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饮新营销:经营管理全指导
- 杨勇 程绍珊
- 778字
- 2025-02-17 04:28:49
三、没新菜不行,有新菜也无效
菜品是餐厅经营的生命线,但众多传统餐饮企业普遍没有系统的菜品管理,具体表现在:菜品不聚焦,菜品线过长,甚至多种菜系、品类简单堆砌,认为多子多福。结果稀释了自身菜品的定位与特色,也没有意识和精力精雕细琢招牌精品菜品,也就是“魅力化”的大单品。
顾客选择餐厅,首先记住、看中的是有没有特色,而这个特色首要是特色菜品。没有特色菜品,很难进入消费者的选择。
其次,传统餐饮企业普遍面临菜品老化、顾客消费疲劳的窘境,缺乏菜品生命周期管理和系统的研发机制。往往有心开发,但受资源、能力、人才、机制等因素的制约,只能做一些老菜品的蜻蜓点水式的改进,没有从食材、工艺、口味、出品(质、色、味、形、器)等方面作深入研究和开发。更有甚者,盲目模仿、抄袭所谓的潮流菜品,只图一时之快,过后又被打回原形,在菜品经营上随意折腾、反反复复,存活下来的菜品寥寥无几。
最后,多数传统餐饮企业都经营中餐,中餐烹饪技法复杂多样,烹饪技法决定了中餐很难像西餐那样标准化,更多依赖厨师的个人能力,菜品制作过程不稳定,菜品品质很难保证。“有标准化没美味,有美味就难以标准化”的困境成为行业的常态。目前,也有一些大型餐饮企业正在尝试中餐的标准化方式,但更多是在食材采购、初加工阶段,或者采用料包形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后端菜品品质问题和效率问题,但前端的烹制过程仍然是难以破解的困局。也有一些企业通过模块化、流程化、标量化简化制作工艺和过程,但说实话,这样的方式只能解决“做熟”的问题,或者制作工艺本身并不复杂的菜品。对于多数餐饮业态来说,丧失的是中餐特有的烹饪精髓,更谈不上几千年的饮食文化。
西贝自2014年下半年起,将120道菜品减少到45道,菜品少了意味着更好管理了。贾国龙亲自负责菜品研发,着重老菜提升,针对那些受欢迎的口味继续深挖,集中力量调试提升,向着“道道都好吃”的目标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