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服装整理概述

一、服装整理的意义

关于服装整理,这里主要是指通过机械或化学的方法对服装进行整理,从而产生各种实用效果和艺术效果。习惯上把纺织品的退浆、精练、漂白、染色、印花、拉幅、定型、抗皱、防缩,还有柔软、硬挺、抗菌阻燃加工等,称作染、整或后整理。此外,用在成衣的刺绣、贴补、镶嵌、勾编、手绘、扎染、蜡染、绗缝、打折等装饰技术,本书中称作艺术装饰整理。总之,通过对服装的整理,使服装具有一定的功能和艺术风格,从而大大提高其附加值。

服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必需品,同时也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顺应着历史的潮流、社会的变迁、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地演变和发展。它不仅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有着深层的、内在的联系。从服装上能够反映出社会的兴衰,体现出人们的文化素养、国家的政治状况、社会的道德水准。人们借助服装变化来追求个人性格的多样性与社会意识的一致性。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多元化和多层次文化融合的氛围之中。在信息高速发展、人们普遍追求精神生活的今天,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更加追求时尚。人们对服装的需求已不再仅仅是御寒遮体,而是要穿得舒适,穿出个性,穿出品位。因此,服装艺术染印、功能整理的这场“穿的革命”,正蕴藏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服装染整具有许多织物染整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其产品具有不缩水、不走形、手感柔软、休闲大方、新颖别致、极具个性、极有品位、穿着与众不同的特点。 近年来,深受人们的青睐和喜爱。

二、国内外服装整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国内服装整理的现状

服装整理是在手工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逐步向半机械化过渡,向全自动方向发展。历代印染巨匠发明创造的扎染、蜡染等传统的手工印染技术一直为人们所喜爱;而艺术印染成衣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也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但由于我国服装整理工业发展历史较短,各方面基础较为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

(1)服装整理的整体设备仍显落后。

(2)工艺技术相对落后,生产效率较低。

(3)技术力量薄弱,职工整体素质不高。

(4)生产品种比较单调,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

就我国目前的服装工业来讲,较多追求的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依靠大量的投入、种种优惠政策获得高速发展的粗放性经营。今后则必须转入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增强高科技内涵的扩大再生产。服装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面料花色和款式变化,而是应该朝着高附加值、功能化、人性化,甚至是高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二)服装整理的发展趋势

1.新型后整理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新材料和新技术将赋予服装诸多神奇的功能:具有超柔软性能的纳米材料涂层剂,可以使贴身穿的内衣长期保持婴儿皮肤般滑糯柔软的舒适感;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法或磁控溅射法、等离子喷涂法、脉冲点沉积法对服装进行纳米涂层整理,可以产生屏蔽静电、高介电绝缘功能,可以具有红外线、紫外线、雷达电磁波屏蔽功能,从而达到隐身的目的;经过拒油拒水防污功能的纳米材料整理过的服装可以产生防水、防油污的易保养效果。

金属氧化物及其混合物早在十几年前就被用作功能化纺织品的开发,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使其在纺织品的应用和新产品开发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常用的金属氧化物有氧化锌、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以及氧化铬、氧化锆、三氧化二铁等。这些金属氧化物当其颗粒小至纳米级的时候均表现出超常规的物理化学性能。比如纳米级的氧化锌,对于350~400nm的紫外光具有极明显的吸收功能,从而产生极其卓越的屏蔽作用。除此之外,当其分子中的价态电子吸收一定能量的光电子之后被激发,价态电子跃迁到导带,价带的空穴把周围环境中的羟基上的电子抢夺过来时,羟基变成自由基,作为强氧化剂完成对有机物的降解反应,这样就可以把病毒和病菌杀死,也可以将有特殊臭味的某些物质氧化消臭。以纳米氧化锌为添加材料开发出的服装,既具有紫外线隔离与屏蔽功能,又具有抗菌和消毒除臭功能。此外,由于氧化锌具有半导体的结构特征和功能,在通常的情况下有很好的导电性。从而具有静电屏蔽作用,以此种类型的涂料进行涂层整理或印花加工后的纺织品则具有抗静电的功能。纳米氧化锌的另一种功能是,在一定能级的光照下显示红色,而在无光照情况下显示黑色。有不少纳米级的金属、金属氧化物,对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以及远红外光波甚至电磁波有较强的吸收或屏蔽功能,因此可以使用此种材料对服装进行“反侦察”或称作隐蔽伪装功能整理,这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意义。

