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欲重修医道。当先思吾欲成如何之医。
吾欲成上工之医,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为何习医?众生病苦缠逼,欲习医道以救度之。
善哉。子修学医道,三年有余,心中有疑惑否。
有也,常觉不得其门而入,东一榔,西一棒,不能中的。
为何?因心不能笃定,此道是否为心之所向。
既言欲习医道,又何言不能笃定?
担心走弯路,枉费光阴而误入歧途。
子何知弯路与否?觉心安然与否,心安则正,心惶则邪。
然子之心何如?惶惶不可终日。
既如是,子何以应对?吾无法安心,故整日内耗,一无所学。
莫言如是,虽不精,却终是耳濡目染。
然如今学业当毕,吾医道如新,该当何如?
如此,仍可以学徒心态虚心向学,亦不失为幸事。
听汝如是言语,吾心宽矣,然现当何学?
且随我学,且随心学。学习当先谋远,再入近。
修习医道,当从源到流,习其经典:
《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经》《脉经》
亦当从流到源,诵记:
《汤头歌诀》《药性赋》《濒湖脉学》《医学三字经》《时方歌括》
尔且先随我,日习一篇,学有余力再继。
学以思悟为得,不以量大为功。
如此,日随一记,日得一悟,日积月累,终可有成。
欲读书,当先心中有书,如此可得书。
走马观花,终是镜花水月,难得受用。
子欲先学哪本?不知,或以《内经》为始?
如是亦可,先随我入心之方寸。
观想心之方寸,有一书,名曰《内经》。
吾见一卷轴金光大现,龙腾于上。
善哉,此为尔之心书。
心善忆意象,读书时当以意象绘于心书,
如是可栩栩如生,没劫难忘。
吾见那龙甚真,该当何如?
子可常随其玩,此为书之灵兽,造化所生。
书灵之形越真,子于书之悟越真。
甚趣,如游戏中为精灵升级尔。
如是相当。
《内经》分《素问》《灵枢》二部。
言毕,只见那龙一分为二,一苍一赤。
苍名素问,赤名灵枢。
《素问》与《灵枢》,各有九卷八十一篇。
八十一为九九重阳之数,故两龙皆为飞天之阳龙。
其身有八十一鳞,流光变幻。
吾越观越觉神奇,不曾知心竟有如此妙化。
两龙环绕吾身,其光大盛,
吾始知乐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吾欲先看《素问》,见素问之龙游身于前,
其首鳞放光,名「上古天真論篇第一」。
此鳞通体湛蓝,如晴朗之天空。
吾越忆念其名,则其鳞之体越真越泽。
当吾徹记其名,而其鳞徹化。
吾既得其名,始读其文。
经文,吾欲与繁体示之。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
吾见一黄衣小娃,从呱呱落地到牙牙学语、到寻师访道、到顶天立地、到登临飞升。
吾知其为黄帝,其身变幻莫测,吾难知其岁龄几何。
黄帝似能见我,冲我点点头,狡黠一笑。
其形象之生动鲜活,令我如见故人,恍如隔世。
今日悟毕,来日再叙。
乙巳蛇年庚辰月丁巳日蓝苍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