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拟R&D网络及其治理机制研究
- 洪进 洪嵩
- 916字
- 2025-03-28 21:44:28
1.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本研究力图在以下几个方面,为现有研究带来创新。
第一,推进了虚拟R&D组织基本形态的研究。本项目首次以组织成员间技术关联程度(高、低)和竞争程度(高、低)两个维度为单位,区分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多主体虚拟R&D网络组织,即价值关联非竞争性组织,技术关联非竞争性组织,技术关联竞争性组织,价值关联竞争性组织。多主体虚拟R&D网络组织边界的进一步区分,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组织研究(市场、等级以及网络化组织)增加了新的研究内容,也拓展了虚拟R&D网络化治理的研究边界。
第二,带动了研发组织知识管理与创新相关研究的发展。本项目首次将“交易区”和“边界客体”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分析与探讨知识管理和创新,并通过生物制药专利联合申请人的社会网络分析,找到了“边界客体”确实存在于“交易区”之中,并据此提出生物研发组织的知识共享网络构建。该部分研究一方面揭示了“交易区”与“边界客体”的内在联系理论;另一方面,也拓展了目前对“交易区”内在机制的一贯分析范式,并为生物研发组织知识管理与创新提供新思路。
第三,揭示了生物制药技术R&D组织的网络特征,以及其内在的微观治理机制。首先我们借用Pajek的分析方法,采用中国生物医药专利的数据,分析了生物制药技术R&D组织的网络特征,包括发明者合作网络的强度与演化、专利合作率及其演化、子网络特征等;其次,通过分析生物制药技术虚拟R&D组织三种治理机制,即基于契约的治理机制、基于信任的治理机制、基于技术创新风险的治理机制(借用“行动者网络”理论),揭示出生物制药技术R&D组织微观治理机制。该部分的研究,一方面,扩展了虚拟R&D组织的网络治理的分析;另一方面,为生物制药产业本身的治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第四,促进了对生物医药发明者合作网络与专利质量的相关研究。近年来,随着各国专利申请量的大幅度增长,产生了一些所谓的“垃圾专利”和“问题专利”,这种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专利质量问题的关注,尤其是生物医药技术等高技术领域。该研究试图使用生物医药技术发明者的程度中心性、专利团队中高产发明者的数量、专利团队中发明者重复合作次数来刻画发明者合作网络特征,并通过所实证研究范式,进一步分析与探讨这一R&D网络合作组织特征对生物制药专利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