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数字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数字电路实物实验通常基于实验箱或者面包板实施,本书介绍以面包板为基础的电子电路的装配方法,以及调试和故障检测方法,掌握了基于面包板的安装与调试,基于实验箱的安装与调试就更简单了。
1.电路的安装
(1)面包板结构
实验底板由许多小方孔的塑料板组合而成,专为电子电路的无焊接实验设计制造,常称之为面包板(Bread Board)。由于各种电子元器件可根据需要随意插拔,免去了焊接,节省了电路的组装时间,而且元器件可以重复使用,非常适合电子电路的组装、调试和训练。实验用的面包板,一般每块板子上面有3~4个插板单元,装配在一个硬质塑胶底板上,如图1-7所示。

图1-7 面包板实物图
每个插板单元的结构如图1-8所示。插板单元中央有一个长凹槽,凹槽两边各有60×5个插孔。纵向的每5个插孔为一组,5个孔中有金属簧片连通,相邻的纵向两组插孔之间互相不通。面包板的上、下各有一条10×5的小插孔,每5个孔为一组,每组内紧邻的5个孔是相通的,一条里面的10组孔可能是全部接通的,也可能是按“3组-4组-3组”或者“5组-5组”的排布方式部分接通的,使用的时候需要测试确定,才能保证连线正确。上、下这两条10×5的小插孔可用作电源线和地线的插孔。

图1-8 面包板插板单元
a)正面实物照片 b)背面实物照片
(2)元器件的安装
元器件的标志方向应按照图纸规定的要求,安装后能看清元器件上的标志,若装配图上没有指明方向,则应使标记向外易于辨认,并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读出。元器件的极性不得装错,安装高度应符合规定要求,同一规格的元器件应尽量安装在同一高度上。安装顺序一般为先低后高,先轻后重,先易后难,先一般元器件后特殊元器件。
集成电路引脚必须插在面包板中央凹槽两边的孔中,插入时所有引脚应稍向外偏,使引脚与插孔中的簧片接触良好。所有集成电路的方向要一致,缺口朝左,如图1-9所示。集成电路在插拔时要受力均匀,以免引脚弯曲或断裂。
(3)正确合理布线
一般选直径为0.6mm的单股导线,长度适当。先将两头绝缘皮剥去7~8mm,然后把导线两头弯成直角,用镊子夹住导线,垂直插入相应孔中,如图1-9所示。接头处剥出的铜线长度必须合适,因为铜线太长,容易与其他铜线或导电部分接触引起短路;铜线太短,也会因插入插孔部分太少,与面包板内部铜簧片接触不良而不导通。一般导线剥头的长度比面包板厚度略短,转弯处留约1mm绝缘层。绝缘层保留太长可能会导致绝缘层插入导电孔而使电路无法导通。
在面包板上完成电路,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和技巧。
1)为避免或减少故障,面包板上的电路布局和布线必须合理、美观。通常要求布局尽量紧凑,信号流向尽量合理,布局尽可能与原理图近似。集成块和晶体管的布局,一般按主电路信号流向的顺序在一小块面包板上直线排列,各级元器件围绕各级的集成块或晶体管布置,各元器件之间的距离应视周围元器件多少而定。第一级的输入线与末级的输出线、高频线与低频线要远离,以免形成空间交叉耦合,尤其在高频电路中,元器件插脚和连线应尽量短而直,以免分布参数影响电路性能。电源区使用尽量清晰,在搭接电路之前,先将电源区划分成正电源、地2个区域,或者正电源、地、负电源3个区域,一般正电源线用红色,负电源线用蓝色,地线用黑色,信号线用其他颜色,要求连线紧贴面包板,注意尽量在元器件周围走线,通常一个孔只准插一根线。为避免各级电流通过地线时互相产生干扰,特别要避免末级电流通过地线对某一级形成正反馈而产生自激,应将各级单独接地,然后分别接公共地线。

图1-9 集成电路的安装与周围布线
2)连接点越少越好。每增加一个连接点,实际上就人为地增加了故障概率。面包板孔内不通、导线松动、导线内部断裂等都是常见故障。
3)尽量避免立交桥。所谓的“立交桥”就是元器件或导线骑跨在集成块、别的元器件或者其他导线上方。初学者最容易犯这样的错误,这样不仅会给后期更换元器件带来麻烦,出故障时凌乱的导线也会使排查故障变得非常困难,很容易使人失去信心。
4)尽量牢靠。集成电路很容易松动,对于集成电路要用力下压,一旦不牢靠,需要换位置,元器件的引脚如果松动,不牢靠,也需要换位置。
5)方便测试。5孔孤岛一般不要占满,至少留出一孔用于测试。
图1-10是一个在面包板上完成的60s计时电路图。
2.电路的调试
实践表明,一个电子装置,即使按照设计的电路参数进行安装,往往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因为人们在设计时,不可能周全地考虑各种复杂的客观因素(如元件值的误差、器件参数的分散性、分布参数的影响等),必须通过安装后的测试和调整,来发现和纠正设计方案的不足,然后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使装置达到预定的技术指标。因此,掌握调试电子电路的技能,对于每个从事电子技术设计及相关领域工作的人员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调试电路需要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扎实的理论功底,这是能够发现问题的前提。
2)冷静的心态,面对问题不发慌。

