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湖北中药材产业现状

近年来,湖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势头稳步向好,成为湖北省决战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促进长江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多赢产业。2021年中药产业新增市场主体480家,新增省级农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总量达到42家;全国中成药百强企业4家,年营收均在30亿元以上,中部排名第一;新增社会投资100亿元,新增就业3.1万人,带动农民增收10亿元以上。其中,中药销售额过亿元的产品37个。2021年,湖北省首个中药一类新药——健民药业集团“七蕊胃舒胶囊”获批上市。2022年劲牌持正堂药业的清肺达原颗粒(原名湖北省“肺炎1号”)获批临床批件。2021年健民药业集团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湖北午时药业被评为第五批省级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示范企业,湖北梦阳药业被评为科技小巨人企业;湖北福人金身药业、湖北一正药业、武汉健民大鹏药业、湖北康源药业、真奥金银花药业、湖北诺得胜制药、湖北梦阳药业等被评为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武汉同济中维医药、武汉九珑人福药业、华中药业、健民集团叶开泰国药(随州)、湖北美林药业、湖北诺克特药业、湖北辰美中药、湖北李时珍现代生物医药、湖北凤凰白云山药业、湖北大别山药业、英山县吉利中药材、湖北万松堂大健康医药、恩施九信中药等29家企业被评为省级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一)第一产业情况

1. 总体概况

湖北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华中药库”之称。根据全国第四次中药材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湖北全省有中药材植物资源达4457种,形成了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江汉平原五大中药材优势产区。2020年,全省中药材总面积达495万亩(本书中涉及的亩、公顷保留原单位。换算关系为:1亩≈667平方米,1公顷=10000平方米。下同),其中人工种植面积380万亩,产量70万吨,农业产值125亿元,位居全国前列。2021年全省中药材总面积505万亩,产量71.7万吨,农业产值1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2%、2.33%、8.02%;新增省级中药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1个;推动五大产区推广生态种植面积160万亩,创建道地药园10万亩。

2.优势区域布局形成

目前,湖北省已形成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江汉平原五大优势产区,区域特色鲜明。一是大别山区,重点发展蕲艾、茯苓、苍术、菊花、野菊花、射干、天麻等传统道地药材。二是武陵山区,重点发展黄连、大黄、玄参、独活、木瓜、天麻、厚朴等药材。三是秦巴山区,重点发展虎杖、苍术、山茱萸、娑罗子、独活、葛根等药材。四是幕阜山区,重点发展金刚藤、钩藤、黄精、野菊花等药材。五是江汉平原,重点发展半夏、龟鳖甲、莲子等药材。

3.道地与特色药材

湖北省道地药材资源丰富、品种多,已有全国知名道地药材16种,优势特色药材30种,发展栽培品种达80余种,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3个,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湖北省道地药材有蕲艾、半夏、苍术(茅苍术)、党参(板桥党参)、茯苓、龟甲、紫油厚朴、黄连、菊花(福白菊)、木瓜、水蛭、巴东玄参、五鹤续断、资丘独活、山麦冬(湖北麦冬)、蜈蚣等。湖北省特色药材有菝葜、白及、白术、百部、百合、鳖甲、柴胡、大黄、冬虫夏草(繁育品)、杜仲、骨碎补、湖北贝母、黄柏、黄精、桔梗、莲子、蕲蛇、山茱萸、射干、石菖蒲、石膏、娑罗子、体外培育牛黄、天麻、野菊花、银杏叶、栀子、珠子参、竹节参、紫苏叶等。

4.良繁情况

湖北省现有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23家。植物类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总面积3.8万亩,年生产种苗15亿株以上,种子种茎约1.4万吨;年销售种苗9亿多株,种子种茎1.3万吨;种子种苗种茎年销售额达3亿多元。

(二)第二产业情况

1. 总体概况

湖北省中医药历史源远流长,拥有一批中华老字号工业企业,如马应龙、叶开泰、陈太乙、初开堂、刘天保等,为湖北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长期的发展,全省涌现出了一批优势骨干中药生产企业。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中药企业162家,营业收入375.2亿元。其中,中药饮片加工企业72家,营业收入102.9亿元,占中药营业收入的27.4%;中成药生产企业90家,营业收入272.3亿元,占中药营业收入的72.6%。2022年全省中药材出口5.1亿元,同比增长8.4%。

2. 加工龙头

全省中药加工产业前25位龙头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前10位龙头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全省80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40家。全省中药材经营主体超过5000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和产地协会达600多家。其中,过5亿元的14家,过10亿元的6家,过20亿元的3家。全省单产品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大品种有9个,最大的单产品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栓)达10亿元。

3. 企业品牌

湖北省拥有一批知名中药产品和品牌,主要有“健民”“龙牡”“马应龙”“本草纲目”等5个中国驰名商标,“叶开泰”和“李时珍”2个“湖北省著名商标”;拥有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龙牡壮骨颗粒等一批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畅销的中成药产品;拥有李时珍医药集团、国药中联、武汉健民、持正堂、九信中药、马应龙等著名中药企业。其中马应龙以413.52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17年入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位列171位。健民集团在“第33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上荣获 “中国医药高质量发展成果企业” 称号,龙牡壮骨颗粒被评选为 “中国医药高质量发展成果品牌”。医药流通巨头九州通医药集团入选“2022中国品牌500强”榜单,位列152位;九州通名列“2022中国企业500强”榜单第207位,荣登“2022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榜单第76位;九州通以2021年营收1224.07亿元排名“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第68位,“2022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中第22位。

(三)一、二、三产业融合情况

1. 三产融合

湖北省拥有丰富的中药产业文化与旅游资源,形成了神农架、华中药库、李时珍故里、万密斋、九州通、叶开泰等自然、人文与博物馆类的中医药主题旅游资源;涵盖中医药医疗康复、养生保健、种植养殖旅游区、中药制药企业等大健康药企或景区;可提供各具特色的中医药健康项目,如中医药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中医药膳食,中医药康体,中药饮片体验,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膏方的制作等项目。

2.中医药健康服务

由于区域优势、历史积淀和政府引导,湖北省中医药商业相对发达,拥有全国排名前三的九州通医药集团等一批大中型企业,药品零售企业达到7387家,仅武汉市就有零售药店4311家,构建了以零售药店、医药物流性企业、中药保健品营销公司等为主要组成的营销网络。全省共建立县级以上中医院93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国医堂1512个,72%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 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3.脱贫攻坚,振兴乡村

中药材产业是山区药农增收致富和扶贫攻坚的重点产业,湖北省大力建设中药材基地乡镇,形成了中药材专业村和特色乡镇。其以“企业+合作社+基地”或“合作社+ 药农”等生产模式发展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培育家庭农场,带动农户增收。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将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旅游观光、休闲养生等产业有机结合,不断延伸中药材产业链,带动了农民致富,拉动了道地药材产业发展。

4.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近年来,蕲春蕲艾、麻城福白菊被列入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蕲艾获批全省唯一的“2020年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项目”。2021年,蕲春蕲艾品牌价值达到98.69亿元,位居中国品牌价值地理标志产品百强榜的第37位,同时跻身全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强。2022年,蕲艾品牌位居中国品牌价值地理标志产品百强榜的第30位,品牌价值达到105.08 亿元。“麻城福白菊”通过欧盟地标互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