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周瑜诞生

东汉桓灵二帝时期,在位的皇帝不仅鲜少理会朝政,其行为还荒淫奢靡,任由宦官和外戚扰乱朝纲,衍生出不少贪官污吏横行朝野,

加上各地出现几起百年罕见天灾,尤其是气候异常变迁,使得不少地方农物歉收,让许多百姓忍受饥寒之苦。

这些受饥寒的百姓对于朝廷对他们的无作为,感到心灰意冷,只要一提起桓灵二帝,都是怨声载道,

他们为了能获得粮食填饱肚子,于是集结起来,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地方官员和豪族占据粮食和财物给强夺过来。

只有这样饥寒的百姓才有生存的机会,于是饥寒的百姓就演变成土匪和盗贼,将这个硕大的皇朝推往乱世的局面。

扬州庐江周氏是著名的江北豪强,源自一位周清,在他担任舒县令时,许多的周氏族人纷纷随他迁来庐江舒县。

周清的后代子孙有不少出仕,有了更是爬升到朝廷机要之职,就在东汉由盛转衰之时,住在舒县的周氏族人选在舒县最富饶的地方,筑城而居。

短短几年的时间一座方形的城郭坐落于舒县,城池占地面积一百四十余亩,城墙高度六米到八米。

城池建立后起名为舒城,当时的庐江郡太守得知此事后,想将郡治所移置到那里去,不过被官拜尚书令的周荣喝止。

于是负气的庐江郡太守把原本郡治的庐江城,其城墙打掉后再重新扩大重建,其规模更胜舒城。

主要是为了抑制舒城在舒县的影响力,让庐江周氏宗族势力无法在舒县继续坐大。

自从庐江城扩建后,虽然做到限制住庐江周氏在地方上势力的发展。但没有影响到以周荣为核心的庐江周氏后人,

其后代子孙在官场上,几乎是官运亨通。尤其是在朝廷里任职,也让这些周氏子孙将重心迁往洛阳,无心再继续管理舒城。

于是将城郭交由地方官员舒县令管理,于是舒县治所也跟着舒县令搬往舒城。

在舒城里的城南道路上有一座占地宽广的宅邸。

这座宅邸的大门上挂着周府匾额。

只要是有外人在舒城里问起周府是在何处?

