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高端液气密元件
- 李耀文主编
- 8202字
- 2021-12-17 16:32:48
1.5 液压液力气动密封行业现状
1.5.1 产业规模
目前,我国液气密行业共有液压、液力、气动、橡塑密封、机械密封与填料静密封6个子行业,据不完全统计,行业共有生产、销售、科研、咨询企业3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千家。我国液气密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实现持续高速稳定发展,全行业工业总产值从改革开放初期的8亿多元到2018年的1235亿元,年均增长13.43%。液压产品国内市场容量占国际市场销售额的约29%,保持多年排在世界第二位,气动产品国内市场容量占国际市场销售额的约27%,保持多年排在世界第一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既能生产核一级密封垫片及石墨材料,又能生产核一级金属密封圈的国家。在世界非轮胎橡胶产品50强排行榜中,我国已有两家企业不仅榜上有名,而且自2011年后每年都有跨越式提升。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液气密行业已经具有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各领域以及各类主机的配套需求。毋庸置疑,我国已经成为流体传动产品的生产大国。
1.5.2 工业总产值
经过70年的努力奋斗,我国液气密企业从无到有,产业规模逐步壮大。改革开放初期,液气密行业工业总产值8亿多元,到2018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235亿元。年均增长约13.43%。1999—2018年液气密行业工业总产值见表1-11。
表1-11 1999—2018年液气密行业工业总产值(单位:亿元)

(续)

1.5.3 进出口
我国液气密行业长期依赖进口,到目前为止,进出口逆差规模仍较大。2011年,进出口逆差达到33.34亿美元。改革开放以后,液气密产品开始出口,出口额逐年递升,进出口逆差情况有所缓解。在“十三五”期间,液气密行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行业经济运行呈现前高后低、增速下滑的态势,但液气密出口却持续增长,进出口逆差逐步缩小。2005—2018年液气密产品进口情况见表1-12。
表1-12 2005—2018年液气密产品进出口情况

(续)

1.5.4 产品产量
据资料介绍,从1952年到1962年的10年间,我国共生产液压元件5万多台(件)。1994年,国家计划委员会、机械工业部印发《机械工业振兴纲要》(下称《纲要》),把液气密行业列为振兴领域。《纲要》提出,液压件行业要重点发展引进技术和自行开发的先进适用的系列产品和液压成套系统。到2000年,液压产品品种由1990年的800种发展到1200种,品种满足率达到90%以上,主导产品达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世界先进水平,实现重大技术装备液压系统的设计和制造以国内为主。
气动元件行业要重点发展高性能、长寿命、机电一体化元件及控制系统,扩大服务领域。到2000年,气动产品品种由1990年的300种发展到1000种,为重大技术装备及各类主机的品种配套率达80%~90%。
密封件行业要重点发展为液压、气动产品及机床配套的橡胶密封和橡塑组合密封,积极发展机械密封及为重大技术装备配套的特种密封,提高密封件性能、寿命和可靠性,基本满足各类主机的配套要求。
经过液气密行业的努力,上述指标早被突破,现在,我国的液气密产品几乎完全能为各类主机配套,包括最难的核级密封件。液气密行业产能不足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1.5.5 科技成果
2011—2018年是液气密行业快速发展的8年。液气密行业努力创建自主创新体系,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各企业在《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引导下,实施“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大研发投入,取得了一批令人振奋的科技成果,促进了行业技术进步,提升了行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据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统计,2006—2018年液气密行业获得10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技术进步奖二等奖7项。
2006—2018年液气密行业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见表1-13。
表1-13 2006—2018年液气密行业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

(续)

2001—2018年液气密行业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100项,其中,一等奖12项,二等奖37项,三等奖51项,详见表1-14。
表1-14 2001—2018年液气密行业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项目

(续)

(续)

(续)

(续)

(续)

(续)

液气密行业获得其他政府奖及社会奖见表1-15。
表1-15 液压行业获得其他政府奖及社会奖

(续)

(续)

(续)

(续)

(续)

