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上)》真题及详解

题1~6:某两层单建式地下车库,用于停放载人少于9人的小客车,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采用框架结构,双向柱跨均为8m,各层均采用不设次梁的双向板楼盖,顶板覆土厚度s=2.5m(覆土应力扩散角=35°),地面为小客车通道(可作为全车总重300kN的重型消防车通道),剖面如题1~6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为二级。

题1~6图

1.试问,计算地下车库顶板楼盖承载力时,消防车的等效均布活荷载标准值qk),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消防车的等效均布活荷载考虑覆土厚度影响的折减系数,可按6m×6m的双向板楼盖取值。

A.16

B.20

C.28

D.35

【答案】A

【解析】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5.1.1条表5.1.1第8项规定,板跨不小于6m×6m的双向板楼盖,消防车荷载标准值为:,由于覆土厚度为2.5m,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附录B式(B.0.2)计算,覆土折算厚度为:

查表B.0.2可得,消防车活荷载折减系数为0.81,则消防车的等效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

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2.试问,设计中柱A基础时,由各层(含底板)活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力Nk(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地下室顶板活荷载按楼面活荷载考虑;

底板的活荷载由基础承担。

A.380

B.520

C.640

D.1000

【答案】A

【解析】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5.1.3条规定,设计基础时可不考虑消防车荷载。根据第5.1.1条表5.1.1第8项规定,板跨不小于6m×6m的双向板楼盖,小客车活荷载标准值为:,根据第5.1.2条规定,双向板楼盖折减系数为0.8,所以:

由此可知,A项最接近。

3.假定,地下车库顶板的厚度h=2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采用HRB400钢筋,顶板跨中位置板底钢筋为HWOCRTEMP_ROC23014@100,板面通长钢筋为HWOCRTEMP_ROC23014@150,取h0=215mm,=25mm。试问,考虑受压区楼板钢筋时,板跨中位置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M(kN·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80

B.105

C.125

D.135

【答案】B

【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第6.2.10条式(6.2.10-2)计算,

代入数据解得,相对受压区高度为:,满足构造要求。

根据第6.2.14条式(6.2.14)计算:

由此可知,B项最接近。

4.试问,当框架柱纵筋采用HRB400钢筋时,柱A的纵向钢筋最小总配筋率(%)应不小于下列何项数值?(  )

A.0.65

B.0.75

C.0.85

D.0.95

【答案】D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14.1.4条规定,丙类钢筋混凝土地下结构的抗震等级,8度时不宜低于三级,故取为三级。根据第6.3.7条表6.3.7-1及注2规定,三级框架结构框架中柱的纵筋最小总配筋率为0.75%;根据第14.3.1条第3款规定,中柱纵筋配筋率应增加0.2%,为0.95%。由此可知,应选D项。

5.假定,地下一层楼盖楼梯间位置框架梁承受次梁传递的集中力设计值F=295kN,如题5图所示,附加箍筋采用HPB300钢筋,吊筋采用HRB400钢筋,其中集中荷载两侧附加箍筋各为3道8(两肢箍),吊筋夹角α=60°。试问,至少应选用下列何种吊筋才能满足承受集中荷载F的要求?(  )

题5图

A.不需设置吊筋

B.2HWOCRTEMP_ROC23012

C.2HWOCRTEMP_ROC23014

D.2HWOCRTEMP_ROC23018

【答案】B

【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第9.2.11条规定,箍筋承受力公式为:

附加箍筋承受集中荷载:

需配置吊筋;设置吊筋面积:

查表可知,需设置2HWOCRTEMP_ROC23012吊筋,故选B项。

6.下列关于单建式地下建筑抗震设计的叙述,其中哪项是正确的?(  )

A.当本工程抗震措施满足要求时,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B.抗震计算时,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构件自重和水、土压力的标准值及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C.抗震设计时,可不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构件的变形验算

D.地下建筑宜采用现浇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的最小截面尺寸可不作限制

【答案】B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14.2.3条第3款规定,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构件自重和水、土压力的标准值及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B项正确。A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14.2.1条规定,场地类别为类时,应进行地震作用计算;C项,根据第14.2.4条第1款规定,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截面承载力和构件变形的抗震验算;D项,根据第14.3.1条第2款规定,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的最小尺寸应不低于同类地面结构构件的规定。

