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剂学空前发展,并由国家管理成药应用(宋代—公元960—1279年)

宋代为方剂学的全面发展阶段,方书编撰的规模是前所未有的,大型方书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由博返约、简要而约的小型方书如《普济本事方》《济生方》,专科方书如《小儿药证直诀》《妇人良方大全》,方论专著如《伤寒明理论》等。

(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局方》)

本书为官修方书,是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药典,书中除详列各方之组成、功效、主治外,亦详述药物的炮制和制剂等,其用药多辛温香燥。此书既是配方手册,又是用药指南,应用方便,也易于普及。此外,书中列有185种需炮制的药物,通过炮制以减毒增效。

(二)国家管理医药

宋代医药主要由官方管理,设有北宋熟药所、和剂局等,并设有药品标准,使成药特别发达。宋代以后丸药与散药多用以代替汤剂。

宋代大量香料输入中国,使香燥温热类药的应用增加,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局方》等均有大量的香窜燥烈药物。许多新创方剂,如苏合香丸等,亦含有辛温开窍药,用于拯救危急之证,若用之得当,可以起死回生。

但在宋金时期,部分医家僵化地按照《局方》治病,有失辨证论治之精神,导致某些成药被滥用,特别是滥用温燥药;同时患者也可自行购药服用,特别是一些人喜温而恶寒,喜补而恶泻,在中医用药历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对有毒药物的新认识

1.《圣济总录》 《圣济总录·杂疗门》专列“中药毒”一项,其中不仅包括金石药中毒,亦载录其他药如乌头、附子、巴豆、甘遂、大戟、藜芦、蜀椒、半夏、杏仁等所引起的中毒以及解毒方药。

2.《洗冤集录》 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总结了中药中毒的诊断方法,如“砒霜野葛者,得一伏时,遍身发小疮作青黑色,眼睛耸出……腹肚膨胀……指甲青黑”,“验服毒(砒霜)用银钗”。

3.《本草别说》 在宋代以前,本草著作及方书对细辛的用量与其他中药一样,并无任何限制,应用汤剂更是如此。宋代名医陈承根据其临床经验,首次对细辛末的内服剂量提出了限制。

(四)《本草衍义》

宋代寇宗奭《本草衍义》特别重视药材的品种鉴定及特殊人群合理用药。其内容涉及医药学理论及单味药的名称考定、鉴别、炮制、运用等,并对一般常用药的性味、功效和临床效验进行了补充,尤其是对一些与临床效用相关的品种进行了鉴定。在合理用药方法上,其强调要按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厘定药量等。

(五)妊娠用药禁忌歌诀

宋代以来,文献中出现了以妊娠禁忌为内容的歌诀,如南宋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备要》中的产前禁忌药物歌,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和许洪《指南总论》中的歌诀等。后世许多妊娠禁忌歌诀多以此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