2.微电子技术的应用

众所周知,自第一块集成电路出现至今经历了四十余年,集成度翻了几十倍,动态随机储存器的集成度在一块几十毫米的芯片上,可相当于完成二十余万只晶体管的工作(1兆位),265兆位(MB)之芯片则容有5亿只晶体管功能。有统计表明,每18~24个月,元件密度就要翻一番。这就有可能把很多轻便耐用、小巧灵便的微电子模块安装在服装中从而实现多种功能。 比如含有微控制器、声音处理芯片、可取出的电池、多媒体卡模块、耳塞、麦克风和柔性传感器键盘的音频模块以及温度、湿度、有毒气体、传感模块、控制模块等,都可以按照设计需求进行加工制作。在电子时代、信息时代的今天,消费者的消费意识跟随时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希望服装更加舒适、安全、卫生,甚至具有保健功能;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与发展,也希望服装具有某些智能化功能,比如温度智能化调节、湿度智能化调节、空气质量智能化调节,即根据人的需求进行相应地调节和控制,甚至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人的设置来自动调节体表小环境的温度、湿度和空气的清新度。还可以将集成电路微型制品安装在服装中,满足人们娱乐、通讯、保健、保安的需求。比如可以观察和检测人体心动、呼吸、血压、脑电、心电等功能的模块安装在服装之中,实现健康检测报警功能,尤其是对运动员、宇航员、特殊的患者、活动不便的老者以及婴幼儿更加适宜。

3.金属化整理技术的应用

服装表面进行金属化整理,可通过多种方式完成。一种方法是涂层整理法,可以将金属微粉乃至纳米级金属粉末用黏合剂黏附于服装表面;另一种方法是采用真空喷镀的方法将金属喷镀在服装表面;也可以将金属箔复合在服装表面。这种含有纳米级金属微粉的服装均表现出优异的静电屏蔽、光屏蔽、电磁波屏蔽、雷达波屏蔽作用,对可见光的选择吸收或反射作用等特殊的功能。从而可以开发出具有“反侦查”、伪装功能的防护用服装。比如将铝对服装进行真空喷镀,然后涂一层极薄的高分子膜以增强金属膜的牢度,这样的含金属膜织物会有以下几种功能:

(1)对可见光和紫外光有很好的遮蔽性。

(2)有很好的静电遮蔽功能。

(3)有很好的光和热的反射功能。

(4)对电磁波、雷达波有屏蔽作用,对红外光波、远红外光波有屏蔽作用,因此具有反侦查功能。

(5)如果在织物的另一面,采用防侦查涂料按照环境的迷彩效果印上适当的花纹,对可见光可产生“反侦查”作用,如果采用的是可以因环境温度或湿度或者是光照度的不同而使自身可以改变颜色,这就成了变色龙似的防护服装,将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意义。

4.微生物技术的应用

牛仔服的砂洗是微生物技术应用的典型实例之一,由于酶对织物表面纤维的降解腐蚀,所以在牛仔服砂洗中添加微生物酶较单纯使用砂洗效率高、对面料损伤度低、色调更加柔和均匀。另一应用实例是超舒适(滑糯柔软,或者滑爽柔软)、易养护(防毡缩、可机洗、不变形)、毛针织服装的整理加工。采用化学处理、酶处理可以实现这些目的。

5.服装的艺术装饰整理

服装艺术装饰整理,是一种对于纺织面料或者是服装的二次加工,是以视觉艺术创新和流行时尚为导向,以国内外以及民族文化元素为基础,以传统的工艺蕴涵与西方抽象艺术意念互相渗透,采用传统的工艺技术和现代印染技术乃至高科技相结合,实现平面以及立体的造型,对服装进行视觉艺术处理。既有二维平面设计构成技巧,又有三维立体构成技艺。

对印染加工后的纺织面料,采用定型整理技术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甚至多次艺术处理,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粘贴、拆编、织补、镶嵌、绣花等复合式整理加工。这样集各种加工技术之大成而得到一件精品。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论,服装的艺术装饰整理是通过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广泛深度的交融,实现具有特殊美感的服装装饰效果。同时更加注重打破专业的界限、改变自身思维的轨迹、吸收先进的科技成果,进行超凡的创造和艺术升华。

未来的服装整理将综合运用自动化技术、现代化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使服装整理企业的各生产要素有机地集成并优化,形成一种新型的服装整理生产体系。回归到服装设计,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服装造型设计,它需要更深度的文化设计,更高层的技术设计,更尖端的科学设计,使服装既有时尚的美学功能,又具有完美的实用功能。服装整理企业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技术改造步伐。引进和采用先进的配套设备,消化和吸收先进的工艺技术,加强服装的艺术加工及多功能的整理,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使服装向着既有传统的民族风格又饱含现代流行意识的方向发展。

三、服装整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服装整理学是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和服装市场日益繁荣的必然产物。它是从普通纺织品染整工艺学分离出来,并将服装的自然属性和染整工艺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服装整理学侧重研究各类服装的洗练、染色、印花、整烫等生产过程,并涉及服装纤维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服装的设计生产、储存运输等领域。因此,它融合了服装材料学、服装工艺学、染整工艺学、服装美学、服装质量管理学等多门与服装整理相关的学科。

服装整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

(1)如何依据服装材料的主要性能及特点,选择相应的整理方法。

(2)服装预处理的工艺、质量及预处理与服装的风格、成品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3)各类服装的染色和印花方法、工艺、设备、质量及评价。

(4)服装的艺术染印、功能整理及综合技术开发。

(5)服装的视觉艺术加工整理。

(6)服装的包装、储存、运输及管理。

(7)服装整理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