7.2m,所以,受压构件的计算高度H0=H=3.6m。

hT为T形截面折算厚度,取为3.5i,i为截面回转半径,

截面面积: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35.假定,墙A的截面折算厚度hT=0.4m,作用在XL上的荷载设计值(包括恒荷载、梁自重、活荷载)为30kN/,梁XL计算跨度为12m。试问,二层XL梁端约束弯矩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70

B.90

C.180

D.360

【答案】A

【解析】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4.2.5条第4款规定,对于梁跨度大于9m的墙承重的多层房屋,计算时应考虑梁端约束弯矩的影响。梁端约束弯矩可按梁两端固结计算梁端弯矩,再将其乘以修正系数

梁端固结弯矩设计值为:

修正系数:为梁实际支承长度,等于360mm,折算厚度hT=400mm,则

所以,梁端约束弯矩为:

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36.假定,Nu=210kN,试问,上部荷载在垫块底标高水平截面处的平均压应力设计值σ0(M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0.35

B.0.50

C.0.60

D.1.00

【答案】A

【解析】带壁柱墙截面面积:

所以上部荷载在垫块底标高水平截面处的平均压应力设计值为:

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37.假定,上部荷载产生的平均压应力设计值σ0=0.378MPa,试问,梁端有效支承长度a0(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360

B.180

C.120

D.60

【答案】C

【解析】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3.2.1条表3.2.1-1可知,MU10烧结多孔砖、M10混合砂浆砌筑的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1.89MPa。

根据第5.2.5条表5.2.5可知,刚性垫块的影响系数为:δ1=5.7。

根据第5.2.5条第3款式(5.2.5-4)计算,梁端有效支承长度为:

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38.假定,上部平均压应力设计值σ0=0.7MPa,梁端有效支承长度0=140mm,梁端支承压力设计值为=300kN。试问,垫块上N0合力的影响系数φ,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0.5

B.0.6

C.0.7

D.0.8

【答案】A

【解析】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4.2.5条第3款规定,梁端支承压力合力作用点到壁柱内边的距离为:

根据第5.2.5条式(5.2.5-2)计算,垫块面积为:

垫块面积Ab内上部轴向力设计值N0=0.7×172800=120960N,此力作用在不计入翼缘的壁柱截面重心上,偏心距为零。

N0与Nl合力的偏心距:

根据第5.2.5条第1款规定,应按β≤3.0,,查附表D.0.1-1可得,φ=0.52。

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39.试问,垫块外砌体面积的有利影响系数γ1,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影响砌体局部抗压强度的计算面积取壁柱面积。

A.1.4

B.1.3

C.1.2

D.1.1

【答案】D

【解析】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5.2.5条第1款规定,垫块外砌体面积的有利影响系数:γ1=0.8γ。

根据第5.2.2条式(5.2.2)计算,可得砌体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为:

根据第5.2.2条第2款规定,可得影响砌体局部抗压强度的计算面积为:A0=480×720=345600mm2

局部受压面积为:Al=Ab=480×360=172800 mm2

所以砌体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为:

则垫块外砌体面积的有利影响系数为:

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

40.假定,垫块上N0及Nl合力的偏心距e=96mm,砌体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γ=1.5。试问,刚性垫块下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φγ1fAb(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220

B.260

C.320

D.380

【答案】B

【解析】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5.2.5条第1款计算。

由于β≤3.0,e/h=96/480=0.20,查附录D表D.0.1-1可得,垫块上N0与Nl合力的影响系数:φ=0.68。

垫块外砌体面积的有利影响系数:

垫块面积为:

所以刚性垫块下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