题7~10:某单层等高等跨厂房,排架结构如题7~10图所示,安全等级为二级。厂房长度为66m,排架间距B=6m,两端山墙,采用砖围护墙及钢屋架,屋面支撑系统完整。柱及牛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筋采用HRB400。

题7~10图

7.假定,厂房所在地区基本风压,场地平坦,地面粗糙度为B类,室外地坪标高为-0.300m。试问,厂房中间一榀排架的屋架传给排架柱顶的风荷载标准值Wk(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βz=1.0,风压高度系数μz按柱顶标高取值。

A.6.0

B.6.6

C.7.1

D.8.0

【答案】B

【解析】地面粗糙度为B类,已知柱顶距室外地面为11.5+0.3=11.8m。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8.2.1条表8.2.1规定,风压高度系数为:

根据第8.1.1条公式(8.1.1-1)及表8.3.1第8项规定,坡度小于15°,为-0.6,风荷载标准值为: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8.当计算厂房纵向地震作用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估算的厂房纵向基本周期

T(s),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0.4

B.0.6

C.0.8

D.1.1

【答案】A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第K.1.1条式(K.1.1-1)的计算,砖围护厂房纵向基本周期为:

由此可知,A项最为接近。

9.假定,柱B牛腿如题9图所示,牛腿顶部的竖向力设计值Fv=450kN,牛腿截面有效高度h0=950mm,宽度b=400mm,牛腿的截面尺寸满足裂缝控制要求。试问,牛腿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As(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题9图

A.500

B.600

C.800

D.1000

【答案】C

【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第9.3.11条式(9.3.11)计算,牛腿纵向受拉钢筋为:

根据第9.3.12条规定,承受竖向力的纵筋应满足构造要求所需要的最小配筋率为:

,故牛腿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应取800mm2。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10.假定,柱A下柱截面b×h为400mm×600mm,非抗震设计时,控制配筋的内力组合弯矩设计值M=250kN·m,相应的轴力设计值N=500kN,采用对称配筋,as=as′=40mm,相对受压区高度为ξb=0.518,初始偏心距ei=520mm。试问,柱一侧纵筋截面面积As(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480

B.610

C.710

D.920

【答案】C

【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第6.2.17条式(6.2.17-1)计算,

当采用对称配筋时,假定,代入上式可得:

取:,所以受压区钢筋得到充分利用,且属于大偏心受压构件。

根据第6.2.17条式(6.2.17-2)计算,

其中,

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题11~12:某单跨简支独立梁受力简图如题11~12图所示。简支梁截面尺寸为300mm×850mm(ho=815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梁箍筋采用HPB300钢筋,安全等级为二级。

题11~12图

11.假定,该梁承受的剪力设计值V=260kN。试问,下列梁箍筋配置何项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构造要求?(  )

提示:假定,以下各项均满足计算要求。

A.6@150(2)

B.8@250(2)

C.8@300(2)

D.10@350(2)

【答案】B

【解析】由于剪力设计值: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第9.2.9条第3款规定,箍筋配箍率不应小于:

A项,根据第9.2.9条第2款规定,截面高度大于800mm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不满足要求;

B项,8@250(2):

满足要求;

C项,8@300(2):

不满足要求;

D项,根据第9.2.9条表9.2.9可知,箍筋最大间距不宜大于300,不满足要求。

12.假定,集中力设计值F=250kN,均布荷载设计值q=15kN/m。试问,当箍筋为10@200(2)时,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250

B.300

C.350

D.400

【答案】C

【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第6.3.4条规定,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公式为:

由于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剪力所以

其中

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题13~14:某混凝土构件局部受压情况如题13~14图所示,局部受压范围无孔洞、凹槽,并忽略边距的影响,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安全等级为二级。

题13~14图

13.假定,局部受压作用尺寸a=300mm,b=200mm。试问,进行混凝土局部受压验算时,其计算底面积Ab(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300000

B.420000

C.560000

D.720000

【答案】B

【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第6.6.2条规定,a=300mm,b=200mm,计算底面积为:

