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 一念凌尘
  • 鳕梅
  • 2008字
  • 2022-06-20 22:00:14

路旁的路灯,看起来确乎是一样的,确实它长得都差不太多,可是它其实每一个都不太一样。路灯的灯杆上是不同的诗句。每一根路杆上写了那么一句诗。

我先是发现,有不少诗句都是出自同一首的。可以这么说,挨在一起的都是连着的。只是,我没有智能手机,又没带纸笔,没办法还原这诗词的全貌。

而且,我突然发现,这里选取的诗歌都是魏源的。魏源是晚清士大夫,爱国人士,九州开眼看世界的人物之一。也正是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说法。

最开始,我确乎不明白为什么偏偏是他。毕竟,他在历史上,也绝对算不上一个出名人物。只是,他和林则徐的友谊感天动地而已。

他研究西方的起因就是因为林则徐虎门销烟之后被贬边疆,他只不过是帮他而已。为了帮他,他好好研究了西方。也正是这一步步地研究,让他明白了,确实有必要学习西方。

于是,他写了《海国图志》,并为清朝后来的洋务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他的好友林则徐也被称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可以说,他会这么做的起因就是因为林则徐。

关键是,他可能确实也算得上一个伟大的人,最起码,他做到了重情重义和精忠报国。然而,这并不是选取他诗歌的缘由。

毕竟,他的诗歌写得并不好。虽然确实比我这种要强。但是,观赏性价值比较一般,就像乾隆写了那么多的诗,这其中值得一读的并不多。

然而,这也不是他的缘故和问题,毕竟清朝没什么诗歌写得好的,诗词的繁荣到底还是在唐宋。至于清朝的诗人,可能,钱谦益还算那么一个。至于其他,我还不是很清楚。

尤其是到了晚清,晚清又是八股文的又有文字狱。导致人们什么也不敢写,什么也不写,文字功夫自然也就下降了。虽然文字狱最为严重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但是,余波未散。清朝整个的文字氛围都不太行,比不上之前。也正是因为这客观因素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并不觉得魏源可以写出什么很好的东西。

事实上也正是这样,我随便鉴赏了一下。不得不说,如果我们高考的诗歌鉴赏能有这一半简单就好了,我或许也就不必这么痛苦了。魏源的诗歌,看那么几眼,我也就懂了。

他的诗歌没有描摹出那么多的场景,也没有什么象征性的意义。只是,简单地描述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最开始,就是他为了看麓岗山上的亭子才来的,至于有没有看到,这就不得而知了。

可是,看了几首,大概好一段路,我也就明白了原因。不得不说,我对他的印象有了一定的提升。魏源也不再是历史书本上那个空空洞洞的名字了。

我也明白了,为什么偏偏是魏源。事实上,也正应该是魏源。也只能是他魏源,所以,他才能在那种环境下做出那样的事。不知道麓岗山的路灯是什么时候有的,但是,我感受到的是这背后的深意。

不过,应该是在清朝亡了之后,看起来,这个路灯虽然绝对不是复古的那种,但也不太新潮,反而有点民国的风味。而路灯,也不是工党需要着力修缮的东西,顶多随便修饰一下就好了。

虽然,我也不知道,我是否理解得正确恰当。毕竟,就像写阅读理解那样,阅读理解也不一定正确。事实上,在原作者面前,阅读理解所谓的标准答案根本不值一提而已,因为说不定原作者根本就没这个想法。

浅层的原因也很简单,但也是选择魏源诗歌最有可能的原因。在历史长河中,有不少诗人都曾经写过这座麓岗山。所以,这才是一个文化的宝藏之地。但是,往往都是提一句而已,不会写那么多。

而魏源则完全不同,他不仅写了,而且写了很多。直白地说,他爬了多少,写了多少。从起因、经过到结果,可谓是面面俱到。虽然,他写得比较一般,可到底也还是写了的。他写得非常详细,虽然需要可能有些欠雅,可是他就是这么写了一整座山。

这也到了我佩服他的地方了。麓岗山以前可没有索道和游览车,不仅如此,麓岗山那时候可能都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好的大路。他是来看亭的,可他却走了这边。我知道他大概需要走多久,可问题是,他恐怕走的就是那种山路。

按照他的诗中说的,他是来看亭子的,爬了半天啥也没看到。然后晚上就在麓岗寺里住下了。这里得提一句,毕竟当年可没有那么多的灯,天黑了可不就得住下吗?

而这个时候。我也可以确定,这位终于也还是爬到了前山。而且,非常遗憾的是,他其实只要在往下面爬那么一点点,他就可以看到他想要的亭子了。可是,他最终还是没有这么做。毕竟天黑了,山上也不安全。

到了第二天,他终于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亭台楼阁。而且,他在这座麓岗山上住了一晚。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被他记录了下来。其实,文字这种东西,最低境界是记录,最高境界也是记录。

而我所理解的深意,就是把这个古代人的努力和坚持摆在这里,让我们可以坚持下去。他是为了看前山的亭台楼阁,可他既然来了,他就翻了这整座山。也是在无言地告诫我们,一定一定要坚持下去啊。

坚持着,就这么走下去,一定会遇见意想不到的景色。这也是我的感受。爬麓岗山,在这个时代,其实咬咬牙总还是可以的。爬过一次,我想,你一定会爱上这个感觉的。

虽然,可能不会有人看路灯上的字,也总还是会有一些人放弃继续爬下去的。但是,这是语言的魅力所在。还好是魏源的诗,他的语言接近白话,不会存在让人看不懂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