城里的百姓都指向这座大宅回答外人的提问。

这座大宅是已故周荣所建。

周荣不仅官拜位极人臣的尚书令官衔,而且还整合舒县的周氏亲族代表,是庐江周氏宗族族长,

之后周荣将族长之位传给其子周兴,周兴将族长之位传给其子周景。

就在周景官拜位极人臣的太尉官衔时,认为司隶洛阳的繁华程度在大汉内没有一处地方可比拟的。

于是就周景在洛阳城里找的一块空地,建了一座规模比舒城周府更大的一座宅邸,

周景将其父辈的直系族人,全都迁往洛阳城里新建的周府大宅里安居。

周景虽然将其父辈后的直系族人迁往洛阳安居,但是在舒县有许多产业,都是归庐江周氏宗族族长所拥有。

于是族长周景把这些产业交由城里的周氏宗族旁系代为打理。

城里的周氏宗族旁系,在打理族长的产业后,产生获利的八成会送往洛阳周府,

让住在洛阳大宅里的庐江周氏嫡系族人,能在洛阳维持殷实的生活。

时间来到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八月立秋。

舒城占地宽广的周府早已失去原有的繁华,目前只剩周景的堂侄周异一家居住在那里。

周异也算是庐江周氏嫡系族人,只是不同的是他并非是周兴之后。

无法和周兴之后嫡系的族人一样,能在洛阳过着殷实的生活,不过他还是靠自己努力在洛阳获得官位。

周异在洛阳当官后,由于为官清廉,无法将其家人带往洛阳安置,只能先将家人先将家人安置在舒城这座老宅。

两年前,扬州发生一场不小的地震,震损的这座屋龄超过八十年的周府,府内有二十多座的建物崩塌。

周异将此事告知位在洛阳的族长,得到族长的回复是,老旧的周府没有重建的必要,于是周异只能靠自己筹钱修屋。

直到今年三月周异才筹足钱,简单修缮一下府内的三座建物,勉强让少数人可以入住,

所修缮周府的建物,分别为进门的大厅、在后面的厨房及偏厅,以及在府内靠近西边的一座别院。

在别院里有着三间厢房,中间厢房是最大间的厢房,是周异夫人的厢房。

这时房里传出女子哀嚎声,而房门外前阶梯坐着一个小男孩。

小男孩身着浅蓝色长衫和浅蓝色长裤。

有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圆嘟嘟的嘴巴,肉乎乎的小脸蛋。

小男孩笑起来脸颊上出现两个小酒窝甚是讨人喜爱。

小男孩在他母亲的门外等着他的弟弟或妹妹来出世。

这时走来的一名年过六十的妇人,

其身上虽穿着青色华丽的外袍,但妇人没配戴奢糜的装饰,

妇人脸上没有刻意用妆打扮,因此有着明显的岁月痕迹。

妇人全身散发出高贵美丽的气质,正如半老徐娘风韵犹存。

妇人来到小男孩身边时,小男孩向妇人撒娇说道

“奶奶!”

妇人轻轻摸着小孩的头说道

“乖!道儿。你希望待会看到的是弟弟还是妹妹?”

周道撒娇回答妇人

“我希望是弟弟,这样府上就多个男人可以保护娘亲和奶奶!”

妇人听闻后,泪眼汪汪,温柔细雨向小男孩说道

“道而真懂事,奶奶没白疼你!你这么聪明,一定会跟你爹一样,赴京入太学,之后当官。”

妇人想起自己的儿子后,哀愁的流下眼泪,周道见状后连忙撒娇安慰妇人。

“奶奶不要伤心,要是我成功当上官。我会努力存钱在洛阳置产。这样我们一家五口就可以在洛阳团圆。”

此时房里传来婴儿的哭闹声,房门打开一位奴婢出来,看到妇人后开心的说道

“恭喜太夫人、少爷,夫人平安生下一位小少爷。”

周道开心了跳了起来说道

“我有弟弟了!”

一旁的妇人向小男孩说道

“道儿!通知一下你爹,好让他也高兴一下”

“是!奶奶。”

周道往后园的方向跑去,穿过花园,来到一间破旧的鸡舍里,鸡舍里没有任何的鸡,只有五个小鸽笼挂在里面。

其中两个小鸽笼里各关着一只鸽子,其余三个是空了。

周道将事先写好的纸条取出,一面的内容是娘亲生了弟弟,母子平安,另一面只写周异两个字。

这张字条已被周道儿浸过菜油处理,能有效保护纸条不被雨水浸湿。主要是为了让内容可以完整呈现在周异面前。

周道将纸条系在鸽笼里一只鸽子的脚上,再从身上取出一条纤细的棉绳,将鸽子的脚上的纸条给固定住,

之后周道将鸽笼拿出去外面,将鸽笼的门拉开放出鸽子,当下绑着字条的鸽子从鸽笼飞了出来,往西北方洛阳的方向飞去。

鸡舍里的鸽笼是周异上次返家时带回来了,主要是让家人用来跟他联络,只要一天的时间,信鸽就能飞回洛阳驿站,

到时驿站的官员会将字条送到周异手中,这比托人专程送信快上许多。

周道将空了鸽笼拿回鸡舍放好后,将另一张纸条拿出,内容是娘亲生了妹妹,母女平安。

周道将这张纸条撕碎后丢到地上,回去母亲的房间。

周道来到母亲的房间后,看着母亲周夫人虚弱躺在床上。一旁的周太夫人则是抱着一位哭闹的男婴在床前哄着。

周道来到其母亲周夫人面前关心一下自己的母亲。

周夫人在还没嫁给周异前,是江东才女,琴、棋、书、画样样通晓。

有着花容月貌,性格温顺,手儿又巧,谁见谁夸,吸引不少的追求者,最后周夫人选择嫁给年轻有为的周异,

在周夫人嫁到周府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怀上的周道,那时的周异还在洛阳太学学习,就在五年前以优秀的成绩结业,成功留在洛阳当官。

只是在三年多前因周异父殁,身为独生子的周异,按儒家传统,向朝廷辞官回家乡丁忧。

周异丁忧三年期满没多久后,就在周夫人怀上第二胎时,接获朝廷通知,被任命为洛阳令,于是只身前去洛阳赴任。

此时的周夫人虚弱看着周道开口说道

“道儿!你有将消息传给爹亲吗?”