14.假定,局部受压面积,局部受压计算底面积,局部受压区配置焊接钢筋网片,其中心与F1重合,钢筋直径为clip_image026(HPB300),钢筋网片单层钢筋n1=7(沿l1方向)及n2=5(沿l2方向),间距s=70mm。试问,局部受压承载力设计值(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3500

B.4200

C.4800

D.5300

【答案】A

【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第6.6.1条和第6.6.3条进行计算,,核心混凝土面积为:

取:

配筋率:

满足最小配筋率;

两者取较小值。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15.顶层端节点处框架梁截面尺寸为300mm×7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as=as′=60mm,纵筋采用HRB500钢筋。试问,为防止框架顶层端节点处梁上部钢筋配筋率过高而引起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斜压破坏,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的最大配筋量(mm2)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500

B.1800

C.2200

D.2500

【答案】C

【解析】已知。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第9.3.8条规定,

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16.框架结构中间楼层端部梁柱节点如题16图所示,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5,框架梁上部纵筋为4HWOCRTEMP_ROC23028(HRB500),弯折前的水平段长l1=560mm。试问,框架梁上部纵筋满足抗震构造要求的最小总锚固长度l(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题16图

A.980

B.1086

C.1195

D.1245

【答案】A

【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第8.3.1条规定,钢筋基本锚固长度和材料强度有关,公式为:。可得:

根据第11.6.7条,

根据第11.6.7条图11.6.7(b)可知,柱外侧纵筋内边至柱内

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17.于预埋件及连接件设计的下列4种说法:

.件锚筋中心至锚板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2d和20mm(d为锚筋直径);

.受拉直锚筋和弯折锚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5d(d为锚筋直径);

.直锚筋与锚板应采用T形焊接,当锚筋直径不大于20mm时宜采用压力埋弧焊;

.当一个预制构件上设有4个吊环时,应按3个吊环进行计算,在构件的自重标准值作用下,每个吊环的钢筋应力不应大于。试问,以下何项是全部正确的?(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第9.7.4条规定,说法正确;根据第9.7.4条规定,说法错误,受拉直锚筋和弯折锚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根据第9.7.1条规定,说法正确;根据第9.7.6条规定,说法错误,对HPB300钢筋,吊环应力不应大于;对Q235B圆钢,吊环应力不应大于。说法正确,故选D项。

18.列关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A.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除应根据设计状况进行承载力计算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外,尚应对施工阶段进行验算

B.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其支座截面最大负弯矩设计值不应进行调幅

C.计算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端部锚固区的正截面和斜截面受弯承载力时,锚固长度范围内的预应力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在锚固起点处应取为零

D.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外露金属锚具,应采取可靠的防腐及防火措施,采用混凝土封闭时,其强度等级宜与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致,且不应低于C30

【答案】B

【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第10.1.8条规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其支座截面最大负弯矩设计值应进行调幅,且调幅幅度不宜超过重力荷载下弯矩设计值的20%,B项错误。A项,根据第10.1.1条规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除应根据设计状况进行承载力计算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外,尚应对施工阶段进行验算;C项,根据第10.1.10条规定,计算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端部锚固区的正截面和斜截面受弯承载力时,锚固长度范围内的预应力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在锚固起点处应取为零;D项,根据第10.3.13条规定,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外露金属锚具,应采取可靠的防腐及防火措施,采用混凝土封闭时,其强度等级宜与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致,且不应低于C30。

题19~22:某重级工作制吊车的单层厂房,其边跨纵向柱列的柱间支撑布置及几何尺寸如题19~22图所示。上段、下段柱间支撑ZC-1、ZC-2均采用十字交叉式,按柔性受拉斜杆设计,柱顶设有通长刚性系杆。钢材采用Q235钢,焊条为E43型。假定,厂房山墙传来的风荷载设计值R=110kN,吊车纵向水平刹车力设计值T=125kN。

题19~22图

19.假定,柱顶通长刚性系杆采用热轧无缝钢管d=152mm,t=5mm,A=2309mm2,i=52mm。试问,按轴心受压杆稳定验算,在风荷载作用下,该杆截面压应力设计值(N/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00

B.120

C.130

D.145

【答案】C

【解析】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5.1.2条式(5.1.2-1)计算,轴心受压杆的应力为:

