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山的那边是什么

《我多想去看看》

妈妈告诉我,

沿着弯弯的小路,

就能走出大山。

遥远的北京城,

有一座天安门,

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我对妈妈说,

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

这是我初见时他的模样,小学一年级的课本上,插图的色彩也非常明亮,一位母亲坐在树下的藤椅上,手里举着天安门的照片,给坐在对面的小男孩讲故事,小男孩也听的入迷,双手捧脸看着妈妈手里那张天安门的照片,充满好奇。现代诗人王家新的诗《在山的那边》,以下是原文

在山的那边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浸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

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一座北京城,一座天安门,需要翻过一座座大山,不知道小时候的学子有多少人翻过了大山,去了北京城,见到了天安门,又是否有人未曾翻过那座“大山”还未曾到过北京城,见过那座雄伟的天安门。而有的人生来就在北京城。

还记得初次奔赴北京城时,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开心和充满期待,有的只是逃避想要有一个全新的开始,都说北京城很大,而此时的我并未有这样的感受,只是着急赶路,大家都有自己想要去的那片海,我也有听到过很多人对于他的描述,辽阔,自由。又讲述了自己曾经跨过了怎么的大山,才来到这里,即使这里还不是海,我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了另一个阶段,还记得当时的我第一次进到员工宿舍整个人都不太好了,屋里各处堆放的物品,让我感觉到无处下脚,跟学校宿舍完全是两个概念,无奈自己还不想妥协就只能慢慢适应,当天晚上自己偷偷哭了一场,这件事也算是过去了,接下来就只能慢慢适应,于我而言这好像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无论是身边的人、物、环境都是跟之前完全不一样的存在,我在适应这里的同时,大家也有在用自己的方式让我尽快融入,包容了我很多不好的一些生活习惯,很多时候确实是看到了,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跟我沟通说这些事,怕我尴尬多想,其实我是知道的,听到了也看到了大家的反应和态度,实话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假装看不见没听到,至于说那时的我为什么总会有一些奇怪的行为和举动,我也不太清楚,很多时候可能就是这样吧,越是想要证明和掩饰一些事情的时候,就越容易出洋相,好在工作中还算是顺利,不管是工作环境,工作氛围,大家的状态我都挺喜欢的,对一切都是未知也都充满好奇,在工作中渐渐的也得到了大家的一些认可,我很开心,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些都只是我每天两点一线生活的开始仅此而已。

渐渐地,我时常会感觉到很压抑,出现很多莫名的情绪,不知道为什么,在一次饭局之后,应该是喝的有点大了吧,从刚开始的挨个感谢到后来的大喊大叫,现在想起来真的是囧大了,那时的我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上我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想要的东西又太多,真是应了那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很是感同身受,并在饭局上喊了好几遍,有人听到并且回应了我说:“鱼和熊掌可以兼得”,语气很诚恳,我也接收到了对方给予的安慰和肯定,就此一句话让我有了很大的启发,仅一面之缘已不记得对方的模样,在这里我所遇到的每一个人,她们的身上都有独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光芒,明亮,炽热,忠于自己的同时也照亮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