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

别名 美草、密甘、密草、国老、粉草、甜根子、甜草根、粉甘草、红甘草。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

生境分布 生长于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分布于内蒙古、山西、甘肃、新疆等地,以内蒙古所产者品质最优。

采收加工 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性味归经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主治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用量用法 2~10克。

使用注意 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

精选偏方

①消化性溃疡:甘草粉适量。口服,每次3~5克,每日3次。②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甘草12~20克。水煎,早、晚分服。③室性期前收缩:生甘草、炙甘草、泽泻各30克。水煎服,每日2剂,早、晚分服。④肺结核:甘草50克。每日1剂,煎汁,分3次服用。⑤伤寒咽痛(少阴症):甘草60克。蜜水炙过,加水2000毫升煮成1500毫升,每服五合,每日服2次。⑥痘疮烦渴:甘草(炙)、瓜蒌根各等份。水煎服。⑦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炙甘草120克,炮干姜60克。水3000毫升,煮成1500毫升,分次服。⑧口疮:甘草2寸,白矾1块(如粟米大)。同放口中细嚼,汁咽下。⑨失眠、烦热、心悸:甘草3克,石菖蒲1.5~3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