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奖励逆天难度爆表
- 华娱:从魔幻手机开始
- 路过无痕
- 2483字
- 2025-04-06 22:27:22
《流浪月球》项目正式启动了,这事像石头丢进水里,行业内震动很大。
质疑也来了,慢慢传开。
“几十亿投资,太大了吧?”
“国内市场能赚回来吗?要多久回本?”
“科幻片不好拍,还是文化融合的,外国人能懂吗?能接受吗?”
各种担心和不看好,通过各种渠道,明里暗里都在说。
不少业内人士摇头,觉得王飞步子太大,太冒险了。
毕竟,几十亿是真的钱,不是小数目。
尤其是原创科幻,未来怎样,没人知道。
市场风向,观众口味,都很难说准。压力很大,像潮水一样来了,杨蜜第一个承担压力。
融资的担子,几乎全在她身上。
这段时间,杨蜜不停工作,用尽所有资源和人脉。
她常去各种酒会、饭局,和资本大佬谈。
以前是女神,现在要放低姿态,一遍遍说项目的好处和前景。
但是,现实很残酷。
看到预算报告,那么高的数字,还有科幻片本身风险就大,很多投资方犹豫了。
有些人态度不明,说话含糊,打哈哈,就是不给准话。
更有人听完杨蜜介绍,直接找理由拒绝,都不想多了解。
碰壁是常事。
杨蜜也会觉得难,偶尔晚上,看镜子里的自己,眼底疲惫,也会动摇。
但是想到王飞说的蓝图,想到震撼的概念图,想到电影可能给华夏电影带来的突破,她又有了动力。
她知道,王飞在做一件开创性但很难的事。
作为他最坚定的伙伴,她必须顶住压力。
同时,王飞也没闲着。
外面的质疑和融资难,没有让他动摇。
他很清楚,要让资本相信,光说情怀和蓝图不够,要拿出实际的东西。
他用了系统的【行业洞察(初级)】技能。
数据在脑海里分析。
国内投资方的心态被分析出来了:他们普遍不相信硬科幻能赚长期的钱,更喜欢投那种快回本、风险小的项目,对于需要很多钱、回本慢的原创科幻,他们自然会躲开。
国际资本那边,虽然对王飞这个奥斯卡影帝感兴趣,但是对这种文化融合的科幻,他们有理解上的问题和文化差异。
他们担心“水土不服”,在全球市场赚不到钱。
问题找到了。
王飞马上调整方向,重点放在“展示实力”上。
他先叫来公司的编剧团队。
用上系统奖励的【科幻世界观构建(初级)】技能,王飞亲自带队,更深入地打磨【流浪月球】剧本。
他不止是提想法,还把很多细节落实。
比如,行星发动机的设计理念,不能只是冰冷的机器。
王飞巧妙地加入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让发动机不只是推动地球的工具,更象征着一种衍生、繁衍、生生不息的东方宇宙观。
空间站的设计,他也不用好莱坞那种只考虑功能的设计。
他参考华夏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模型,把这个理念放到空间站的整体造型和内部区域划分上,让每个视觉元素,都巧妙地散发出华夏韵味。
故事更好了,人物也更好了。
特别是华夏文化和科幻内核的融合,不是简单地堆砌符号,而是真正地结合起来,深入核心。
他要让故事本身,就散发出东方智慧的光芒。
只是打磨剧本还不够。
为了改变大家觉得“华夏拍不好硬科幻”的印象,王飞做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
他通过人脉和影响力,请来国内顶尖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还有几位科幻作家,组成了一个超高规格的科学顾问团队。
这些人,都是各自领域的权威。他们来,只有一个目的:严格把关剧本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王飞的要求很明确:【流浪月球】可以想象力丰富,但是要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或者说,在现有科学理论框架内合理推演和创新。
他不想电影上映后,因为低级科学错误被观众批评。
在一次内部创作会上,王飞正式提出“硬科幻软文化”的核心创作理念。他解释说:“我们的‘硬’,是尊重科学规律,是视觉效果的真实感和工业水平。”
“但我们真正的核心,是‘软’的,是华夏民族的文化情感。”
“是‘家国情怀’,是‘故土难离’,是面对灾难时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牺牲奉献。”
王飞说:“我们要做的,不是堆砌冰冷的科学奇观。”
“而是要用最好的技术,讲一个能打动全球观众的、有东方情感温度的故事。”
这个想法让整个团队都明白了。大家更有信心了。
为了给杨蜜的融资提供最大的帮助,王飞亲自上手了。
他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写了一份几百页的项目策划书。
这份策划书非常详细。
策划书里有【流浪月球】完整的世界观设定、故事大纲、人物小传和美术概念设计方向。
里面甚至还有王飞用系统能力优化过的市场分析、票房预测和风险评估模型。
这些都非常具体,逻辑也很严密。每一个数据都力求精准。
每一个推论都有依据。
这份策划书,不像普通的电影计划。
它更像一份严谨的商业投资报告。这充分说明了王飞作为导演的专业能力。
也显示了他超过一般创作者的战略眼光。
杨蜜拿到这份厚实的策划书时,心里清楚,这下有办法了。
她立刻调整了策略。
她不再是随便和人介绍项目了。而是把这份策划书挑着发给那些真正有实力、有眼光的潜在投资方。
同时,她开始安排王飞。
让他和其中几个最重要的投资人进行小范围、面对面的深入交流。
效果很快就显现出来了。
王飞亲自坐到了谈判桌前。
他用上了奥斯卡影帝的魅力,加上清晰的逻辑,还有他对项目每个细节的深刻理解。
他向投资人说明【流浪月球】的价值和未来。
情况开始悄悄变化。
他的专业,他的热情。
他对电影艺术和商业结合的独特看法。
还有策划书里那些详细的数据支持。
这些都非常有说服力。
一些原本还在观望的投资方,眼神开始变得热切起来。
他们开始真正认识到,这可能不只是一次高风险的赌博。
这更可能是一次抓住时代机遇、参与创造历史的机会。
融资的事情,看起来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了。
杨蜜也总算可以稍微松一口气。
她脸上露出了很久没见的笑容。
但是,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一点不好的预兆出现了。
这天晚上,王飞结束了一场和投资方的会谈,回到了酒店房间。
手机屏幕忽然亮了起来,显示收到一条匿名短信。
短信没有署名,只有一个陌生的号码。
短信内容很短,却带着明显的看不起和警告:“科幻?呵,不过是空想,不切实际。”
“劝王导一句,中国的环境,搞不出这种东西。”
“别白费力气了,小心最后什么都捞不着。”
王飞看着这条短信,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发信人是谁?
是那些被拒绝了、心里不舒服的资本方?
还是行业里某些看不得他好的竞争对手?
或者……还有别的情况?
对方的目的,只是想打击他的信心,干扰项目进度?
还是背后藏着更大的企图?
一股说不出的寒意,悄悄涌上王飞的心头。
他意识到,【流浪月球】这条硬核科幻的路,恐怕比他想的还要难走,还要危险。