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诸风门
黑虎丹
专治三十六种风。
乳香 朱砂 天麻 两头尖各二钱半 草乌火炮 川乌火炮 苍术米汁浸一日,一(1)两 何首乌 当归酥油炮 川芎 石斛 防风 麻黄 荆芥 甘草 细辛 白芷各五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热酒送下。左瘫右痪,热酒送下;口眼歪斜,朱砂汤送下;肚腹疼,热茶汤送下;偏正头风,茶汤送下;上吐咳嗽,姜汤送下;耳作蝉声,花椒汤送下;妇人黄肿,当归汤送下;赤白带下,干姜汤送下;手足顽麻,酒送下;膀胱疝气,艾醋汤送下;胎前产后,红花汤送下;小儿惊风,薄荷汤送下;口证狂言,朱砂汤送下;小儿伤食,茶送下;饭食失味,皂角汤送下;伤寒吐逆,烧蒜,防风汤送下;百节疼痛,乳香汤送下;心疼肠满,人参汤送下。
捉虎丹
专治男女风寒暑湿脚气,不拘远年近日,一切走注疼痛,叫唤不可忍者,发时空心服一丸。赶到脚面上赤肿痛不散,再服一丸。赶到脚心黑汗出,乃除根,永不发。如病在上,食后服之,临睡好酒送下,自然汗出痛止为验。如风肿瘫痪,麻木不仁,手足不能屈伸、偏枯等症,皆酒下二丸,连进二服。初中风,不省人事,牙关不开,热酒磨化二丸灌下,立效。
麝香二钱五分 京墨烧净烟,一钱五分 乳香 没药各七钱五分 当归酒浸,晒干,七钱五分 白胶香一两五钱,另研 草乌去皮脐,一两五钱 川芎一两 木鳖子一两五钱,去油 五灵脂去砂土,七钱五分 地龙去土,七钱五分,水浸,打糊
上共为细末,糯米粉、地龙打糊为丸,如鸡头子大。每服一丸,空心酒下。
十龙换骨丹
专治左瘫右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中风诸症。
独活 羌活 川乌火炮,去皮 草乌火炮,去皮 当归酒浸,去粗皮 防风 川芎 天麻 何首乌去黑皮 海桐皮去粗皮
上十味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一两作十服,金箔为衣,好酒送下,茶亦可。
疏风顺气丸
专治三十六种风、七十二般气,去上热下冷,腰腿疼痛,四肢无力,多睡少食,渐渐羸瘦,懒动,颜色不完,赤黄恶疮,口苦无味,积年癖块,男子伤食(2),女人秘结(3),久患寒热疟疾,干呕痢疾,便成痨瘵,百节酸疼。初生小儿、百岁老人皆可服之。
大黄五两,用酒洗过,蒸黑色 麻仁微炒,锉去壳,取仁,二两 山茱萸酒浸取皮,二两 山药二两 郁李仁汤泡去皮,二两 菟丝子淘,浸酒,煮,二两 独活一两 牛膝酒浸,二两 枳壳去穰,面炒,一两 槟榔二两 车前子酒浸,二两半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茶酒任意下,百无所忌。平旦临卧各一服,大能补精注颜,疏风顺气。此方出《医林集要·脚气门》,专以大黄一味为君,以麻仁、槟榔等八味为臣,而以枳壳、独活二味为佐使。本方大黄原是五两,盖中年以后之人,过用厚味酒肉,多有痰火,且不能远房事,往往阴虚火动,动则生风,医书所谓一水不能服五火是也。故此方惟降火疏风为主,后人不知立方之旨,恐其性太猛,乃以五两改作五钱,而又妄加当归、地黄等三味,使古方服之无效,甚可叹也。
大神效活络(4)丹
治风湿诸痹,筋骨疼痛,清心明目,宽胸益血,养气暖膝,腰臂疼痛,口眼㖞斜,行步艰难,筋脉拘挛。年四十以上,每服一丸,至老不生风疾,大效。
白花蛇酒浸,焙干 乌梢蛇酒浸,焙干 麻黄去节 防风 甘草炙 官桂去粗皮 草豆蔻 羌活 玄参 天麻 藿香去土 何首乌 白芷 黄连 黄芩 熟地黄酒浸 大黄 木香以上各二两 细辛去土 赤芍药 朱砂另研 没药另研 丁香去盖(5) 僵蚕炒 天竺黄 败龟板酥炙 乳香另研 虎胫骨酥炙 人参去芦 天台乌 安息香 青皮 黑附子炮去皮脐 香附子 白豆蔻 骨碎补 茯苓去皮 白术 当归酒浸 沉香以上各一两 全蝎二两半,去毒 葛根一两半 威灵仙酒浸,二两半 血竭七钱半 犀角屑 地龙去土 麝香另研 松香脂去土,各五钱 两头尖酒浸,二两 贯芎二两 牛黄二钱半,另研 片脑一钱半,另研 金箔为衣。
