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聂惠民《伤寒论》临证心法
- 聂惠民
- 1833字
- 2021-03-31 04:11:06
《伤寒杂病论》的组方特色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临床医学巨著,在中医药学术发展史上具有辉煌成就。它对中医临床医学的贡献在于创立了独特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及融理、法、方、药为一体的辨证治规律,既适用于外感,亦适用于杂病,为中医临床医学奠定了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人群疾病谱亦在不断地变化,因此,进一步发掘经方防治疑难病的潜力,对促进中医药治疗疑难病证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伤寒杂病论》的组方特色如下:
1.立法组方遵“方证相应”之宗旨
方证相应,是仲景组方的一大特点,其原则是以“凭脉辨证”为基础,根据四诊所获得的具体脉症,严格依据病证而确定立法组方。方证相应,乃是法依证立,方随法出,故要求组成方剂,必须与病证相对应。仲景指出:“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可见病证是组方的依据,然病证又是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等多种方面的概括,针对这些方面,确定组方要点,即祛除致病因素,防止病势发展,调和病机,恢复机体功能。可见仲景组方体现其“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严谨和方证相应的组方宗旨。
2.遵《内经》组方配伍法则
仲景组方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功能恰当、疗效卓越的药物,而且尊重《内经》所载“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的组方结构,故仲景所组之方,每首方剂之君、臣、佐、使层次分明,配伍协调,功能明确,充分体现了经方的特色,即组方严谨、药味精简、方以法立、法以方传的组方法则。
3.辨证用方是恒定不变的原则
仲景运用方剂的恒定原理,是以“辨证”为前提,依据辨证结果,选用方剂。如风寒表证当发汗或解肌,则用麻、桂剂;里证热实,当攻下清里,则用承气剂;里证虚寒,当建中温里,则用建中、理中剂;表寒里饮、表寒里热,当表里双解,则用青龙剂等。此皆是先行辨证,继而立法,然后用方,这是恒定不变的原则。同时,在方剂加减变化时,亦严格遵守“方随证变”的原则,即在辨清主证的基础上,查明兼症,围绕主方加减变化。如太阳中风证兼喘,治以解肌祛风,兼以平喘,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少阴病阴盛戴阳证,服白通汤发生格拒现象,治以破阴回阳,宣通上下,兼以咸寒反佐,用白通加猪胆汁汤;产后下利虚极证,治以清热止利,养血补中,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等。诸如此类,充分说明运用方剂及其加减变化,均以辨证为用方的前提。
4.二方合一是合方论治之创举
“合方”之用,记载于《伤寒论》第23、25、27条。“合方”之词,始见于林亿等校注《伤寒论》时的按语中,合方是指两首或两首以上固有的方剂(经方或时方)相合而组成的方剂。《伤寒论》中合方之用有两种命名法:一是以合方之名直接标出者,如桂枝麻黄各半汤等;二是重新命名者,如大柴胡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等,此虽无合方之名,但有合方之实。合方的产生,基于辨证论治的需要,合方的应用是方剂化裁的一种特殊形式。而合方的依据,须从两方面考虑,即病机的转化是合方的前提,方剂功效的对应是合方的条件。因此,合方论治的依据,必须是辨证与论治相对应,即病机与方药功效相合拍,故合方论治创出了组方的一种新途径。合方的优势,在于将不同的方剂相合之后,能扬长避短,既有原方功效的协同,又可产生新的功效,故合方论治是一种独到的论治方法,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仲景合方论治堪称创举,是仲景组方原则的一大特色,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5.一方二途开综合调治之法则
仲景组方往往一方之中包括不同的治疗途径,以达到双向调节的作用,从而提高方剂的疗效。
(1)开合相济法:桂枝汤治太阳中风证,桂枝解肌发汗,开表祛风,芍药敛阴和营,固表止汗,桂芍相配,一开一合,相得益彰。
(2)寒热并用法:半夏泻心汤治痞,黄芩、黄连苦寒以泄热,干姜、半夏辛热以散寒,寒热并用。
(3)阴阳两补法:炙甘草汤治“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人参、桂枝益心气、壮心阳,生地黄、阿胶、麦冬、麻仁养心血、滋心阴,温热壮阳,寒凉滋阴,阴阳互根,两补皆受益。
(4)攻补兼施法:十枣汤治悬饮,甘遂、芫花、大戟逐水攻邪,大枣甘温益气而扶正,收攻补兼施之效。
(5)滋利共用法:猪苓汤治小便不利证,二苓、泽泻、滑石淡渗清热利水,阿胶益阴润燥,而收到利水不伤阴、滋阴不碍水(湿)的效果。
(6)润燥同治法: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少阳病兼气化失常证,方中干姜、天花粉,润燥同施。
诸如上述,仲景组方往往使用一方二途,综合调节,以适应错综复杂的疾病或证候中存在着的相互矛盾的病理机转,而收卓效。这一组方方法,开拓了临床辨证和治疗用方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