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临川郡的春日总是带着料峭寒意,沈知意蹲在廊下择野菜时,听见墙外传来马蹄踏碎青石板的声音。
“哐当“——漆色斑驳的铜门环被人重重拍响。
“意娘,你今日若再不开门,我便让人拆了这沈氏祖宅的门楣!“三叔公沙哑的嗓音像钝刀刮过粗陶,惊得檐下燕子扑棱棱飞起。知意望着竹筛里蔫黄的荠菜,指尖微微发抖。昨日三叔公说要拿她换三百石粟米时,眼里的精光比当铺朝奉还要亮。
门闩断裂的刹那,知意端起案上温着的青瓷碗。羊羹腾起的热气模糊了视线,她看见三叔公身后那个腆着肚子的绸衫男人——临川郡最大的粮商赵员外,正用油腻的目光打量她粗布襦裙下的腰身。
“三叔公来得正好。“知意将羊羹捧到老者面前,羊乳的甜香混着胡椒辛气在院中漫开,“前日您咳血,侄女特意用杏仁、川贝熬了药膳。“她垂眸时睫毛在瓷白的脸上投下阴影,像工笔勾勒的仕女图,“只是这杏仁要三钱银子一两......“
“胡闹!“三叔公的鸠杖将青砖敲得咚咚响,“赵员外愿出三百石粮换你做填房,这等福分旁人求都求不来!“他枯槁的手指几乎戳到知意鼻尖,“你爹死得早,族里养你们孤儿寡母这些年,也该知恩了!“
知意余光瞥见西厢房窗纸后母亲苍白的脸,喉头泛起血腥气。她忽然轻笑出声:“三叔公说得是。只是......“素手掀开碗盖,琥珀色的羹汤里浮着几片暗红,“今早刺史府的差役来收'平准钱',侄女把祖传的犀角杯抵了。“
赵员外脸上的横肉突然抽搐。自新帝登基设平准仓,各地豪商最怕的就是这随时征调钱粮的“平准令“。知意舀起一勺羊羹,殷红汤汁顺着瓷勺边缘滴落:“差役大哥说,刺史大人最重孝道,若知道族老逼嫁守孝的侄女......“
“你、你竟敢威胁长辈!“三叔公的鸠杖抡起时带翻竹筛,荠菜叶沾在知意月白的裙裾上,像溅开的泪痕。她挺直脊背站在原地,忽然听见墙头传来一声轻笑。
玄色衣袂掠过爬满忍冬的墙头,年轻郎君坐在青瓦上晃着酒壶,腰间错金蹀躞带在春日下泛着冷光。“好香的莼羹。“他嗅了嗅空气,“可惜火候过了三息,杏仁该用井水浸足两个时辰才是。“
满院鸦雀无声。知意仰头望着这个不速之客,见他约莫弱冠年纪,眉目如工笔描画,眼尾却斜飞入鬓,生生将俊秀拗成凌厉。最刺眼的是他发间缀着的明珠,在灰扑扑的院落里亮得像偷来的月光。
赵员外突然扑通跪地:“参、参见明府大人!“
知意指尖陷入掌心。上月新上任的刺史竟是个这般年轻的人物?她忽然想起坊间传闻,说这位陆刺史是天子门生,弱冠之龄便掌一州军政。三叔公的鸠杖哐当落地,老脸涨成猪肝色。
陆砚抛着酒壶跃下墙头,麂皮靴踩碎一地阳光:“本官循香而来,倒看了场好戏。“他捡起地上半片荠菜叶,突然凑近知意耳畔,“小娘子方才说抵了犀角杯?可本官怎么听说......“温热气息拂过耳垂,“沈氏祖宅最后一件值钱物事,是前朝顾恺之的《斫琴图》?“
知意浑身血液凝固。父亲临终前握着她手说的最后一句话,此刻化作惊雷在耳边炸响。那幅藏在祠堂夹墙里的古画,是这个摇摇欲坠的家最后的倚仗。
“大人说笑了。“她退后半步盈盈下拜,“寒舍若有这等宝物,何至于用野菜待客?“转身时袖中滑出个油纸包,“这是今晨做的金丝蜜枣糕,还请大人......“
油纸掀开的刹那,甜香裹着桂花蜜气扑面而来。金黄油亮的枣糕上,蜜汁拉出的金丝细若发丝,在阳光下流转着琥珀色的光。陆砚突然抓住她手腕,力道大得骇人:“这糕点,是谁教你的?“
知意吃痛皱眉,却见年轻刺史眼底翻涌着她看不懂的情绪。那种眼神像沙漠旅人看见海市蜃楼,明知是幻影仍要扑过去抓住最后一滴水。
西厢房传来撕心裂肺的咳嗽声。知意趁机挣脱,将枣糕塞进陆砚手中:“祖传的粗浅手艺,让大人见笑。“她转头看向面如土色的三叔公,“既然贵客临门,三叔公不如留下用些点心?“
赵员外早已溜得不见踪影。三叔公盯着陆砚腰间金鱼符,哆嗦着说了句“改日再来“,几乎是被家仆架着逃出院门。知意望着满地狼藉,忽然听见身后传来咀嚼声。
陆砚倚着老槐树吃得满手蜜汁,玉冠歪斜也浑不在意。他咽下最后一口枣糕,突然从袖中甩出个锦袋砸在石桌上。银铤碰撞的脆响惊飞了檐下麻雀。
“明日起,每日往刺史府送一食盒点心。“他舔去指尖蜜糖的样子像只餍足的猫,“若是味道差了......“手指抚过腰间长剑,“本官就派人来取《斫琴图》抵债。“
知意盯着他翻墙而去的背影,忽然发现那玄色锦袍的暗纹竟是金线绣的睚眦。传说中嗜杀好斗的龙子,在春阳下张牙舞爪。
暮色爬上窗棂时,知意点燃祠堂的蜡烛。母亲咳血染红的手帕浸在铜盆里,像一朵凋谢的海棠。七岁的阿弟蹲在灶前烧火,小声问:“阿姐,那个大官会不会把咱们抓走?“
“不会。“知意将最后一把粟米倒进陶瓮,“阿姐会让他天天都想吃咱们家的饭。“她掀开地窖木板,取出藏了三年的火腿。父亲生前说这是用金华猪后腿腌的,要在阴凉处吊足千日。
刀尖挑开蛛网密布的油纸,绯红如霞的火腿肉在烛光下泛起玉石光泽。知意削下薄如蝉翼的一片,咸鲜香气瞬间盈满祠堂。阿弟凑过来猛吸鼻子,肚子发出响亮的咕噜声。
“明天做火腿鲜笋汤配枣糕。“知意望着供桌上父亲的牌位,“阿爹,您说的对,乱世里饿不死手艺人。“院外传来打更声,她摸着袖中银铤上的刺史印纹,忽然想起陆砚吃枣糕时微红的眼角。
那不像品鉴美食的神情,倒像是......在寻找某个故人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