2010—2016年,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评选出液气密行业技术进步奖(优秀新产品奖)共计293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1项,二等奖104项,三等奖157项。35家企业获得液气密行业2010—2013年技术创新先进单位称号。
1.5.6 产业技术基础建设
1.技术标准体系
在长期的实践中,液气密行业充分认识到技术标准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由于液气密产品是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产品,因此,液气密行业更加迫切地需要建立技术标准的行业组织。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1979年我国正式成立了全国液压气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在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雷天觉任主任委员。同年该委员会成为国际标准化ISO/TC131的正式成员国,还派出代表团参加在英国召开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工作会议。从此,我国液压气动行业标准化工作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先后成立了液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气压传动与控制分技术委员会。液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在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气压传动与控制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在无锡气动技术研究所。之后,相继建立了污染控制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和密封分技术标准化委员会。
机械工业部机械密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机械电子工业部填料静密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别于1985年、1989年成立,两个标委会秘书处挂靠单位设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2008年成立全国填料与静密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350)和全国机械密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91)
1992年机械电子工业部批准成立了机械工业橡胶塑料密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单位设在广州机床研究所。
液气密行业标准化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液气密行业现有全国标准化组织3个,即全国液压气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填料与静密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350)和全国机械密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91)。全国液压气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4个分标委会:液压、气动、密封装置和液压污染控制分技术委员会。
液气密行业的全国性标准化组织在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对标准立项、组织实施、审查审批起到重要作用,为液气密行业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组织机械工业液压、气动、橡胶塑料密封、机械密封、填料和静密封的标准的制修订、行业标准及其审查和国家标准的预审等工作。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做了大量的标准制修订工作,使液气密行业一直有标可循、有标可依,对液气密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大力推进技术标准的制订工作,组织了21家自产液压铸铁件的液压元件企业和专业生产液压铸铁件的企业共同制定了《液压铸铁件技术条件》标准,该标准对提高液压铸铁件的质量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
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组织液压、液力、气动、密封行业专业分会,会同业内30余位专家,参加了《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修订工作。根据液气密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液压液力气动密封件制造工”的新增职业,并对该职业定义进行描述。《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在“液压液力气动密封件制造工”的职业下,有4个并不限于4个工种,即“液压元件和系统制造工”“液力元件制造工”“气动元件制造工”和“机械密封件制造工”。2014年经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审查定稿,于2015年完成最后专家评审。
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与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共同发布团体标准4项,即《轴向柱塞泵实验室可靠性试验规范》《液压泵+多路换向阀联合台架可靠性试验方法研究》《挖掘机回转马达台架可靠性试验方法研究》及《液压挖掘机 液压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法研究》。
2.建立国家液气密元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1985年,机械工业部成立机械部机械密封件及柔性石墨密封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挂靠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
1986年,经机械工业部批准,成立了国家液压元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挂靠在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同时批准挂靠中国农业机械研究院、北京机床研究所、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广州机床研究所、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建立分中心,负责全国和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机床等行业用液压元件产品的质量监督和检测。
1987年,正式成立了机械工业部气动元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挂靠在无锡气动技术研究所)和分中心(挂靠在济南铸锻机械研究所)。
1989年,成立机械电子工业部橡胶密封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挂靠在广州机床研究所。
上述质量监督检查中心的成立,使液气密行业有了权威的产品检测机构,对产品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这些检测中心还为行业企业做了大量的服务,包括咨询、人员培训、技术交流等,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根据国家标准化改革的总要求,企业要成为标准化工作的主体。液气密行业企业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化工作。目前液气密行业标准几乎全部由企业制修订,液气密企业已经成为技术标准制修订的主体。
液气密行业现有全国液压气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机械密封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填料与静密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开展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
3.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在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液气密行业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用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大,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液气密行业现有国家级液压技术工程技术中心和橡塑密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液压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及5个分中心,机械工业橡塑密封工程研究中心,机械工业机械密封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流体传动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橡塑密封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流体动力传输技术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重大技术装备润滑液压技术设备工程实验室。详见表1-20~表1-21。
表1-20 国家级检测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

表1-21 行业检测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

(续)

