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准内容:让你的内容营销品效合一
- 黎媛
- 3463字
- 2025-02-17 12:32:09
赞誉 PRAISES
认识黎媛,是6年前在SocialBeta网站读了她的文章。我看到她的文字,马上就被吸引了。她善于观察,虽然营销的工具千变万化,但她总能快速从中找到不变的核心,并且加以归纳、总结,形成实用的方法论。
无论是给小皮做营销顾问,还是在世界500强大企业专注品牌营销,这么多年来,她不甘于停留在方法论,而是不断地从策略层面加以实践、总结。
从在SocialBeta上写专栏,到秉持着自己的价值观写个人公众号,无私分享,再到现在出书——一个真正有激情的人才会如此坚持不懈。如果你觉得市场营销、传播工具千变万化,不知从哪儿入手,这本书对你定会有所启发。
——何虹 Little Freddie(小皮)创始人、中国区CEO
近年来,消费品领域提及频次非常高的3个词包括品类、流量和场景。特别是2020年,疫情加速了渠道的分化与碎片化,流量的获取与变现成为各大消费品品牌面临的大课题。黎媛的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套利用“精准内容”运营“精准流量”,进而提升品牌流量营销效率的方法论体系,非常受用。
近年来,洽洽聚焦瓜子主业,发展坚果第二曲线业务取得不错的成绩。在每日坚果品类里,洽洽小黄袋每日坚果持续高速增长,我们不断做品类创新,推出洽洽小蓝袋益生菌每日坚果、洽洽早餐每日坚果燕麦片。有媒体说我们在下一盘“坚果+”的棋。其实,这盘棋背后的支撑点就是:对坚果品类价值的深层次洞察,树坚果是人类食物的本源,是对人体非常友好的超级食材。
我们借助“精准内容”营销,将坚果品类价值传递给目标群体的同时,打造具象化的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持续创造价值。
——张园 洽洽食品坚果事业部副总经理
在品牌营销领域,内容的KPI到底是什么,这似乎是个“千年”无解的问题。黎媛的这本书不仅直面了这个问题,而且提出了解决方案。原来KPI从用户洞察时就已发生,并贯穿产品、品牌等。回顾十多年的创业路,乐凯撒也一直尝试从书中说的“内容型产品”走进消费者的内心。很开心看到市面上有这么一本有关内容营销的如此系统的书。受益匪浅,强烈推荐!
——陈宁 乐凯撒比萨创始人及CEO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不就“内容”而谈论“内容”。任何公司都渴望好内容,但“好内容”不等同于好文案。任何让消费者印象深刻的“内容”背后一定是有策略体系支撑的,新营销时代4P皆传播,内容要贯穿4P的每个“P”。正如我对黎媛的印象,她很少单点地“就事论事”。例如,她在给洽洽的战略性新品——藤椒瓜子带来内容创意时,会展现科学的用户洞察,并结合产品端深入分析,基于用户需求和价值输出精准内容创意。相信身处消费品公司的人读了这本书后,会有很大收获。
——王龙海 洽洽食品国葵事业群品类总监
正如黎媛写这本书的初衷:在快速变化的品牌营销行业中,带人们看到一些本质的、不变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是一个人或一家企业的竞争壁垒。黎媛在沃尔玛中国总部工作时,也经历了行业内的转型:从公共关系到社会化营销,再到她最近这几年直面“消费品品牌营销如何品效合一”的商业问题。翻阅她的这本书,你能看到她是如何带着内容思维接地气地从产品、品牌到整合传播,逐步获得消费者的芳心。
——郑重 沃尔玛中国总部公共关系高级总监
内容营销领域,实践多于理论,舶来著作多于原生创作,尤其是来自一线实践者的经验总结付之阙如。黎媛的新书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内容营销方法论体系,填补了这一空白,相信必会对从业者有所助益。
——楚学友 内蒙古西贝餐饮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精准的内容营销不仅包括差异化的高质量内容,也包括对内容触达方式和过程的精准控制。黎媛的新书系统阐述了精准内容营销的理论和方法,并揭示了传统内容营销的大量误区。相信这本书不仅能帮助专业营销人员,提升内容营销效果和效率,而且能帮助企业家消除内容营销领域的认知盲区,建立全局视野,把握正确的大方向,从而有效配置内容营销资源和人才。
——冯卫东 天图投资管理合伙人,《升级定位》作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愈加丰富,选择性增多,要求更高,用户也变得更聪明。他们不仅要产品的质量,还要听产品的故事,以及产品所带来的生活价值。总而言之,对准备创造品牌,而不是仅仅满足生产产品的企业来说,如何赢得用户变得既困难,也更有趣。自带内容的产品、合适的渠道、精准的流量,如何让用户消费和喜爱?只有理想是不够的,还需要正确的方法。相信黎媛的这本书能给你这方面的指南针。
