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九世纪欧洲经典二十四画
- 李镇
- 2442字
- 2025-03-29 01:43:40
第五画
弗里德里希的漫游者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
(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
《雾海上的漫游者》
1818年,画布油画,98.4cm×74.8cm,汉堡美术馆,汉堡,德国。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自画像》,1810年,纸上黑色粉笔,22.8cm×18.2cm,国家博物馆画廊,柏林,德国。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与透纳、康斯太布尔相互呼应,是浪漫主义时期德国最重要的风景画家。弗里德里希出身格赖夫斯瓦尔德一个信仰路德新教、制作蜡烛和肥皂的中产阶级家庭。他少年时期连续经历母亲、妹妹和弟弟的死亡,其中最大的悲剧就是弟弟为救他落入结冰的湖中溺水而死,因此孤独和死亡成为他一生绘画的主题。16岁时弗里德里希开始学习户外素描写生,之后又前往哥本哈根和德累斯顿继续学习素描、木刻版画和蚀刻版画。33岁时弗里德里希受到委托为杰钦小教堂画了一幅祭坛装饰画,这是他的第一幅油画。自此,弗里德里希逐渐形成了寓言风景画的创作方法。1820年和1821年,两位俄罗斯人尼古拉·巴甫洛维奇大公和亚历山大二世的老师、诗人瓦西里·茹科夫斯基先后开始购买并向皇家宣传他的作品。弗里德里希喜欢描绘在夜空、晨雾、光秃秃的树木、哥特式建筑或巨石废墟中沉思的人物。这种创作方法来自好友神学家格塔德·路德维希·科塞嘉顿泛神论的影响,而科塞嘉顿的泛神论又受到歌德、席勒和赫尔德的狂飙运动的影响。因此他的绘画被认为是德国民族主义的象征,甚至曾被纳粹利用。弗里德里希随着浪漫主义一起退出历史舞台,直至20世纪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和存在主义终于重新发现了他的意义。

《雾海上的漫游者》
1818年,画布油画,98.4cm×74.8cm,汉堡美术馆,汉堡,德国。

弗里德里希44岁时完成了一幅画《雾海上的漫游者》。1814年至1815年,经过滑铁卢战役,拿破仑战争最终失败。根据维也纳会议以奥地利帝国为主席国的德意志联邦正式成立,但这只是一个松散的联邦组织,德国真正的统一遥遥无期。画这幅画时弗里德里希正值事业的巅峰,这一年他离开普鲁士和普鲁士学院并成为萨克森的公民和萨克森学院的一员。结婚之后他的调色盘逐渐变得明亮而柔和,妻子、朋友、市民也逐渐成为他寓言风景画的主题。弗里德里希在这幅画中描绘了一位裹着深绿色大衣、右手握着细手杖、头发随风飞舞、站在悬崖上的青年男子,这位“漫游者”或者“旅行者”背对观众,面朝雾海中的风景,仿佛注视着德国和自己未知的未来,进行着一种康德式的自省。画中近景、中景、远景的悬崖、山脊、山脉全部来自萨克森和波西米亚地区易北河砂岩山脉的真实景点,但是弗里德里希根据速写写生移山倒海地重新组合了这些景点,进而在画室中完成了这幅画。像透纳和康斯太布尔一样,弗里德里希努力通过重新发现自然世界的此岸到达永恒精神存在的彼岸。这幅画不只是弗里德里希最有名的作品,更是德国浪漫主义绘画的杰作,它被反复引用出现在各种图书封面、音乐专辑、戏剧招贴的设计中。
重要作品
1《山上的十字架》,1807年,画布油画,115cm×110.5cm,新大师画廊,德累斯顿,德国。

1
2 《海边的僧侣》,1809—1810年,画布油画,108cm×170cm,国家博物馆国家画廊,柏林,德国。

2
3《橡树林中的修道院》,1809—1810年,画布油画,111.8cm×174cm,国家博物馆国家画廊,柏林,德国。

3
4《鲁根岛上的白垩岩》,1818年,画布油画,90.5cm×71cm,奥斯卡·莱因哈特的城市花园博物馆,文特图尔,瑞士。

4
5《一男一女赏月》,约1818—1824年,画布油画,34cm×44cm,老国家画廊,柏林,德国。

5
6《两个男人赏月》,约1825—1830年,画布油画,34.9cm×43.8cm,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美国。

6
7《海上月光》,1822年,画布油画,55cm×71cm,老国家画廊,柏林,德国。

7
8《极地冰海》或《关于早期北极探险的希望的破灭》,约1823—1824年,画布油画,126.9cm×96.7cm,汉堡美术馆,汉堡,德国。

8
9《人生的阶段》或《海滩图画》《维克的海滩风景》,约1834年,画布油画,72.5cm×94cm,莱比锡美术馆,莱比锡,德国。

9
弗里德里希清单
出生:弗里德里希1774年9月5日(处女座)生于瑞典波美拉尼亚地区波罗的海海岸的格赖夫斯瓦尔德市(现属德国)。
原生家庭:弗里德里希的父亲是阿道夫·戈特利布·弗里德里希,一位严格的路德新教教徒、制作蜡烛和肥皂的工匠。关于他小时候家庭经济情况的记录自相矛盾,有的说富裕,有的说贫穷。弗里德里希的母亲是索菲·多萝西娅·本奇。他是父母十个孩子中的第六个。弗里德里希少年时期连续经历母亲、妹妹和弟弟的死亡,他7岁时母亲去世,8岁时妹妹伊丽莎白去世,17岁时另一个妹妹玛丽亚因为斑疹伤寒去世。对弗里德里希而言最大的悲剧就是他13岁时弟弟约翰·克里斯托弗落入结冰的湖中为救他溺水而死。
婚姻爱情:弗里德里希44岁时与比他小十九岁、来自德累斯顿一个染工家庭的姑娘卡罗琳·博默尔结婚。根据记载,婚姻对弗里德里希孤独的人生和艺术没什么影响,只是此后的作品色彩逐渐明亮而柔和,人物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比如《鲁根岛上的白垩岩》一画中就描绘了他们夫妻蜜月期间与弗里德里希的兄弟克里斯蒂安前往鲁根岛度假的场景。弗里德里希与妻子共有三个孩子,第一个女儿艾玛在他46岁时出生。
师承影响:弗里德里希16岁时开始跟随约翰·戈特弗里德·奎斯托泊学习绘画,通过奎斯托泊他认识了神学家格塔德·路德维希·科塞嘉顿,了解了巴洛克画家亚当·埃尔斯海默,在哥本哈根的丹麦皇家美术学院他又跟随受到狂飙运动和浪漫主义影响的画家克里斯蒂安·奥古斯特·洛伦岑和延斯·尤尔学习绘画。弗里德里希对同代画家约翰·克里斯蒂安·达尔和稍晚一代画家阿诺德·伯克林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作品在俄罗斯和美国影响到很多风景画家,尤其是哈得孙河画派和新英格兰光色主义画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弗里德里希的绘画直接启发了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画家蒙克以及超现实主义画家恩斯特、马格利特和保罗·纳什。进入20世纪,弗里德里希的绘画又直接启发了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马克·罗斯科和德国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戈特哈德·格劳伯纳和安塞尔姆·基弗。
死亡:弗里德里希中年开始离群索居,精神世界非常孤独,被称为“孤独者中的最孤独者”,晚年贫病交加。他1840年5月7日在德累斯顿死去并被安葬在市中心东部的三一公墓,时年66岁。

弗里德里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