1.5.7 企业兼并重组
十几年来,液气密行业企业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开始收购国外企业,国际化的脚步越来越快。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中鼎(控股)集团及国内主机企业如徐工集团、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收购了国外的液压、密封企业,提升了国产液气密件的技术水平。
2011年江苏恒立高压油缸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交所上市,2015年四川日机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在创业板上市。至此,液气密行业有3家在主板上市的公司,即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公司、中航力源液压股份公司(贵州力源液压股份公司)和江苏恒立高压油缸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加快资产重组、兼并、收购,融资力度加大。其他企业也在加紧股份制改制,筹备上市。
(1)中航力源液压股份公司(贵州力源液压股份公司)2010年10月15日,中航力源液压股份公司(下称力源液压)与世界500强企业、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卡特彼勒公司签订了合资合作协议,确定在无锡成立业务为液压泵/马达装配试验的合资企业,这为力源液压进入卡特彼勒公司主机OEM市场及拓展国内主机应用领域、提升技术与管理水平搭建了新平台,彼勒公司也标志着力源液压在践行中航工业集团“国际化开拓,产业化发展”的发展战略上又迈出成功的一步。
2010年4月6日,力源液压与江苏省苏州相城经济开发区签订了总投资为10亿元的投资协议,建设工程机械配套液压件、农业机械配套液压件及国家级液压件研发中心项目。此举标志着力源公司向融入地方经济圈迈出实质性的一步。2014年8月,该项目通过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的专家组评审。
该项目的落成,使力源液压可以充分利用江苏省苏州市独有的地理区域位置和工业用地、税收优惠、人才引进、配套资金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公司液压产业发展空间,快速做大做强液压产业。同时,也将对当地的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有力的带动作用。
(2)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 近几年来,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鼎股份)的国际化进程呈逐渐加快的趋势,先后收购整合了欧美多家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在海外成立了研发中心,同时进入全球采购平台。2011年中鼎股份收购美国库伯公司,之后在美国成立了中鼎股份旋转密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012年中鼎股份收购美国Acushnet公司,该公司在航空航天、石油、天然气(含页岩气)、工程机械、汽车用高端密封件等领域拥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广阔的市场。同时中鼎股份还在国外建立中鼎股份往复密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并在国内建设中鼎股份密封材料技术研发中心和中鼎股份密封技术及应用研发中心,以逐步推进中鼎股份建设高端密封件国际化的研发和生产基地的发展战略。
2014年,中鼎公司成功收购生产高端密封件的德国KACO公司,投资总额为1.8亿雷亚尔(约合8000万美元)。
德国KACO公司成立于1914年,是世界著名的特种橡胶密封件研发生产企业,是密封技术的全球领军企业,拥有多项革命性专利,产品销售区域遍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旗下现有6家工厂,分别分布在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和中国,并在法国、英国和日本设立3个技术服务办公室。德国KACO公司为大众、克莱斯勒、福特、保时捷、奥迪、宝马、布加迪、中国一汽、戴姆勒、通用、特斯拉、沃尔沃、博世、博格华纳及采埃孚等全球知名厂商配套,被全世界最重要的制造商公认为高端密封件(含电动车和新能源汽车用密封件)产品的领军供应商,目前拥有超过200个由世界主要的汽车制造商颁发的质量奖项和证书。
收购德国KACO公司大幅提升了中鼎股份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效率,显著增强了公司的研发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
2015年2月,中鼎股份斥资9500万欧元(约合1.035亿美元)并购德国企业WEGU公司100%的股权,这一跨国资本并购,使我国企业进入了汽车用高端减振产品市场。
德国WEGU公司在抗振降噪技术方面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其主要产品有排气降噪阻尼系统、动力系统降噪阻尼器等,为宝马等世界顶级汽车品牌配套,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拥有成熟的产品技术工艺和重要的客户资源。此次收购显著提高了中鼎股份在降噪系统领域的技术水平,特别是在电动汽车静音降噪方面的技术水平,实现了替代进口,扩大出口。
(3)江苏恒立高压油缸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江苏恒立高压油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恒立液压)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取得了上海电气集团持有的上海立新液压有限公司30%的国有股股权和该企业其他股东持有的30%的股份。2013年4月26日,新设公司名称定为常州立新液压有限公司,其注册资本6亿元,股东及出资比例为:恒立液压出资57000万元,出资比例为95%;上海立新液压有限公司出资3000万元,出资比例为5%。
2013年5月,恒立液压拟用超募资金5.96亿元投资建设高精密液压铸件项目。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营业收入4.4亿元,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为7.55年。
截至2014年2月末,恒立液压已在该项目上投入资金3.16亿元,主要用于厂房建设、土地及设备购置,至2014年第4季度达到试运行条件。同时,新产品液压泵、液压阀的研制也在抓紧推进之中。
恒立液压自2013年起逆周期投资液压泵、液压阀项目,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根据投资规划,公司将总计投资15亿元,形成年产2万台挖掘机用高压柱塞泵、2万件液压多路阀、199万件通用高性能液压控制阀和1万件电液比例伺服阀的能力,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本次变更募投计划符合该公司战略规划,有利于公司合理分配资源,推进公司产业转型战略。
2015年11月,恒立液压以1370万欧元收购德国哈威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InLine公司93.90%的股权,以及Andreas Gonschior公司持有的InLine公司6.10%的股权,实现持有InLine公司100%的股权。并与德国哈威控股有限公司拟在研发、采购、销售、品牌、股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战略合作。
液气密行业除在主板上市的企业外,还有多家企业在新三板上市。
1.5.8 两化融合