上五十二味为极细末,炼(6)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温酒或茶清送下,随病证上下食前食后服之。如头风,擂茶送下。
辰砂羌活丸一名灵砂丹
治风热郁结,气血蕴滞,头目昏眩,鼻塞声重,清涕,口苦,舌干,咽嗌不利,胸膈痞闷,咳嗽痰实,肠胃燥涩,小便赤黄,或肾水阴虚,心火炽甚及偏正头疼,发落,牙痛,遍身麻木,疥癣疮疡,一切风热并皆治之。
天麻 独活去芦 羌活细辛去叶 石膏 防风去芦 连翘 薄荷以上各二两 川芎 栀子 荆芥穗 当归 黄芩 大黄生 全蝎去毒,微炒 菊花 人参 白术以上各五钱 朱砂二两,为衣 寒水石 桔梗以上各二两 砂仁二钱半 甘草生,二两 滑石四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细嚼,茶清送下。
夺命还真丹
张秋显惠庙中、泰山二处石刻,专治风疾,百发百中。
全蝎一两 蛤蚧一对 茴香二两 白僵蚕一两 天麻一两半 拣参一两半 木香一两半 甘菊花一两 菟丝子一两半 羌活三两 防风去芦头,二两 白术一两半 藁本一两半 川芎一两 白芍药二两 知母二两 半夏洗七次,生姜制,二两 杜仲炒去丝 白茯苓去皮 柴胡各二两,去芦 黄芩一两 麻黄去节 桔梗炒微黄,二两半 陈皮一两,去穰(7) 枳壳三两,炒,去穰 熟地黄一两 蔓荆子各(8)一两 肉桂一两,去皮 独活一两半 甘草二两 生地黄一两 地骨皮一两 细辛十两,去土 川黄连一两 石膏二两 当归二两,去芦头 薄荷叶二两
上件三十七味,炼蜜为丸,如弹子大,金箔为衣。每服一丸,细嚼。若中风瘫痪、癞疾,茶、酒下。如遍身筋骨疼痛及心气疼,不省人事,热醋送下。洗头风、暗风,茶清送下。惊痫,口吐涎沫,温酒送下。
及治妇人产前、产后,经脉不调,用酒调香附子送下。
筋骨疼痛方
御米壳二两,制过 自然铜三钱,醋浸 乳香三钱 没药三钱 当归 乌药 香附子 陈皮各五钱
上俱为细末。重,每服五钱;轻,每服三钱。好酒送下。
又方
土茯苓四钱 木通四钱 薏苡仁一钱 皂角刺 防风 金银花 木瓜四钱 人参气虚者加 甘草各四钱
共作五贴,每贴用水钟半,煎至八分,食远温服。忌牛肉、茶。
治风湿疼痛方
川乌头生,五钱 生地黄一两 木香三钱半 麻黄五钱 五灵脂炒,五钱 草乌头盐炒,五钱 虎胫骨酥炙,一两 木瓜二两 自然铜火煅过,醋泡七次,另研,一两 滴乳香七钱半 败龟板醋浸七次,炙七次,七钱半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一两,每一两作五丸,生姜汁化开,热酒充(9)下。
四圣金丹
治左瘫右痪,口眼㖞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中风欲倒不识人者,并皆治之,大有神效。
上各等分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清茶临卧下,避风寒冷物。
豨莶丸
专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间疼痛,腰膝无力,亦能行大肠气,治三十六般风甚效。
此草处处有之,俗呼为火杴草。其叶对节而生,叶似苍耳,春苗、秋花、末结实。法用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九月九日采叶,净,洗,曝干,铺入甑中,用好酒拌蜜,层层匀洒蒸之,复晒干,如此九次,碾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或五十丸,空心无灰好酒送下。昔益州张乖崖(10)咏《进豨莶表》云:谁知至贱之中,乃有殊常之效。臣服至百服,眼目清明;至千服,髭鬓乌黑,筋力较健,效验多端。臣本州有都衙门罗守一(11),曾因中风坠马,久喑不语,至十服,其病痊疴(12)。又僧智严(13)年七十,忽患偏风,口眼歪斜,时时吐涎,臣与药十服亦痊。后丁石湖每岁制合施人,无不应效,乃知乖崖之言为不虚。