——曾德钧 猫王收音机创始人
做新媒体有两种打法,一种是拍好广告买流量,另一种是做好内容吸引精准粉丝。但说到内容营销,现在的套路越来越多,微博、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短视频都是各种套路的产物,以致AI写手比人写得还好。未来人工智能可以逐渐实现营销千人千面,我们作为人应该创作什么?这本书值得读一读。
——秋叶 秋叶商学院、秋叶PPT创始人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流量思维。如果说流量可以雪中送碳,内容则是锦上添花。黎媛的职业生涯恰似一条精神纽带,连接了内容和流量两座巅峰。2007年,她硕士研究生毕业进入《南方都市报》工作。我们共事多年,也见证了她无论是采写社会热点新闻,还是派驻香港专访现任特首林郑月娥等高官政要,均展现了一名优秀新闻记者敏锐的洞察力及其对内容出品的极致追求。
时代在进步,产业在进化,黎媛顺势而为,从新闻媒体跳入品牌营销行业,至今已有七八年。她把做新闻报道训练的职业敏感性快速融入商业世界,用公众视角、用户思维赋能内容营销,在洞察“精准流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精准内容”概念,为内容营销如何实现品效合一进行了耳目一新的思考与探索。“精准内容,创造真正的消费者价值”等核心理念在黎媛的新书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苟骅 南友圈创始人、南都报系前副总裁
随着技术的进步,营销从业者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KPI,例如转化率、销售转化等。所以,大家开始追求各种直播带货、精准投放……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为了结果杀红了眼,却忽略了营销的本质——营销是对目标受众传递“价值”的,价值的定义不由品牌方决定,而是受众的感受与体验。每个人都只会关注与自我相关或感兴趣的内容。不管投放如何精准,如果不是受众感兴趣的方式,那都是按着牛头喝水,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精准营销的灵魂是“精准内容”。黎媛是我所认识的少数擅长内容营销的专家之一,相信本书满满的干货,能助力企业在内容营销的道路上乘风破浪。
——陈慧菱(Amy Chen) 利洁时家化品牌方
杜蕾斯社交媒体小杜杜创造人,2013年
可口可乐昵称瓶案例社交媒体负责人
内容是现在品牌增长的杠杆和深入每个环节的毛细血管。能掌握内容营销就能撬动品效合一的核心命脉。黎媛的这本书可谓出版及时,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给了很多品牌一个内容营销思维框架。这是一本不可错过的好书,强烈推荐!
——刀姐 女子刀法创始人
品牌(品)和销售(效)兼得,几乎是每一个企业和营销从业者的终极追求。但“品效合一”的达成,必须要向消费者同时完成品牌价值和产品价值的双向交付,实际落地充满挑战。现在我们有了系统化答案,那就是黎媛首创的“精准内容方法论体系”:精准洞察是起点,内容型产品打造是落点,爆点话题是突破点,精准媒介是控制点,最终通向品效合一的终点。黎媛是我多年同事,也是快消行业的知名品牌专家,她将多年实践经验潜心沉淀,形成了这套方法论体系,我坚信这能够帮到更多企业发现并实现可持续商业价值。
——胡越飞 北京尚诚同力品牌管理股份公司总裁
好的内容是有效信息的最佳载体,而有效信息是广告传播的本质。黎媛老师的这本书从内容营销的本质出发,给处在内容时代迷茫的大多数从业者以明灯,通过精准的内容打造“内容型产品”,从而实现话题引爆点,建立消费者的心智认知。
——王致详 味Back创始人
营销行业有不少媒体出身的大咖和怪咖,他们保留了媒体人那种喜欢追问的精神,这种直入本质的思维模式让他们在营销行业同样显得与众不同,例如在讲述品牌故事时,他们很快会从“方法”进入“方法论”。
十多年来,黎媛在媒体、甲方、乙方等多个角色中自如切换,对品牌故事的各种讲述方式见多识广,同样经历着现在所有内容生产者(公关、广告、营销等)都会碰到的共同挑战:在营销路径变得越来越短的今天,内容生产者如果回避销量转化,会不会最终将无路可走?
黎媛在这本书中分享了她对精准内容生产的前瞻思考,更为难得的是,她将这样的思考从“方法”上升到“方法论”——一个“品效合一”的内容生产的全新方法论。这一方法论不仅为品牌方在新营销环境下通过内容建立品牌资产提供了极具实操价值的理论,也为营销从业者在新环境下重新设定内容的价值坐标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正如黎媛所言,如果人们只是通过内容记住了品牌,在这个时代已经远远不够。内容生产者可能做到更多,也能够做到更多。
——劳博 广告门创始人及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