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道
  • 曾仕强
  • 2766字
  • 2025-02-11 16:55:49

一、约法三章是重点管理

约法三章的重点,就在于把握要领。所谓领导,就是掌握要领的意思。你讲了半天,部属不知道你在讲什么,就是白讲,就是在浪费时间。

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我们一天到晚讲要控制成本,减少成本,实际上我们对时间成本都没有十分注意。很坦白地讲,我们最大的浪费成本的形式就是没完没了地开会。我们只是说如何节省材料,如何加快制造过程,从来没有想过开会将浪费多少成本。开会如果有效果还不算浪费,如果没有效果,就是极大的成本浪费。许多领导今天已把开会变成推卸责任的一种手段—如果不开会,我要负完全责任,因为是我在决定;如果开会,我没有责任,最多承担一点责任,因为是大家决定的。可是不开会,我们又如何进行沟通?这些问题,都是大家平常遭遇到的,但是并没有把它们列出来,单独去思考。

约法三章其实就是抓住重点,不重要的由自己去发挥。重要的不能变,不重要的让你在变的过程中去磨炼成长。为什么呢?重要的东西交给他去做决定,万一决定错了,损失太大了,谁都受不了。可是如果连不重要的小地方,他都没有弹性、没有自主性的话,这个人就永远长不大。所以我们讲要“抓大放小”,就是这个意思。

约法三章为什么是重点管理?我们先来看一段历史。楚汉之争主要有两个领导人物:一个是项羽,一个是刘邦。如果把两人进行对比,无论是论形象、论武力,还是论当时的声势,刘邦绝对赶不上项羽。刘邦成功以后,自己也觉得很奇怪:我怎么打得过项羽呢?其实就是因为刘邦打的是组织战,项羽打的是个人英雄主义战。

今天我们许多人受西方的影响,慢慢地也把个人的作用凸显得很大。这对个人是不利的,对组织也是不利的。中国人是不崇拜英雄的,大家不要搞错了。在中国历史上,凡是搞个人英雄主义的人物,结局几乎都是很惨的。项羽是最典型的例子。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项羽绝对是胜过刘邦的,可是他注定要失败,而且失败得很难堪。我们中国的象棋里面,将帅是不神气的。西方的国际象棋里面,King(王)是很厉害的。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可见一斑。

中国人不太容许最能干的人来当领导。你看孙悟空他会当领导吗?不会的。他一定要听唐僧的命令。关羽会当领导吗?不会的。他要服从刘备。《水浒传》里面一百○八条好汉,偏要找个最不行的宋江来当领导。我们要好好去体会其中的道理。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搞个人英雄主义的人物是会成功的。我们是打组织战的,是有核心团队的。所以中国人一到危机的时候,只讲一句话,“巩固领导中心”,不讲别的。在中国,单打独斗的人是几乎不可能成功的。

话说公元前204年,楚汉之争,刘邦兵进关中,接连打了几场胜仗,进入咸阳之后,竟然流连在宫内,不肯出来。这位泗上亭长出身的沛公,布衣时代就贪酒好色,一旦身入宫廷,沉迷于荣华富贵。樊哙进宫再三劝他离去,他不肯听。张良又进宫劝说:“秦二世无道,天下大乱,你才能兵进咸阳,为的是替天下百姓杀除残贼。你刚到咸阳,就耽于个人的享乐,岂非助纣为虐?”刘邦大悟,遂出宫回到灞上,召集关中父老豪杰开会,订立规章:一,杀人者死;二,伤人及盗抵罪;三,余悉除去秦法。刘邦与民约法三章,简单明了,民众易知、易记、易行。

约法三章的精神,是我们从事管理的人必须遵守的要件。因为这样才能够使法令得以贯彻施行。老实讲,今天我们都在大谈什么执行力,却没有掌握到这种精髓。法令规定一大堆,大家看也看不完,记也记不清,干脆不看也不记了。这是我们要了解的实情。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下次回去把部属叫来,说这件事你要注意,第一,什么什么,他一定会注意听。第二,什么什么,他还会注意听,你讲第三时,他两条眉毛就皱在一起了,如果你说第四,他就干脆什么都忘记了。标准的中国人,是很没有耐心的。我们常常讲“活得不耐烦”,连活都不耐烦了,他还耐烦地听你的命令吗?简单地讲三句话就算了,讲不完是你自己的事。大家将心比心,就可以认识到这一点。

中国人很聪明,他不喜欢别人唠叨。很多做妈妈的人拼命唠叨,结果自己的小孩子一句都听不进去。中国人是很容易情绪化的,如果你唠叨,他什么都不听,反正听不完,也记不住。最主要的就是他认为“你根本不相信我”,要不然怎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咛个没完没了。“你不相信我,你找别人吧,干吗找我呢?”

全世界做人做得最有尊严的是中国人,穷不穷是另外一回事,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有尊严。外国人常常说中国人骄傲,我说你错了,中国人没有一个人是骄傲的。中国人很神气,从来不骄傲,外国人是分不开神气和骄傲的区别的。

法令规定当然不可能只限于三条,但是按照优先顺序,把最重要的三条优先列举,才是掌握重点的管理。

我建议大家,你把自己的部属找来,让他们写出制度规定。大家应该了解到,他们自己讲的才有用,你讲的没有用。我当领导时,我会把部属找来,然后问他们:“你们想想看,我们需要哪几条规定?你们写出来。”我没有设问,表明我尊重他们。他们就开始伤脑筋了。中国人是你伤脑筋,他就不伤脑筋;你不伤脑筋,他就伤脑筋了。那你干吗自己伤脑筋呢?因此我当领导时,第一不伤脑筋。部属就是要用的,“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他们就开始写。写完后,我说统统很好,一条一条地剪下来,然后就把它们摆在一起,看哪一条比较重要?这条比较重要,再一条更重要,就把它拉出来。拉来扯去,最后把最重要的三条公布了。大家同意不同意?同意。前三条就够了,后面的做参考。大家也就没话讲了。

我们要了解到只要重点抓住了最重要的三条,你就掌握80%了。其他的可以举一反三,依此类推,比较容易做到。“二八定律”告诉我们,只要你抓住80%,其他的20%已无关紧要。不要求全,很多人就是太理想主义,太完美主义,结果搞得所有人都很厌倦。懂得宇宙真相的人,都知道宇宙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完美。人没有完美,物没有完美,所有产品没有一件是完美的。世界上所谓完美的东西,只不过是自己骗自己而已。我们有了重点,其他的让它有一点弹性,这个弹性只要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就叫作优良的产品。

掌握要点,让你的部属去举一反三,有什么好处?可以适应不同的变数。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决定之后,有很多变数会产生。美国人吃亏就在这里,他们决定以后,所有变数都没有人管了,对就对,错就错,而我们是没有对错的。

美国人怎么决定,就怎么做,所以决定错了就很可怕。中国人怎么决定的,根本不会有太多的人会照你决定去做,结果怎么会可怕?中国人是你决定的,但你不必负责任。为什么?因为执行的人,要根据环境的改变去调整,不调整就要挨骂。昨天白天这样规定,昨天晚上的事情变了,你还照昨天白天的规定去做,那你晚上在干什么?只管睡觉?外国没有人可以讲这种话,中国人随时可以讲。我决定没有错,是什么时候决定的?两天前!这两天事情变成这个样子了,我怎么知道?

“重点管理”其实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法则。我们做任何事情,首先要抓住重点。本末轻重,先后缓急,大学之道讲得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