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FDI影响市场结构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5种:垄断优势论、寡占反应论、弗农的动态进入模型、市场结构的跨国传导以及邓宁的二阶段市场结构效应模型。

1.2.1 垄断优势论

垄断优势论由海默(Hymer)提出,后经金德尔博格(Kindleberger)补充完善(3)。垄断优势论不仅分析跨国公司向外投资的原因,还说明了跨国公司向外投资如何影响东道国的市场结构。垄断优势论认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源于市场不完全,因为市场不完全,跨国公司才能够拥有和维持各种垄断优势,从而能够向外投资,并能将这些垄断优势在东道国市场上加以保持。也因为市场的不完全,使得跨国公司的二元市场结构有了存在的基础。这种二元市场结构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市场主体被少数大型跨国公司支配,这些大型跨国公司的产品既具有差异性又可以相互替代,彼此竞争且相安共存,其市场份额占绝大部分。另一方面,这些行业中又存在着较多的中小规模厂商,其中一部分厂商凭借传统或特有的专业优势,彼此既竞争又共存地分割着剩余的市场份额;另一部分中小规模厂商则与跨国公司保持有建立在合约基础上的纵向准一体化关系,以大企业为核心,分布在全球各地,从事着高度分工和专业化的、产品种类基本单一的零部件生产、装配业务。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把这种二元的市场结构“传导”给东道国,即形成核心寡头企业间的市场关系“元”和大厂商与众多准一体化企业之间的依存关系“元”。

1.2.2 寡占反应论

聂克博克(Knickerbocker,1973)在其《寡占反应与跨国公司》一书中的寡占反应论分析了跨国公司的寡头竞争行为,证明在寡头垄断行业,外商直接投资由竞争者的行为及其相互反应决定,表现为若干寡头公司海外投资的“群生”现象(4)。寡头垄断行业向外直接投资的结果导致东道国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具体而言,聂克博克将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分为两种,即进攻性投资和防御性投资。前者指率先开拓海外某个行业市场的企业投资行为以抢占先机,获得先发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优势,从而有可能使其他竞争对手在国内外的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后者,即防御性进攻,指其他紧随其后的企业在海外同一市场所进行的投资,并在对手已经设立的市场上建立自己的企业,以便抵消竞争对手率先进入的优势,从而避免对手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竞争风险,以保持势均力敌的态势。因此这种寡占反应所导致的跨国公司投资行为,使寡头企业相继走向海外市场,并使东道国市场也变成了寡占市场结构,从而保证竞争的均衡性。聂克博克认为寡占的群生现象与东道国市场容量的正相关程度比较高,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容量大并且投资环境良好的市场,寡头企业共同进入的程度较深,因为在这些市场中进行投资,可使它们获得扩大市场份额乃至重构市场结构的机会。

1.2.3 弗农的动态进入模型

弗农(Vernon,1974)提出了一个外国直接投资在东道国的市场结构动态转换模型(5)。弗农认为,跨国公司相对于发展中东道国来说具有许多优势。一般来说,在进入东道国之后,跨国公司会在东道国市场形成垄断态势,但是这种垄断格局不会持续太久,随着其他国外厂商以及本地厂商的不断进入,市场结构将从垄断变为寡头垄断,但这种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仍然不是最终的格局。东道国本地厂商的竞争力会不断增强,最终东道国的市场将走向有效竞争。因此,外资最终是促进了东道国的市场竞争。弗农的动态模型在理论上富有逻辑性,但是往往不符合现实。该理论假设外国直接投资进入前,东道国相关产业不存在,而实际上,东道国相关产业大多不是空白的。因此,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市场后面临的是竞争性的市场结构,一般难以立即形成垄断格局,只有在跨国公司竞争力不断增强后才有可能在东道国占据垄断地位。

1.2.4 市场结构的跨国传导

凯夫斯(Caves)认为,投资国与东道国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投资国的寡头市场结构有向东道国传导的趋势(6)。即高集中度市场中寡头间的相互依赖格局,随着寡头企业集体对外直接投资而跨国传导,因此,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市场结构将存在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弗瑞希塔克和纽发默(Frischtak and Newfarmer,1994)的研究也表明,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后的产业市场结构,不再单纯由东道国自己决定,而是一定程度上由国际市场竞争格局决定。

1.2.5 邓宁的二阶段市场结构效应模型

由于不同的东道国有着不同的资源禀赋、产业政策、原有市场结构,外国直接投资的市场结构效应在不同的东道国有不同的表现。邓宁(Dunning)超越了外国直接投资的市场结构的静态、动态效应的表象差异,对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市场结构影响的一般规律进行了高度概括,形成了“二阶段市场结构效应模型”(7)

1.进入时的市场结构效应:外国直接投资进入时对东道国市场结构的影响,表现在市场中厂商的数量、规模分布格局、产品和加工技术以及进入壁垒的变化上。

2.进入后的市场结构效应:国际竞争对手的市场反应,以及东道国的其他国外厂商分支结构和当地厂商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