当归拈痛汤
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疼,肩背沉重,胸膈不利及遍身疼痛,流注于足胫,痛肿不可忍。
羌活 甘草炙 黄芩酒浸 茵陈酒炒,各五钱 人参去芦 升麻 苦参酒洗 葛根 苍术各二钱 防风去芦 当归身 知母酒洗 茯苓炒 泽泻 猪苓各三钱 白术一钱半
上咀,每服一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不拘时温服。
治年久瘫痪方
昔有人患此十八年,获此方愈。
槐枝 柳枝 椿枝 楮枝 茄枝 东白艾
各一斤。煎水三大桶,大盆浸洗,水冷添热。洗后被覆,取大汗,禁风三七日。如未全(14)愈,再洗。
治鸡爪风
妇人月家得此,不时发手足挛,拳束如鸡爪然,疼痛。于左右膝骨两傍各有一小窝,共四穴,俗谓之鬼眼,各灸三壮,登时愈。
治鹤膝风
头酒糟四两 肥皂二个,去子 皮硝一两 五味子一两,去灰 砂糖一两 姜汁半茶钟
调和敷膝上。如干,加烧酒搽,搽十日就愈。
苍耳丹
治手足风湿疼痛。
取苍耳草去根,不拘多少,水洗净,少干,不犯铁器,截断,捣取自然汁,去荄渣,夏布(15)漉过,桑柴慢火熬成膏。膏将成,如稠粥时,约膏一斤,入蜂蜜四两,木瓜末二两和匀,又入自然姜汁二两同和取起,以新瓷罐盛之。食前白汤或酒下二三茶匙,日服二三次,以甜物压之,汤漱口,旧疾可愈。姜汁熬久则苦,难服,或随宜作丸吞之。
治头风鼻流涕神效方
上为细末,用醋酒调服,或擂亦可。
治风肿熨法
以晚蚕砂并盐各不拘多少,相炒热,布裹熨之。冷即再炒,或入醋少许尤佳。
史国公药酒方
臣谨沐圣恩,叨居相职,节宣不谨,遂染风疾,半体偏枯,手足拘挛,不堪行步,医治十年,全无寸效,乞骸归里,广访名医。至元十七年三月中,驿道获异人面臣疾,传以神方,大臻灵验。臣依方浸酒,未服之先,非人扶不能起。及饮一升(16),便手能梳头;服二升,手足屈伸有力;服三升,言语舒畅,行步如故;服四升,肢体通暖,百节遂和,举步如飞,其效如神。乞颁行天下,黎元咸(17)臻寿域。
防风去芦,二两,治四肢骨节疼痛,浑身拘急 秦艽去芦,二两,治四肢拘急,言语蹇涩 萆薢二两,酥炙,治骨节疼痛 羌活二两,治风湿百节疼痛 川牛膝去芦,二两,治手足麻痹,腰膝疼痛,补精髓,行血脉 虎胫骨一(18)两,酥炙,退骨节中毒,壮筋骨 鳖甲二两,九肋者佳,治瘫痪 晚蚕砂二两,炒黄色,治瘫痪,百节不遂,皮肉顽麻 当归三两,补血生血 苍耳子四两,捶碎,去风湿,骨节顽麻 枸杞子五两,炒,治五脏风邪,补肝肾,明目 油松节二两,捶碎,壮筋节 干茄根八两,饭上蒸熟,治诸毒气,风湿在诸骨节,不能屈伸 加杜仲三两,姜汁拌炒去丝 白术去芦,二两
上各咀,盛布袋中,入大坛内,入好酒三十五斤,封坛口,浸十四日满,将坛入水锅悬煮一时,取坛入土内,埋三日,去火毒气。每日清晨、午后各服五七钟,大有补益。
白花蛇煮酒方
无问新久,手足腰脚软弱,行步不正,精神昏聩,口眼㖞斜,语言蹇涩,痰壅或筋脉挛急,肌肉顽痹,皮肤痒,骨节烦疼,或生恶疮,疼痛无常及或风气上攻,面浮耳鸣,腰疼体重,一切风湿疮疥并皆治之。
全蝎一钱 当归去芦,一钱 羌活去芦,一钱 芍药五钱 升麻五钱 白芷五钱 天麻五钱 独活去芦,五钱 甘草五钱 防风去芦,五钱
上件为咀,先将白花蛇用温水浸洗,去头尾三寸及骨刺,取净肉一两,用糯米二斗蒸熟,入前药并蛇,用绢袋盛贮,如常法造酒,置于缸中,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取酒,用蛇一同煮熟,空心热饮,不可多服。
