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和热情

礼貌和热情也是人际交往的有效手段,《塔木德》里说:“请保持你的礼貌和热情,不管对上帝,对你的朋友,还是对你的敌人。”

眼看就要大学毕业了,张新与同学们都在紧张地四处投递简历,但回音寥寥。这一天,张新听说有一家知名外企到学校招聘,他与几个要好的同学欣然前往,希望能一睹国际一流企业员工的专业风采。现场,张新被这些礼貌、周到又充满热情的工作人员感染,并立志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经过第一轮筛选,该企业初步选中了六人,并约定了复试时间,张新便是其中之一。之后,经过多次筛选,最后就剩下张新与外校的另外三名学生,需要该企业驻华办事处老总面试。尽管大家都认为这最后的面试只是走走过场而已,无关紧要,但张新却不这么看,他告诫自己,一定要向他在学校看到的那些招聘人员学习,时刻保持对人的热情和礼貌。

面试当天,他与另外三名外校学生都满怀信心地走进老总的办公室。这时,老总非常抱歉地对他们说:“非常不好意思,我临时有点事要出去二十分钟,你们能等我吗?”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当然可以!”

老总出去以后,另外三名学生嫌等着无聊,同时他们看到办公桌上有几本时尚类的杂志,便都凑过去,一本本地翻看着。尽管张新一再礼貌地提醒他们,但是另外三名同学认为,看几本杂志没什么大不了,并未理会。

二十分钟后,老总准时回来,他转身对张新说:“你可以留下了,另外几个同学可以回去了。”看到其他三人面面相觑的样子,老总解释说:“我们公司不需要未经人同意便随便翻看别人东西的人,这是最基本的礼节。而他一直在礼貌地提醒你们,你们竟然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最关键的是,他自一进到公司开始,便热情地跟每一个跟他会面的人打招呼。”

面对周围的人,尽情展示你的热情和礼貌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阿希在1946年做了一个实验:他将大学生分成两组,每人拿到一张描写某个人特征的七个形容词的表。第一组的表上写着“聪明、灵巧、勤奋、热情、果断、实际、谨慎”,第二组的表上的词除将“热情”换为“冷淡”外,其他的词与第一组的相同。然后让被试者评价该人。发现第一组被试者多数认为此人慷慨、幸福、人道,而第二组的评价几乎相反。阿希又分别用“文雅”和“粗鲁”代替“热情”和“冷淡”,发现两组被试者的评价几乎无多大差别。这说明“热情—冷淡”是核心品质,而“文雅—粗鲁”则不是。热情是一种做人的态度,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

用热情去融化他人,感染他人。可以主动与同事打招呼,不要只是点点头或微微一笑,可以适时地攀谈几句闲话。平时可以参与大家的闲聊,打破自己带给人们冷漠的印象。还可以主动帮助别人,不要等到别人求助时才伸出救援之手。这些行为都可以给别人留下热情的印象,加上其他优点,一定会令你的人际关系“增值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