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带兵极严的连长

1977年,京城。

32路的车铃响过,王城久久痴望着北京大学高高的石墙和古老的校门。

“他幻想着,如果有朝一日自己也能进到这个校园里读书该多好!”

彼时,尚没有人知道,再过几个月,一条不胫而走的消息就会席卷全国,导致天翻地覆的变化。

高考,一副锈涩了十年的巨轮,将要在他们的足迹上碾下再次登程的辙印。

1978年2月,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正式进入大学校门。

北京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历史学专业,虽然不是自己理想的专业,但王城也算是成为了大学生。

在当时,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动员和鼓励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虽然直接升学的大学生不在选青的范围,但在学校的鼓励下,学生们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主动要求下乡。

京城,天空密云。

下乡知青们胸戴大红花接受表彰。

王城用木楞的目光送走了那个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姑娘,也送走了自己唯一的一位发小。

姑娘去了白山黑水的东北,做了一名插队知青。

她读的是低温物理专业,物理也是王城中学时最喜欢的学科。

在1978年10月的时候,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就决定停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并且妥善安置知青回城和就业。

虽然是这样计划的,但王城他们这一届也不是最后一批下乡的知识青年。

与那个年代大多数知青不同的是,王城并没有插队下乡,而是去了部队。

在某军政治部宣传处,做了一个摄影干事的职务...

在当时,这可是既美气又自在的差事呀!

不过说到讲摄影技术,王城不过是个“二混子。”

没有过硬的技术再加上他跟宣传处的几位同志关系处得也不太好,所以王城要求下连队任职,是他们巴望不得的事。

军党委考虑到他是大学生,而且还是党员。

所以就把他派到了某地的三连做了一名指导员。

王城为数不多的家当,两天前就由团后勤处的卡车捎到了三连。

当团里用小车送他到三连走马上任时,王城随身只带着个小皮箱。

皮箱里装着一条大中华烟,还有一架“海鸥”照相机。

海鸥DF-1型相机是我国第一部大量投产的DF型单反照相机。

在1971年11月正式投放市场,并在1982年1月的全国相机质量评比中获得了同机型第一名。

当王城把公家的照相机移交之后,在连队高兴时还可以玩玩这“海鸥”。

王城的家人并不同意他下到连队的,但当时的社会趋势是这样的,他们也不能反驳。

当时,三连的驻地并不在这边防前哨,离这里少说也有千里之遥。

营房也是设在渺无人烟的深山沟里。

同年的9月6日,王城坐在从军部通往三连营地的山路上。

出发的前一天晚上王城的母亲给了他一张小纸条,说是一个人无聊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看。

开车的师傅是军部直属的司机,平时都是给军干部开车的。

“看样子,军部对于我这个大学生还是非常重视的。”

王城想起了去上交公物的时候遇到了军政治宣传处的老书记,平时就一副长辈的模样,还说着一些家里长辈才会说的话。

这个老书记还是王城父亲的老战友,当年他们也是刀山火海里一起滚出来的。

王城能够有这份‘美气的差事’,还得是依仗了这位老处长呢...

一路上他的心中无味杂陈,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决定是否是理智的,未来的路会怎么样。

但他在自己内心告诉自己:“一辈子也不会为做出这个决定而后悔!”

或许这就是属于年轻人的傲气吧,每个人都没有所谓的上帝视角,毕竟这世界上可没有那么多的上帝。

王城打开了母亲给的那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城儿啊,到部队了一定要谨言慎行,想我们了,就给家里面写信。”。

王城把信收了起来,万般思绪从他的脑海中飘过。

但一根针眼就只能过一条线,王城也只能安慰自己不要想太多。

虽然一路上磕磕碰碰的,但他还是靠在车窗上睡着了。

睡梦中,王城梦见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也叫做王城。

.......

他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是家里的独子,从小就被灌输“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

在此基础上他从小就异常艰苦地学习,基本上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放过,面对每一个难题都会钻研到底。

学习这种事情,它从来不会辜负真正努力的人。

而自己骗自己的人,或许终究也会把学习上的失败归咎于当初没有努力上吧。

高考时,王城凭借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一家全国知名的985院校。

厉害的人是怎么变得厉害的?

这个问题前苏联学者保尔·柯察金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是这样回答的。

“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

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

优秀的人就算已经处于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他也不会允许自己放松那根紧绷的弦。

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生会活动,还有各种社会实践.....

王城没有把任何事情放到‘明天’去做。

毕业后,他以中央选调生的身份,顺利地加入到了公务员的行列,开始了他的体制内生涯。

“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基层服务工作对于每个公务员来说都是重要的。

说起服务这个词,看上去很陌生,但其实这对于早九晚五的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在生活中其实每一个人都在服务别人,但同时也享受着别人的服务,这就是游戏规则!

人们都应该要珍惜当下,即使它已经糟糕得不能再糟糕了。

正如保尔·柯察金就曾经说过:“人应该赶紧地生活,因为疾病或者别的什么意外,随时会夺去你的生命的。”

两年后,凭借着出色的表现,王城终于迎来了提干的机会,来到了国家发改委的经济运行调节局任职。

这天,局里的会议上传达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精准扶贫的精神。

为了更好的的贯彻组织精神,王城主动申请下乡开展专项扶贫调研工作。

他的调研组是由地区扶贫办的李主任和几名驻村书记组成。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在地区扶贫办李主任的陪同下,调研工作正式开始。

此次的目的地是一个少数民族乡,在大山深处,也是王城的故乡。

“落石高发区,请谨慎驾驶!”

