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太难民与上海:海上明月
- 陆志德 冯金生
- 462字
- 2025-02-15 15:17:24
序一
这段光辉历程珍藏在犹太人民心中
自19世纪中叶以来,数以千计的犹太人民——他们来自伊拉克、俄罗斯、德国以及其他国家——把上海作为他们的新家园。他们分享着这个都会素来具有的世界精神和中国社会的开放胸怀,成为上海这个多元文化社会的一部分。
犹太人社圈成了上海社会生活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对其发展作出了贡献。如今,从座落在虹口区的摩西会堂、外滩畔的和平饭店,位于陕西路的拉结会堂以及延安路上的少年宫这些大厦上,依然能见到老上海的一些犹太标志性建筑。
多少年来,整个中国,特别是上海,用事实证明了对犹太人的欢迎和接纳。古谚语说得好“患难见真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黑暗时代,上海人民证明了他们是犹太人民真诚的朋友。
当时,只有极少数城市敞开胸怀向犹太难民打开大门,他们力图逃离欧洲,脱离纳粹的迫害。在犹太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里,上海这座城市成了数万犹太难民的安全庇护所。他们中很多人是从德国和奥地利来的。
上海历史上这段光辉时期将永远珍藏在犹太人民心中,已经成为上海人民与以色列人民之间建立友谊与发展友好关系的基石。
以色列驻沪原总领事 马弈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