“娘亲!我已将消息传给爹,相信爹再过不久就能收到我给他的纸条!”

周夫人虚弱摸着周道的头说道

“道儿,真乖!娘亲还需要休息一下。你去看一下你的弟弟。”

“是!”周道转身来到周老太身边。

“奶奶!弟弟可以让我抱一下?”

“他好不容易已经睡着,就让你抱他到摇篮,你弟弟才出生没多就,你可要千万小心,千万别失手。”

“孙儿知道,请奶奶放心把他交给我。”

周老太将怀里的初生儿交到周道手上。

周道看了一下怀里的婴儿后,小心翼翼的走到桌旁的摇篮面前,将怀里的婴儿放到摇篮里。

这时门外传来鸡啼声,婴儿哭了起来,周道赶紧安抚婴儿。

周老太走出房门,看着一名男子二十来岁的年纪,其身高八尺,体型均称、鹅蛋脸型,俊美秀气的五官。

男子身着一身锦衣华服,腰间玉佩,凸显自己是富贵人家,其身后带着两个仆人。

两个仆人的肩膀上扛着扁担,扁担前后各挂着一个鸡篓。

周老太朝着那名男字说道

“原来是尚儿!不是在闹鸡瘟,这些鸡是你从哪里弄来了。”

周尚回

“这十二只鸡是丈人托人送来府上的。由于有多一些,就拿来孝敬嫂子和婶娘。”

“你还真是有心!你的娘子不也是怀孕,还是留给她补补。”

“足足有二十四只鸡,她吃不了这么多,这些还是留给嫂子和婶娘。”

周老太叹了一口气后说道

“这可不行!妳的妻子是什么脾气,我会不知道,小心回去又要挨骂!”

周尚面红耳,这不是第一次来府上送礼遭拒,也不会是最后一次,由于周尚的夫人嫌周府老旧不堪入住,

于是他的老丈人在城内买的一块地,盖了一座庄园给周尚和其夫人住。

庄园的规模远比周府小,但是园内豪华又气派,完全符合周尚的夫人娘家的脸面。

周尚知道他的堂兄为官不易,时常回到周府关心他堂哥的家人,有时还会把夫人娘家提供的物资,

送一些给堂兄周异的家人,可是每次都被周老太义正言辞拒绝。

周尚和两名仆人离开,房外没有了吵杂声后,哭闹的小婴儿终于酣睡起来。

周道见状后放心离开周夫人的房间,来到隔壁的房间。

周道来道的房间,除了堆满书卷之外还有一张床,这里是周道的书房和睡房。

周道进入房间后,来到书桌前坐下,拿起<<大学>>的竹卷开始研读。

如今他已把<<论语>>和<<孟子>>倒背如流,让学堂里的夫子专程前来周府,

向周夫人和周老太夸赞周道是位奇才,夫子料定他能十五岁时通过太学考核进入太学。

夫子的肯定让周道备感压力,所以只要是他一有空就抓着时间阅读学习,要是一有疑惑就马上请母亲或夫子解惑。

时间来到傍晚,一名丫环敲着周道书房的门后进入,来到周道面前轻轻声细语

“周道少爷!晚膳已准备好了,需要帮你送来?”

周道视线盯着<<大学>>书卷开口回

“好了,请帮我把饭菜送来这!”

丫环转身离开书房。

一刻钟(15分钟)后,

丫环端着一个托盘,托盘上有四个盛着菜小盘子,一碗饭、一碗汤和一双筷子,简朴的四菜一汤,里面没有任何一块肉。

由于舒县附近都在闹天灾,导致许多地方农物歉收,不少地方都出现粮荒,托盘上简单的四菜一汤,已是寻常百姓奢华的享受。

丫环把晚膳送来后,周道才发觉自己饿了,放下手中读卷,将书桌上的书卷收拾一下腾出个位置,好让丫环可以将托盘放到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