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巴菲特一样投资:半小时漫画价值投资
- 芒叔 管鹏
- 1435字
- 2024-11-04 01:27:25
非好公司不投
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是平庸企业的敌人。
——巴菲特
相比以便宜的价格投资一家普通企业,以划算的价格投资一家优秀企业的结果要好得多。如果你只是因为一样东西目前的价值被低估而购买了它,那么当它的价格上涨到你预期的水平时,你就必须考虑把它卖掉,那很难。但是,如果你能购买几个伟大的公司,你只要安坐下来等待就可以了。我们偏向于把大量的钱投放在我们不用再另外做决策的地方。
——芒格
初识股票的投资者,想必会怀疑这个观点是否过于武断。
非好公司不投?条条大路通罗马才对吧!

市场上有那么多公司,市盈率(PE)、市净率(PB)估值都比好公司低多啦,能用“5毛买1元”岂不是更有胜算?

让我们先搁置争议,想象如下场景:假设你需要投资10万元买股票,现在有以下两种选择。

乍一看,显然买B公司更划算,因为同样1元的每股收益,B公司的股价更便宜,能买的股数也足足多了一倍。

转眼10年过去,A、B两公司的业务一如往常,市场也还是维持了原来的估值,此时投资在A公司的10万元增值为40.5万元,而投资估值“更便宜”的B公司只增值到21.9万元。其中缘由不难理解。如果再持有10年又会如何?

投资者要警惕“价值陷阱”,或单纯心理层面“为了逆向而逆向”的认知偏差。市场是所有参与者投票的综合结果,大部分资产在大部分时间里的定价是相当有效的,投资者“硬着头皮”与市场对赌,通常意味着很高的误判率。
投资者应当分辨出公司被低估是因为市场的短视线性误判,还是长期合理存在。前者通常意味着投资机遇,时间会纠正市场错误的定价,投资者有望取得超越平均的收益率。


而后者则多见于“价值陷阱”,价值随着不断变坏的生意和平庸的管理而损耗,时间如入黑洞,初始的低估很快被磨平,投资者最终深陷其中。

即便投资者受尽折磨,最终侥幸生还,付出的代价也要远比账面显示的多,因为在平庸公司上浪费的时间,原本不仅可以用来享受好公司的成长,看时间的玫瑰绽放,还能积累观察好生意的认知复利,用来指导未来一生的投资。这些金钱和认知上的潜在收益,都会因为执迷于便宜的坏生意而成泡影。

“非好公司不投”的常识,最优秀的投资者也需要一个领悟的过程。巴菲特就调侃自己是花了几十年才学会的,因为早年他师从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在“捡烟蒂”投资法中左右逢源。

“捡烟蒂”投资法生逢其时,因为当时经济在大萧条后慢慢复苏,但大众对股票亏损的记忆深入骨髓,股票资产十分不受待见,即便分红普遍大幅高过债券。公司价值被大幅低估,只需要简单的账面计算,就可以找出大量投资选择。

通过买到足够股票后入主董事会,“敲打”管理层,“烟蒂”价值很快得以显现,长期投资也就不必要了。如果A、B两个公司让以前深受“烟蒂”思维影响的巴菲特来选择,他肯定做如下选择。

但当“烟蒂”在市场中逐渐消失之后,巴菲特也在寻求转型,经过与芒格的思想碰撞之后,价值投资的标尺,渐渐从账面资产的低估,转向洞察未来现金流的低估,买入不需要卖出的公司,慢慢成为伯克希尔的核心追求。

芒叔划重点
买股票=买公司,想要获取更高的长期投资收益,那么合理的推论就是:把资金绑定在好公司的股权上。随着好公司在商业世界披荆斩棘,我们分享它的——高于社会和行业平均的——成长复利。

在起起落落的投资热潮中,真正能把长期复利雪球滚动起来的,基本都是价值投资者,特别是持有竞争优势持久、生意不断成长的好公司,不动如山的投资者。
以合理的价格投资一家优秀企业,假以时日,结果会比以便宜的价格投资一家普通企业要好得多。这句话不仅对巴菲特适用,对其他人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