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序

凡音之起,必由於樂;凡音之和,必有其韻。此天地自然之節,亦斯人同然之情。所以唇齒牙喉舌各不相同,而五音[1]之中又分爲八音[2],舌尖别以捲舌,重脣[3]析爲輕唇,而又釐出上腭,此天籟也,而人巧備焉。其聲實通於萬物而無不響應者也,精之者惟莎公彝尊。丁酉仲夏出《正音辨微》一書,質於余,余撫卷而嘆。何嘆也?以其得天地自然之節,知斯人同然之情也。音韻一本,法簡而賅,其便於初學者;第二本千字文,尤無美不備;餘本亦詳盡直捷。誠得是書而揣摩之,真可謂無微不入矣!余幸其急付梓,以公於世也,故樂爲之序云。

賜進士出身誥授中憲大夫雲南糧儲
道前翰林院庶吉士南海鄧士憲拜撰

[1] 五音,即唇音、齒音、牙音、喉音、舌音。

[2] 八音,即重唇音、輕唇音、牙音、齒音、舌尖音、頂腭音、捲舌音、喉音。

[3] 脣: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