风湿腰脚疼肿方
防风去芦,一两 秦艽去芦,一两 萆薢一两五钱 川牛膝一两,酒浸一宿 虎胫骨一两,酥炙 鳖甲一两五钱,醋炙 枸杞子二两 当归二两 风藤一两 松节二两 子蚕砂二两,炒 干茄树根二两,饭上蒸过
上合一处,绢袋盛酒坛中,用箬皮封固,仍放糯米在箬皮上,如煮酒法,糯米成饭,药酒取起,安在松木板上三日,或泥内三日。病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渣再煮酒服。
煮酒药方
专治男妇久患诸风寒湿,左瘫右痪,一切风气,无问老少,并服之。
当归 人参 茯苓 草乌 乌药 杏仁 川乌去皮尖 缩砂 何首乌 五加皮 枸杞子 川椒 肉苁蓉 木香各五钱 牛膝 枳壳 干姜用酥油炙 香附子 白芷 厚朴 陈皮 麻黄 白术 川芎 独活 羌活 半夏 官桂 芍药 生地黄 天门冬 麦门冬 防风 五味子 小茴香 细辛 苍术 破故纸 甘草各一两 沉香五钱 胡桃 肉酥油 小红枣 北蜜各八两
上共四十四味,用生绢袋盛之,用无灰好酒一大坛浸药三日,放锅内煮三个时辰,取出,埋在土内三日,出火毒。每日空心服之三盏,日进三服。渣晒干,碾为细末,用本酒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酒送下。
菖蒲酒
主十二痹,通血脉,调荣卫,治骨立痿黄,医所不治者。服经百日,颜色丰足,气力倍常,耳目聪明,行及走马,发白更黑,齿落再生,昼夜有光,延年益寿,久服得与神通。
上用菖蒲削治薄切,曝干,一斗,生绢袋之,以好酒一石,入不津瓮中,安药囊在内,密封泥百日,发视如绿叶色,复炊糯米二斗,纳酒中,再封四十日,便漉去渣。温饮一盏,日三服。其药渣曝干,捣罗为末,酒调一钱,服之尤妙。一切三十种风,有不治者,悉效。
治远年近日偏正头风痛方
上为细末,黄牛脑子一个,擦药末在瓷器内,加酒顿熟,乘热和酒食之。尽量一醉,睡后酒醒,其疾如失,甚效。
神效风气膏药方
当归 川芎 芍药 防风各三两 羌活 独活 红花 连翘各二两 五灵脂 川乌各一两五钱 蝉蜕五钱 官桂四两 生地黄 熟地黄 乳香 没药 阿魏各一两 荆芥穗二两
上药俱研碎为末,用麻油一斤,文武火煎成膏,外用白瓷器收起。又用米醋、姜汁、葱汁各二大碗,共一处,文武火煎成膏,又用瓷器盛起。用好松香一斤半,文武火煎化,方下醋、姜、葱汁合成,用槐棍打匀,又文武火煎一次,量加麻油、药汁,后加乳香、没药、阿魏。
【注释】
(1)一:衡王府本及四明本作“二”。
(2)伤食:衡王府本及四明本作“伤虚”。
(3)秘结:衡王府本及四明本作“无嗣”。
(4)络:原作“洛”,据衡王府本、四明本及医理改。
(5)盖:衡王府本及四明本作“土”,二义并通。
(6)炼:原作“拣”,衡王府本及四明本作“炼”,义顺,二字形近而误,据改。
(7)穰:原作“秾”,据衡王府本、四明本改。下同。
(8)各:此前各药物均有剂量,“各”字当为衍文。
(9)充:通“冲”。《经籍籑诂》:“汉石门颂:八方所达,益域为充。冲作充。”
(10)张乖崖:即张咏,宋代名臣。张咏在自画像上题:“乖则违众,崖不利物,乖崖之名,聊以表德。”是以人称为张乖崖。
(11)罗守一:原作“罗守”,《证类本草》《本草纲目》均作“罗守一”,据改。
(12)痊疴:痊愈。宋·苏轼《书后》:“书以方版,揭之通会。不独流传民间,痊疴愈病,亦欲使人知上恩也。”
(13)智严:原作“严智”,《证类本草》《本草纲目》均作“智严”,据改。
(14)全:与“痊”为古今字。《周礼·天官》:“十全为上。”
(15)夏布:是以苎麻为原料编织而成的麻布。因麻布常用于夏季衣着,凉爽适人,故俗称夏布、夏物。
(16)一升:“升”字前有一字的空白,据四明本补。
(17)咸:原作“成”,于义不顺。衡王府本及四明本均作“咸”,义胜据改。
(18)一:衡王府本及四明本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