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刷到知乎,看到一个回答,是说汪曾祺的写作课里边的话,说光看书是没用的,必须写,而且要使劲写,用词的时候不要用华丽的、陌生的、自己造的词汇,要用常用的词汇。
写作思路还要提前琢磨好,要分结构,要言之有物。
那我这篇随笔岂不是完蛋?至少结构上不符合这个标准。
那也没办法了,只能凑字数。
昨天在群里看到亲人大群,发了一个资中的餐饮地址,我就知道有大事发生。
今天妹妹接近11:30发来视频,才知道,是大姑婆生日。哎,想到这些,我就老火。自己无能啊!
还有去年的阿婆、大姨婆、姨公……好多亲戚,我其实应该去的,至少实在不好意思,没脸去,发展不好,去了,虽然他们不问,但我的眼神,我自己都看不过去,虽然我看不到自己的眼神但知道是什么滋味。
要是一辈子都好不起来了?那怎么?跟所有人的绝交吗?还是遇到更麻烦的时候,还是去找他们帮忙?哦哟,要帮忙的时候,想起了亲人?平时不见人?有你这么做人的吗?
刚才还说到阿婆的生日算错了日子,今年好像是闰月,多了一个月?意思要下下个月?
我居然有点高兴,因为可以延迟处理这个问题,到底回不回去?我也不知道,现在的想法,到时未必有用。
怎么才能写出深度的内容?到底有那么多深度内容可以写吗?
其实真的有新知的内容不多,很多都是车轱辘,就是自己想不起来,但是别人一说,就好像不言自明的,这种道理,可能只是粗略的大道理和结论,完全没用分析推理、实证调查过、没有证据,所以还是不够深度,一定要能举例,还能有大数据,光个例,还不够让人信服。
还有小说里边的新知,比如地名、武器、功法啥的,也是需要造词的,不可能用别人用过的,容易被人说抄袭、组合怪,没用原创性,所以多少得改下原来的灵感来源词,比如屠神弩,要是写进自己的小说,可能就叫屠神弓?后羿弓?你看要是能带上古代神话,是不是看起来就稍微高级一点了?有深度了?这些都需要扩大阅读范围,也需要加强记忆,不然根本想不起来。所以常识文化需要倒背如流,是写作基本功。
还有小说里边的剧情,或者冒险故事,要学会从多个角度来说,一个场景出现两个人,可以分别从两人的角度描述,比如掌握的故事线,还有仙法还有力量对比,这是从《蜀山剑侠传》里边看到的,里边就有非常多不同角色的自己的故事想法,只要有足够想象力,完全可以写几大页出来,这叫仔细还是叫水故事情节?目前我来说,能水这么多内容,很是羡慕。不过这类词的好处,是不用死记硬背,因为太多的组合了,就看自己能联想多少词来,用的越多,虽然华丽,但始终也有疲劳的时候。故事必须推进、有节奏的才是好的。
学术型的《刑法学》,内容就看起来枯燥,这类需要很强大记忆力,因为用词要精准,错了一个字,可能意思不一样,就会造成司法的时候不严谨,可能让犯罪分子找到漏洞,就给跑掉了。这类就是最容易谈深度的内容吧,比上面的消遣类内容,让人觉得更高端。
从读者角度,打发时间来说,两者差不多,完全看兴趣权重,喜欢那个就多看那个。
从作者角度,两者权重也是差不多,只是需要掌握的牢固程度不同,作者掌握不透彻,就无法写出来,那么遇到认知高点的读者,就没法忽悠了。
写作还是需要一些参考物的,不然写起来也很枯燥,好比今天的写作,就没有方向感。
东拉西扯,不知道主题是啥。
所以还是写电影、电视剧的剧情,比较顺畅,但始终人家的素材。
可能就是瞧不起人家的素材,或者是太过于注重原创,让我对别人的素材,有点敬而远之的态度,这样是不对的。
反而需要把人家的素材消化清楚,掌握人家的写作逻辑,到时再带入自己的原创内容之中。
昨晚看了大概55%的《雷霆特工队!》,不知道名字是不是这个,不是记得很清楚。是一个漫威宇宙的新电影。好像是中情局的女高管,因为搞了复仇者联盟,正在被政府弹劾。为了消除所有的证据,把最后几个特工弄到一个焚化炉里边,准备销毁,以保住自己的岗位。
这几个特工本来是互相被高管安排猎杀的,虽然打斗了一阵,也有一个牺牲了,剩下的3个,实际是4个,因为有一个是意外,是做一个哨兵计划的废弃品,是高管以为的已经死去的,结果没死去,这四人互殴了一会儿,最后发现被高管坑了,最后四人联手逃出焚化炉。
你看,这就是没有完全消化剧情导致的卡壳,还得再看,没有三遍,真的不好写啊,就像杨超越说的,老实人有老实人的玩法,下次还是看三遍来写。因为没有三遍,很多地方,不熟悉,不敢轻易写,有些电影看了四遍,都没敢下手。
然后说下电影《水饺皇后》,过于流水账剧情,戏剧冲突不是很足,尤其后面,发家了后。不过想到她能去找以前帮助过自己的人报恩,还是很感动的。我能不能做到以后发了,去找以前帮助过我的人,或者印象深刻的亲人、老师、同学、同事……闲话家常呢?要是能帮助下他们更好!
说到帮人,年轻人是需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年人的话,就没法做到这个,只能尽量给与金钱帮助吧,要是时间有闲,能陪着他们就是最大的安慰。话题又扯远了。
看来最近谈的话,还是离不开写作技能,代表不成熟。也的确不成熟。想到的小说,还是无法写,可能没有完全带入自己。
难道我合适写以“我”为主角的小说?这样代入感更强?因为我是真的会把主角,让我去跟着场景走,要是换成其他名字,就没有这个觉悟,总觉得是别人?还是我擅长写心理描写?写户外描写的,还是不够擅长,可能还是不会推敲?还是因为没写大纲?思维导图?能不能都试试写?每个线,换个思路就写一篇?都尝试,看那个写的更佳?
这几天还是有点压力,看那个卡壳点,能不能迈过去,迈过去了,又能熬一个月,要是卡不过去,那又是末日?哈哈哈哈哈!不是真高兴,是自嘲!每次到了这几天,就像月经一样,啥时候能没有呢?还是得靠写作突破,才行。
要造出自己的独家产品,能稳定卖钱的时候,可能这个“经”就自然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