我国液气密行业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络生产制造、网络消费、网络服务还处在起步阶段,一些核心骨干企业已开始在网上订货,但是在网上订货的数量还不多,一些小企业还没有自己的网站,产品订货方式主要还是销售人员面对面签订供销合同。网络化制造和服务工作基本没有开展,这与当前网络技术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需要下大力气解决。
电子商务、网络生产制造、网络消费、网络服务等服务业蓬勃发展,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技术创新加速社会专业化分工,为网络信息化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网络的交易服务、业务外包服务、信息技术外包服务规模逐渐扩大,模式不断创新,必然推动液气密行业加快技术进步,液压气动密封技术与网络信息化融合,必将成为液气密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推动行业向集约化、高效率、高效益、可持续方向发展。
液气密行业最鲜明的特点是对新技术的融合能力,它可迅速吸收最新技术并为其所用。“十一五”到“十三五”期间,我国液压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持续扩大,行业企业发展为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力度继续加大,对发展电子商务、网络生产制造、网络消费、网络服务的需求更加强劲。全球范围内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愈加激烈,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电子商务、网络生产制造、网络消费、网络服务发展的内在动力持续增强,使行业企业进一步认清网络信息技术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网络信息技术将为液气密行业中小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内在和外在需要的共同作用下,液气密行业应用电子商务、网络生产制造、网络消费、网络服务的能力将逐步提高。
1.网络信息化是液气密行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发展平台
网络信息化建设是液气密行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的工作重点是推进行业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引导行业企业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步伐,特别是深化基于网络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现代物流、财务管理等生产经营性业务,紧密结合液气密行业特点,创新交易模式,深度开发和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发展面向行业、区域、企业及消费者的第三方交易及相关信息增值服务。
行业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离不开国际市场,推广电子商务、网络生产制造、网络消费、网络服务在国际贸易与经济合作中的应用,在国际贸易中加强电子商务、网络生产制造、网络消费、网络服务等公共服务,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强化我国液气密行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行业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培育人才。开展在线培育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技能培训等辅助性业务,稳步推动信息技术外包服务。
行业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必须实行产学研结合,积极开展液压气动密封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现有资源与技术力量,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工程化研究开发机制,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验证与系统集成,加快技术成果应用转化,强化技术咨询和人才培训服务,提高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企业要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和应用需求,加强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融合。
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积极与面向行业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电子商务企业进行交流,进而实现合作,共同建设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探讨合作开发适合液气密行业的ERP、CAD/CAE/CAT/CAPP等应用软件的可能性,发展行业公共信息服务,推进企业间电子商务、网络生产制造、网络消费、网络服务应用。积极筹备建设面向液压气动密封行业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信息发布、采购销售和信息系统外包等服务业务,期望借此降低行业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本,提高中小企业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网络信息化成为行业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发展平台。网络信息化势必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相应地也推动了行业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有力地提高行业企业生产力水平。
2.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
企业的发展、竞争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信息的共享和畅通,打破内部的各种信息壁垒,对企业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调配,建立信息化平台,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我国液气密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在2005—2009年的五年间得到较快发展,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提高了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据不完全统计,2006—2009年,液气密行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平均年增27.8%,2009年投入资金约3700万元,计算机拥有量比2006年增加约40%,达到13000台。行业骨干企业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无纸化设计基本实现,虚拟设计、制造、试验技术开始应用,信息化使行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从2010年以来,液气密行业企业积极开展智能生产装配线、智能车间的建设,并取得明显的进步,对于提升产品一致性、稳定性、耐久性和可靠性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