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基本情况

一、智能制造项目技术特点

本项目采用国产先进全流程智能纺纱设备,关键工序使用清梳联、粗细联、细络联、智能运输、自动打包系统、数据智能分析预测系统等装备。纺纱各工序柔性连接,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对所有设备的产量、效率、质量等数据进行集成分析,实现生产管理智能化;车间自带光伏发电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冬灌夏用系统、空调自控系统,实现生产环境生态化。

本项目包括智能化主机设备、车间环境智能监控系统、智能物流系统、经纬E系统。

智能化主机设备包含清梳联合机(含清花设备、异性纤维分检机以及梳棉机)、头并并条机、条并卷联合机、精梳机、末并并条机、自动落纱粗纱机、集体落纱环锭细纱机、细络联型自动络筒机。

车间环境智能监控系统通过系统集成,对车间环境温湿度调节、除尘、压缩空气、电力供应等进行统一调度管理,实现自动调节和数据分析,是车间运转的保障。

智能物流系统使各工序之间实现自动输送,改变了之前纺纱各个工序需要大量人工搬运的状况。

经纬E系统(含数据智能分析预测系统)使整个车间所有设备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工艺在线修改、设备故障报警、质量在线监控、远程控制等功能。

二、智能制造项目实施效果

该项目通过采用智能纺纱装备,融合纺织新材料和多元复合技术的应用,达到物流、环境、成本管控与生产运行一体化;借助智能运行系统,推进车间内部管理流程精细化,实现了人工成本和电力消耗降低、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产品向差异化精品升级的目标。项目实施后,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看好。

1. 节约用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智能化物流系统的应用大幅节省了用工,万锭用工小于15人。运转一线的操作要求趋向简单化、专业化,人员顶岗培训周期得到进一步缩短,大幅降低了一线员工的劳动强度,使员工能够快乐工作。

2. 运行成本显著降低

通过光伏发电、冬灌夏用、雨水收集、能源在线监控管理、综合节能方案,车间综合用电相比传统纺纱车间降低15%以上。

3. 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

设备上位机设定参数、运转数据、在制品及成品质量数据的在线、追溯与回现,为质量提升提供了保障。自动化供给,半制品与成品的有序摆放,为质量跟踪提供便利。车间温湿度实时在线控制,为车间状态的稳定提供保证。目前该车间产品质量稳定,内控指标完成率达95%以上,络筒切疵控制在5~20个/十万米,客户满意率99%以上。

4. 设备维护方便快捷

使用经纬E系统可以省去巡回时间,避免判断失误,使工作目标明确、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5. 绩效考评更加合理,能有效调动员工的激情

生产产量、效率、设备状态以及产品质量的统计数据更精准,对每个挡车工、设备维修工、管理人员的评价更公平公正。

三、智能化改造合作情况

数字化纺纱车间项目由大生集团提出,联合国内最大的棉纺织成套设备供应商、国内唯一能够提供全套棉纺流程设备的供应商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开发。联合体充分利用各自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优势,加强技术合作与创新,在系统总体设计与集成优化、智能工厂运行管控、核心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应用等方面,形成具有行业优势的技术攻坚团队和互信互利的长效合作机制,保证智能制造项目的有效实施。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第一,项目在优质、高产、高效、节能降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个别设备的故障率偏高,智能化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希望国内纺机企业、科研院校与纺纱企业齐心协力、优势互补,在实现中国纺织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及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质量追溯系统需进一步开发和提升,实现通过电清数据跟踪每根纱锭的质量波动,最大限度地防止次品的产生。

第三,急需开发原料自动拆包装箱技术以替代人工,有利于加强劳动保护和减轻工作强度。

第四,急需开发细纱断纱自动接头技术,采用机器人代替挡车工完成细纱断纱后的套钢丝圈、引纱、接头等一系列复杂的动作。

第五,智能制造对设计人员、操作人员和设备维修维护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人机有效配合,才能使智能化设备释放最大的效能。目前行业内亟须培养机电一体的蓝领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