其中,稳定系数,按a类截面查附录表C-1得到。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20.假定,上段柱间支撑ZC-1采用等边单角钢组成的单片交叉式支撑,在交叉点相互连接。试问,若仅按构件的容许长细比控制,该支撑选用下列何种规格角钢最为合理?(  )

提示:斜平面内的计算长度可取平面外计算长度的0.7倍。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5.3.2条规定,当两交叉杆长度相等时,在桁架平面外的计算长度,当杆件受拉时应取l0=l,故单角钢柱间支撑杆件平面外计算长度为:

斜平面内计算长度为:

根据第5.3.9条表5.3.9可知,平面外

斜平面内

满足所需要的最小

21.假定,下段柱间支撑ZC-2采用两等边角钢组成的双片支撑如题21图所示,两分肢间用缀条相连。已知ZC-2所用等边角钢规格为L125×8,A=1975mm2,截面无削弱。试问,在吊车纵向水平刹车力作用下,支撑截面的拉应力设计值(N/mm2)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题21图

提示:假定双片支撑分别各自承受风荷载及吊车纵向水平刹车力,吊车梁为刚性梁。

A.120

B.130

C.140

D.150

【答案】A

【解析】吊车肢柱间支撑轴心拉力设计值为:

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5.1.1条式(5.1.1-1)计算,所受正应力为:

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22.下段柱间支撑ZC-2结构形式同题21,与厂房柱连接如题22图所示。假定,支撑拉力设计值N=280kN。试问,支撑角钢与节点板连接的侧面角焊缝长度l(mm)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题22图

A.200

B.240

C.280

D.300

【答案】B

【解析】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3.4.1条表3.4.1-3可知,角焊缝的强度设计值:

根据第7.1.3条规定,肢背侧焊缝承受0.7N。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题23~26:某12m跨重级工作制简支焊接实腹工字形吊车梁的截面几何尺寸及截面特性如题23~26图所示。吊车梁钢材为Q345钢,焊条采用E50型。假定,吊车最大轮压标准值Pk=441kN。

题23~26图

23.假定,计算吊车梁最大弯矩时,两台吊车轮压作用位置如题23图所示。试问,仅考虑竖向轮压(最大轮压标准值)的作用,吊车梁最大弯矩标准值Mkmax(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题23图

A.2050

B.2150

C.2300

D.2450

【答案】D

【解析】对整体进行分析,由B点力矩平衡可知,A点的竖向荷载值为:

对AC部分进行分析,由C截面力矩平衡可知,C点处弯矩值为:

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

24.假定,计算吊车梁支座处剪力时,两台吊车轮压作用位置如题24图所示。试问,若仅考虑最大轮压设计值的作用,吊车梁截面最大剪应力设计值(N/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题24图

提示:吊车梁支座为平板式支座。

A.81

B.91

C.101

D.111

【答案】A

【解析】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6.3.1条规定,吊车荷载的动力系数可取1.1,最大轮压设计值为:

对整体进行分析,由B点力矩平衡可知,A点的竖向荷载值为:

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 —2003)第4.1.2条式(4.1.2)计算,

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25.假定,该吊车梁截面的最大弯矩设计值。试问,该梁下翼缘在最大弯矩作用下的应力设计值(N/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20

B.150

C.200

D.220

【答案】D

【解析】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4.1.1条式(4.1.1)计算,在有弯矩存在的情况下,梁下翼缘的正应力设计值为:

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

26.假定,吊车轨道型号选用QU100,轨高hR=150mm。试问,在吊车最大轮压设计值作用时,腹板计算高度上边缘的局部承压强度(N/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80

B.110

C.140

D.170

【答案】C

【解析】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4.1.3条式(4.1.3-1)可知,腹板计算高度上边缘的局部承压强度,其中,为集中荷载增大系数,对于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取=1.35;F为集中荷载,该吊车梁所受荷载为:F=1.1×1.4×441=679.1kN;lz为集中荷载在腹板计算高度上边缘的假定分布长度,根据计算公式得:

则:

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27.结构牛腿与钢柱间采用4.8级普通C级螺栓及支托连接,竖向力设计值N=310kN,偏心距e=250mm,计算简图如题27图所示。试问,按强度计算,螺栓选用下列何种规格最为合适?(   )

一个4.8级普通C级螺栓的受拉承载力设计值

提示:剪力由支托承受;取旋转点位于最下排螺栓中心。

题27图

A.M20

B.M22

C.M24

D.M27

【答案】C

【解析】偏心受拉构件所承受的弯矩为:

故最上排螺栓拉力为:

查表可知,选M24。

28.假定,题27中普通螺栓连接改为采用10.9级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螺栓个数及位置不变,摩擦面抗滑移系数μ=0.45。支托板仅在安装时起作用,其他条件同题27。试问,选用下列何种规格的高强度螺栓最为合适?(   )

提示:剪力平均分配;

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17—2003)作答。

A.M16

B.M22

C.M27

D.M30

【答案】B

【解析】每个螺栓的抗剪力,最外排螺栓拉力:

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7.2.2条式(7.2.2-2)可知,在剪拉构件中螺栓应满足:

解得

根据第7.2.2条表7.2.2-2可知,高强度螺栓取M22。

29.门式刚架屋面水平支撑采用张紧的十字交叉圆钢支撑,假定其截面满足抗拉强度的设计要求。试问,该支撑的长细比应按下列何项要求控制?(  )

A.300

B.350

C.400

D.不控制

【答案】D

【解析】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5.3.9条表5.3.9可知,张紧的圆钢不控制长细比。

30.试问,下列哪项说法不符合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的规定?(  )

A.承压型连接的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P与摩擦型连接的高强度螺栓相同

B.在抗剪连接中,每个承压型连接高强度螺栓的承载力设计值的计算方法与普通螺栓相同,但当剪切面在螺纹处时,其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按螺纹处的有效面积进行计算

C.在杆轴方向受拉的连接中,每个承压型连接高强度螺栓的承载力设计值的计算方法与普通螺栓相同

D.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可应用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

【答案】D

【解析】D项,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7.2.3条规定,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不应用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

题31~35:某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底层框架—抗震墙多层砌体房屋的底层框架柱KZ、砖抗震墙ZQ、钢筋混凝土抗震墙GQ的布置如题31~35图所示,底层层高为3.6m。各框架柱KZ的横向侧向刚度均为KKZ=4.0×104kN/m;砖抗震墙ZQ(不包括端柱)的侧向刚度为KZQ=40.0×104kN/m。地震剪力增大系数η=1.4。

题31~35图

31.假定,作用于底层顶标高处的横向地震剪力标准值。试问,作用于每道横向砖抗震墙ZQ上的地震剪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360

B.280

C.260

D.200

【答案】A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4.1条及7.2.4条进行计算,作用于底层顶标高处的地震剪力设计值为:

根据第7.2.4条规定,底层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应全部由该方向的抗震墙承担,并按各抗震墙侧向刚度比例分配,作用于ZQ上的地震剪力设计值为:

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32.假定作用于底层顶标高处的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V=1000kN。试问,作用于每个框架柱KZ上的地震剪力设计值V(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4

B.18

C.22

D.25

【答案】D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7.2.5条规定,底层框架柱承担的地震剪力设计值,可按各抗侧力构件有效侧向刚度比例分配确定,则每个框架柱分担的地震剪力设计值为:

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

33.假定,作用于每道横向砖抗震墙ZQ上的地震剪力设计值Vw=400kN。试问,由砖抗震墙引起的与其相连的框架柱附加轴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200

B.260

C.400

D.560

【答案】B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7.2.9条规定,地震抗震剪力设计值和框架附加轴力设计值有关,由砖抗震墙引起的底层框架柱的附加轴力设计值Nf为: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34.假定,框架柱上下端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均为200kN·m;砖抗震墙的实际截面面积为1.2m2,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fvE为0.2MPa;框架梁的高度为0.6m。试问,由砖抗震墙和两端框架柱组成的组合截面的抗震受剪承载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350

B.450

C.550

D.650

【答案】D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7.2.9条第2款规定,由砖抗震墙和两端框架柱组成的组合截面的抗震受剪承载力设计值为:

式中,为底层框架柱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0.8;为砖抗震墙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0.9;为框架柱上、下端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Aw0为砖抗震墙水平截面计算面积,无洞口时取实际面积的1.25倍;H0为底层框架柱的净高。

所以,抗震剪力设计值为:

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

35.假定,将砖抗震墙ZQ改为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且混凝土抗震墙(包括端柱)的抗侧刚度为,作用于底层顶标高处的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试问,作用于每个框架柱KZ上的地震剪力设计值VKZ(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4

B.10

C.20

D.30

【答案】B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7.2.5条第1款第1项规定,底层框架柱承担的地震剪力设计值,可按各抗侧力构件有效侧向刚度比例分配确定,则每个框架柱分担的地震剪力设计值为: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题36~40:方案初期,某四层砌体结构房屋顶层局部平面布置图如题36~40图所示,层高均为3.6m。墙体采用MU10级烧结多孔砖、M5级混合砂浆砌筑。墙厚为240mm。屋面板为预制预应力空心板上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层,屋面板总厚度为300mm,简支在轴和轴墙体上,支承长度为120mm。屋面永久荷载标准值为12kN/m2,活荷载标准值为0.5kN/m2。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

题36~40图

36.试问,顶层轴每延米墙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设计值Nl(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多孔砖砌体孔洞未灌实。

A.180

B.240

C.360

D.480

【答案】A

【解析】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5.2.1条规定,砌体截面受局部均匀压力的承载力计算公式为:。式中,γ为砌体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根据第5.2.2条第2款第6项规定,取γ=1.0;f为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根据第3.2.1条表3.2.1-1可知,MU10烧结多孔砖、M5混合砂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1.50MPa。故每延米墙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为:

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37.试问,顶层轴每延米墙体下端受压承载力设计值N(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不考虑下层弯矩对本层墙体的影响,不考虑风荷载。

A.120

B.150

C.180

D.260

【答案】D

【解析】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4.2.1条表4.2.1可知,本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为刚性方案;根据第5.1.1条规定,砌体的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为:N≤fA。根据第3.2.1条表3.2.1-1可知,MU10烧结多孔砖、M5混合砂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根据第5.1.2条式(5.1.2-1)计算,墙体的高厚比为:

根据第4.2.5条第2款规定,墙体可视作两端铰支的竖向构件,其底部的偏心距应视为0。根据高厚比和e/h,查附录D表D.0.1-1得:稳定系数=0.745。

轴每延米墙体下端受压载力设计值为:

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

38.试问,为提高顶层轴墙体上端的受压承载力,下列哪种方法不可行?(  )

A.轴墙体采用网状配筋砖砌体

B.轴墙体采用砖砌体和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砌体

C.增加屋面板的支承长度

D.提高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至M10

【答案】A

【解析】轴墙体上端仅承受屋面板传来的竖向荷载,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4.2.5条第3款规定,板端支承压力作用点到墙内边的距离为:0.4a0=0.4×120=48mm,距墙中心线的距离为:120-48=72mm。

A项,根据第8.1.1条第1款规定,偏心距e/h=0.3>0.17,不宜采用网状配筋砌体,不可行;

B项,根据第8.2.4条规定,砖砌体和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砌体可大幅度提高偏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可行;

C项,增加屋面板的支承长度可减小偏心距,提高承载力影响系数值,可行;

D项,提高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可提高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可行。

39.假定,将轴墙体设计为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成的组合墙。试问,轴墙体内最少应设置的构造柱数量,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作答。

A.2

B.3

C.5

D.7

【答案】C

【解析】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8.2.9第3款规定,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成的组合墙,应在纵横墙交接处、墙端部设置构造柱,其间距不宜大于4m。轴墙长15m,端部设置2个构造柱,中间至少设置3个构造柱,总的构造柱数量至少为5个,才能满足第8.2.9第3款的构造要求。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40.试问,突出屋面的楼梯间最少应设置的构造柱数量,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2

B.4

C.6

D.8

【答案】D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7.3.1条表7.3.1可知,楼梯间四角,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应设置构造柱,共8个;根据第7.3.8条第4款规定,突出屋面的楼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故突出屋面的楼梯间也应设置8个构造柱才能保证稳定。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