路边的这个标语在王城的眼中一晃而过,这微小的瑕疵,甚至于连开车的师傅都没有在意。

王城自然也没有留意,毕竟外面还有很多他童年时的记忆。

车窗外,绿色的稻田随风摇曳,仿佛在低语着丰收的希望。

农村的环境总是能够让一颗躁动的心归于平静......

在行驶至山路时,山路崎岖,车辆颠簸。

见路况不好,李主任担心王城适应不了,便开口说道。

“这条路啊,已经准备扩建为乡村四级公路了,前几天我还跟着县里来调研考察过呢,由于昨天晚上下了一次大雨啊,这路上坑坑洼洼的。”

王城也意会到了李主任的一片好心,回应道:“李主任不用担心,咱可不是‘关照对象’,也是从大山走出来的孩子。”

突然山间传来“轰隆隆~”的响声,前方一块巨石从山壁上滑落,径直砸向了正在行驶的汽车,众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坏了。

司机紧急避险猛打方向盘,车辆瞬间失控,翻滚着滚下了山坡。

王城只感觉一阵天旋地转,随后便陷入了昏迷。

他的意识渐渐模糊,耳边只剩下车辆翻滚的轰鸣声和人们的惊呼声。

......

......

这边,王城睁开眼睛,大脑里面发出“嗡嗡嗡”的声音。

他消化了一下涌进大脑的记忆,明白了一切:“自己拥有了梦中那个人的一切‘文化、履历、思维等’。”

‘他’也明白,自己已经在那次出差的意外中死了:“重生穿越到上个世纪70年代,成为了一名下连队的知青。现在他就是知青,知青也就是他。”

就在王城思考之际,卡车停了下来,看样子已经到三连营地了。

黄振华看见王城下了车,立马迎了上去。

两手紧紧握着王城的手,煞是激动:“欢迎你,欢迎你!赵指导员入校半年多了,我们天天盼着上级派个指导员来!”

看上去,黄振华是个‘吃粮费米、穿衣费布”的大汉。

比王城这一米七五的个头,少说要高出十几公分。

那黝黑的长方脸膛有些瘦削,带着憨气的嘴唇厚厚的,绷成平直的一线。

下颌微微上扬,一望便知,他是顶着满头高粱花子参军的。

黄振华望着王城说:“指导员,有三十六、七岁了吧?”

王城回应道:“二十八了,但咱可不是‘少爷’,是一个军人。”

“这么说你小我十岁了。”他笑着继续说道,“可看上去,你才是二十、二十一左右的样子呢!”

“连长,你也学会‘逢人减岁,遇货加钱’啦!”

站在王城旁的一位排长对黄振华说罢,又滑稽地朝王城一笑。

转过头去说道:“连长,您这算是找了个好搭档啊。

一黑一白,就像咱们老家的年画儿,今后你俩可就在一个锅里搅和喽!”

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玩笑,却也透露出对王城的欢迎。

黄振华忙给王城介绍说:“这是咱连的炮排排长,说话就这样,没大没小。我们连里,虽然都是些糙汉子,但心都是热的。”

“龙正江,龙正江!”炮排长龙正江激动的握着王城的手,随后继续说道:“不是啥糙汉子,是全团挂号的牢骚大王!”

黄振华接着把另外三位排长全部给王城介绍了一遍。

外表比王城老气得多的黄振华,又诚驾地对王城笑着说。

“行呀,今后你吹笛儿,我捏眼儿,一文一武,咱俩配个搭档吧!”

随后,黄振华收敛了笑容,诚恳地对王城说。

“王指导员,你的到来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现在副连长进了教导队深造,副指导员又因为家事暂时离队,整个连队就靠我和这几位排长了。

你来了,我就有信心了。

龙正江接上话说道:“奶奶的,连队干部,干的都是苦行僧的活!”

说罢,龙正江转过脸看着王城,王城被他怎么一说,倒显得没有底气了。

“看来,我的搭档们都不是‘唱高调’的人。这......还算是对我的心思。”王城内心暗道。

紧急集合号声骤起。

那刷刷的脚步声告诉王城,要“宣誓就职”了。

“同志们!这是新来的王指导员!”黄振华郑重地把王城介绍给三连的战士们。

如雷的掌声过后,队列里鸦雀无声。

王城早就听说过,上个世纪70年代的军人都是真正上过战场的,眼里面都带着杀气。

但眼前这幕,着实让他为之震撼。

四行队伍如同四条笔直的铁轨,战士们个个收颌挺胸,像一座座高山一样站在那里纹丝不动。

他们的步伐虽然未曾移动,但那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这些士兵虽然装备简陋,但那份纪律性和精神风貌确是实打实的。

棕绿色的军装,两处红色的衣领,帽子上有一颗红星,这就是老一辈的军人。

连队是连长的镜子,王城顿时觉得黄振华可能是位带兵极严的连长……

........

(书友们,前面写的大多都是情怀,如果想要看主角离开连队之后的剧情,建议从19章开始阅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