图1-10 60s计时电路图
3)调试意识,也就是要能想到调试。有了调试意识,遇到问题自然就会去找调试工具。
4)调试能力,包括是否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能否熟练使用仪器仪表两个方面。
实验和调试常用仪器仪表有万用表、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逻辑笔和逻辑分析仪等。
下面介绍一般的调试方法和注意事项。
(1)调试前的直观检查
电路安装完毕,通常不宜急于通电,先要认真检查一下。主要检查下列内容。
1)检查电路连线是否正确,包括错线(连线一端正确,另一端错误)、少线(安装时完全漏掉的线)和多线(连线的两端在电路图上都是不存在的)。
2)检查元器件引脚之间有无短路;连接处有无接触不良;二极管、晶体管、集成件和电解电容极性等是否连接有误。
3)检查电源供电(包括极性)、信号源连线是否正确。
4)检查电源端对地是否存在短路。
(2)调试方法
调试包括测试和调整两个方面。所谓电子电路的调试,是以达到电路设计指标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测量-判断-调整-再测量”的反复过程。调试电路的基本步骤如下。
1)划分功能模块,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检查。任何复杂电路都是由一些基本单元电路组成的,因此,调试时可以循着信号的流向,逐级调整各单元电路,使其参数基本符合设计指标。这种调试方法的核心是,把组成电路的各功能块(或基本单元电路)先调试好,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调试范围,最后完成整机调试。采用先分调后联调的优点是,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对于每一个模块,先检查电源,再从输入到输出或从输出到输入一步一步进行检查。
3)确定故障模块,进而确定故障点。
4)整机联调前,先调试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再联通好全部电路进行整机测试。
如果是组合电路,重点检查电路是否按功能表描述的方式工作;如果是时序电路,检查电路的工作时序是否符合要求。
(3)调试中的注意事项
调试结果是否正确,很大程度受到测量正确与否和测量精度的影响。为了保证调试的效果,必须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为此,需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使用测量仪器的接地端。凡是使用地端接机壳的电子仪器进行测量,仪器的接地端应和放大器的接地端连接在一起,否则仪器机壳引入的干扰不仅会使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而且将使测量结果出现误差。根据这一原则,调试发射极偏置电路时,若需测量,不应把仪器的两端之间接在集电极和发射极上,而应分别对地测出UC、UE,然后将二者相减得到UCE。若使用干电池供电的万用表进行测量,由于电表的两个输入端是浮动的,所以允许直接跨接到测量点之间。
2)在信号比较弱的输入端,尽可能用屏蔽线连线。屏蔽线的外屏蔽层要接到公共地线上。在频率比较高时要设法隔离连接线分布电容的影响,例如用示波器测量时应该使用有探头的测量线,以减少分布电容的影响。
3)测量电压所用仪器的输入阻抗必须远大于被测处的等效电阻。因为若测量仪器输入阻抗小,则在测量时会引起分流,给测量结果带来很大的误差。
4)测量仪器的带宽必须大于被测电路的带宽。例如,MF-20型万用表的工作频率为20~20000Hz。如果放大器的fH=100kHz,就不能用MF-20来测试放大器的幅频特性,否则,测试结果就不能反映放大器的真实情况。
5)要正确选择测量点。用同一台测量仪器进行测量时,测量点不同,仪器内阻引入的误差大小也将不同。例如,对于图1-11所示的电路,测c1点电压UC1时,若选择e2为测量点,测得UE2,根据UC1=UE2+UBE2求得的结果,可能比直接测c1点得到的UC1的误差要小得多。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RE2较小,仪器内阻引入的测量误差小。
6)测量方法要方便可行。需要测量某电路的电流时,一般尽可能测电压而不测电流,因为测电流需要把电路断开,把仪表串入被测支路才能测量,测电压不需要断电路。若需测量某一支路的电流值,可以通过测该支路上电阻两端的电压值,然后除以电阻值即可。

图1-11 被测电路
7)在调试过程中,不但要认真观察和测量,还要善于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实验条件,观察的现象,测量的数据、波形和相位关系等。只有有了大量可靠的实验记录并与理论值加以比较,才能发现设计上的问题,完善设计方案。
8)若调试时出现故障,要认真查找故障原因。切不可一遇到故障解决不了就拆掉线路重新安装。因为重新安装的线路仍可能存在各种问题,如果是原理上的问题,即使重新安装也解决不了。应当把查找故障及分析故障原因看成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它来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